马云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势力,正倒逼银行做出改变。而改变也的确正在发生。裁员、降薪、网点“瘦身”,传统银行正在消失,这绝非危言耸听!谁也没想到,曾经的金饭碗就这样被砸碎……传统银行业该何去何从?
三年时间,银行变化翻天覆地
大行裁撤网点:大象瘦身势在必行
庞大的基层网点,曾是四大行获取低成本资金“护城河”,而如今在互联网金融尤其是移动支付的冲击下,正面临着“关停并转”的命运。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打造充分尊重客户体验、满足客户多元需求的线下智能渠道
,使网点运营模式和服务流程全面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将网点建成客户关系管理中心、客户体验中心和O2O 落地服务中心,重塑银行物理渠道的优势和价值。
近年来,全球主要地区的金融科技投资交易量大幅上升,其中,金融科技投资总额的增长主要源自中国,投资金额占比达到43%。许多中国金融服务机构清楚地认识到来自行业外的颠覆力量,因此正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资。
目前银行网点主要有七大转型方向:智能化、多元化、社区化、轻型化、混业化、外延化、融合化。
1
、智能化
智能化是保留的传统网点高柜的模式下,引入更多自助终端、CRS、STM、VTM等智能化设备,对开卡、存单开销户、存取款、转账、对账单打印、密码挂失修改、短信签约、手机银行签约等数十项常规业务进行替代,
落实“凡是机器能做的,不要人工做”的理念,最终实现无人化。同步对原柜面人员进行培训后分流,
到大堂经理、理财经理、电子银行渠道经理、客户经理等营销型的岗位进行转型,
最大程度符合网点线下和线下一体化转型的趋势。
2
、多元化
多元化是银行网点依据行政属性、区域位置、业务规模等多维度考量,依据业务办理的范围分为综合型、零售型和智能型。综合型是银行什么业务都办理,公司零售中间等全产品线、全业务流程的覆盖;综合型中,一般的银行总部营业部或区域性分行的营业部,业务量大、业务品种全,银行为向社会展示银行最高的科技水平和企业形象,会打造“旗舰型”的网点。零售型是只办理零售银行业务,但会保留少量人工办理业务的高柜窗口。
智能型是不设人工办理业务高柜窗口,以智能机具为主加极少银行工作人员,办理非现金的零售银行业务。
3、社区化
社区化是银行物理网点开设在居民社区里,重点集中在两类人:
第一是中老年客户,他们对互联网和电子银行的接受度和信赖度都比较低,更容易接受实体网点的服务。
第二是对服务要求较高的高净值客户,他们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比较多样化,面对面的沟通更容易传达和沟通需求。在这两类人群挖掘的基础上,挖掘、吸引相应的人群来与银行网点互动,提高业务渗透率。
4、轻型化
轻型化是银行业务大量的被电子银行替代,网点规模可以相应缩小,网点因地制宜配备一定的设备、人工等,减少低应用的服务板块,为客户提供更精准、更专业的服务,最合理运用网点资源,最大化节省租金和减少人工达到降低营运成本。
5、混业化
混业化是银行网点可以把多余的营业场和证券、保险、旅游、蛋糕店、咖啡店、便利店、手机店等异业合作,相互吸引客流,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同时对营业场地进行精细化布局的,划分为24小时区、8小时区,形成各自的特色银行。如江南农商行和本地的知名蛋糕连锁店“大喜来”合作,开设“店中行”,为社区客户办理各种需要“面对面”金融服务。
6、外延化
银行运用农村“金融便民点”实现网点的外延化。依据人民银行金融服务“村村通”的要求,所有行政村(社区)进行网格化覆盖金融便民服务,广大农户“足不出村”就可办理小额存取款、转账查询、社保缴费、待遇领取、电力、话费代理缴费等基础金融业务,被广大村民亲切的称呼为“村口银行”、“家门口的银行”。
农村金融便民点经过银行的科技赋能,可以替代大部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既满足银行产品拓展和服务覆盖;同时极大降低银行经营成本。
7、融合化
银行网点将会以“线上+线下”渠道高度的融合化,将成为网点功能提升的重点
。实现线上网银、掌银与线下自助设备、柜员、客户经理间的信息共享、流程互通、业务互联,突出线下与客户交流互动的独特价值,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例如,安徽农信网点和线上手机银行“社区e银行”打通,构建本地的“O2O”场景,实现电商平台的线上线下联动。使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买到全省优质农副产品,满足“吃喝玩乐购”的一站式需求。
本文根据:
移动支付网文章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