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商军工研究
招商证券军工行业研究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xcel之家ExcelHome  ·  AI时代Excel会被淘汰?LOOKUP函数 ... ·  2 天前  
完美Excel  ·  使用deepseek在Excel用户窗体中生 ... ·  2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WPS表格中的几个实用功能 ·  4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让Excel自动检测录入的数据 ·  3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还在手动筛选数据?FILTER函数这几种典型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招商军工研究

【招商军工/汽车/通信/计算机/机械】低空经济系列报告一:关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想象空间大

招商军工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3-25 21:44

正文






2024年3月5日,“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本篇报告对产业链进行拆解分析,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预计随着政策落地优先受益。未来,随着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将打开“低空+”想象空间。







核心观点


1、 低空经济——新兴新质迸发新活力。

“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根据民航局数据, 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3.5万亿元。 根据民航局统计报道,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航企业达689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机场451个,全年作业飞行135.7万小时,近三年年均增速达到12%,无人机设计单位大概有2000家,运营企业接近20000家,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根据赛迪顾问,预计2025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工业级无人机将成主力机型,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将成为新起之秀,快速推进商业化。

2、 中央、地方齐发力,政策推动顶层设计完善,释放空域资源。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之一,近年来在政策端获得中央及地方的重点关注。 1)中央: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低空经济”。 2)地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地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另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促进了顶层设计完善,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将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颁布,新增G/W非管制空域,推动释放空域资源。

3、 低空基础设施是重要支撑,应用场景拓展打开“低空+”想象空间

低空经济主要分为“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四个板块。其中,低空基础设施包括地面保障基础设施和低空新型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包括材料及元器件和关键系统及零部件,低空运营服务包括运营场景和飞行服务,最后是低空飞行保障部分。1)低空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发展、辐射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点,而且基础设施建设更多受国家及地方政策推动,本身具备乘数效应, 因此低空基础设施板块将优先受益 。2)应用场景拓展:低空经济的融合性在主体上体现为一种“组合式”经济形态,其核心是航空器与各种产业形态的融合和应用场景的持续开拓,即“低空+”。如“低空+农林”“低空+电力”“低空+物流”“低空+医疗”“低空+游览”等。随着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以及加强对消费和使用端的引导低空经济的想象空间将会逐渐打开。

风险提示:相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应用场景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技术突破不及预期。

一、 低空经济——新兴新质迸发新活力

1、低空经济介绍
(1) 低空经济定义与特征

“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空域,通常是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 米以内的空域。

根据《低空经济观察》对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范恒山关于发展低空经济的专访,低空经济主要呈现4个特点:

立体性:低空经济的运行空间立体性较强,许多作业是“飞行在空中,作用在地面”,空地衔接十分紧密,是一种典型依托三维空间发展的经济形态。

局地性:低空经济主要以小飞机、小航线、小企业为依托,总体上具有地域窄、规模小和较为分散等特点,这使其与各地区的关联度十分紧密,有利于相关产业的拓展。

融合性:低空经济在主体上体现为一种“组合式”经济形态,核心是航空器与各种产业形态的融合,如“农林+航空”“电力+航空”“公安+航空”“医疗+航空”“体育+航空”等。此外,低空经济还具有军民融合、空地融合、有人机无人机融合等一些特点。

广泛性:低空经济所涉及到的领域和行业十分广阔,体现在通航、警用、海关以及军用领域,运用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行业。

(2) 政策&法规端概况:中央、地方齐发力

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低空经济”,中央重视“低空经济”发展。

2024年3月5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

2023年12月,国家空管委组织制定了《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对各类空域划设和管理使用做了明确规定,为eVTOL等通用航空划定了合法的低空空域G空域和W空域。这一举措不仅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规支持,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方向。。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领域的首部专门行政法规,也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将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2021年2月,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地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地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2、 完善顶层设计,释放空域资源
(1) 顶层设计完善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发布,顶层设计逐渐完善。 2023年6月1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主要包括共6章63条。按照分类管理思路,加强对无人驾驶航空器设计、生产、维修、组装等的适航管理和质量管控,建立产品识别码和所有者实名登记制度,明确使用单位和操控人员资质要求;严格飞行活动管理,划设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制空域和适飞空域,建立飞行活动申请制度,明确飞行活动规范;强化监督管理和应急处置,健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落实应急处置责任,完善应急处置措施。该条例是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领域的首部专门行政法规,也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将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对无人机实施分类管理: 《条例》按照性能指标和作业任务对无人驾驶航空器进行了明确分类,根据各类无人驾驶航空器空域保持能力和可靠被监视能力等性能进行差异化管理,实现了精准施策,既能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和作业需求,又能做到精准管控与按需服务,避免了“一刀切”式的管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用空效率,提升了监管与服务品质

对无人机实行协同综合监管: 《条例》确立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综合监管的新模式,明确了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民航、公安、工信、市场监督等各管理部门职责分工和界面,通过统一的综合监管手段,融合各方管理需求,打通各方协同渠道,支撑各方信息共享,满足各方利益关切,破解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不管就乱、一管就死”的管理顽疾

划设无人机适飞空域: 《条例》明确,管制空域以外的空域为微型、轻型、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适飞空域,对飞行量占绝大多数的微型、轻型、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适飞空域内的飞行活动,以及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农林牧渔区域上方的适飞空域内的作业飞行活动,豁免飞行活动申请,营造更顺畅、更便捷、更安全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氛围和环境,为构建良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应用生态,赋能更多更广的行业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

优化无人机飞行活动管理方式: 《条例》提出了统一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设计、生产和使用标准的目标要求,统筹建立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身份识别、飞行计划、飞行动态等关键信息进行后台自动化处理,推动无人机监管服务的“一窗办理、一网通办”,确保各管理部门和飞行用户直观透明掌握统一的空域使用和飞行态势,最大限度减少人工管理流程,保障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便捷高效和安全有序

(2) 空域资源释放

《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发布,新增G/W非管制空域,释放空域资源。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官网2023年12月21日消息,为充分利用国家空域资源,规范空域划设和管理使用,国家空管委组织制定了《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现予以发布。《方法》提出,依据航空器飞行规则和性能要求、空域环境、空管服务内容等要素,将空域划分为A、B、C、D、E、G、W等7类,其中,A、B、C、D、E类为管制空域,G、W类为非管制空域

G类空域: (1)划设地域及范围:①B、C类空域以外真高300米以下空域(W类空域除外);②平均海平面高度低于6000米、对民航公共运输飞行无影响的空域。(2)服务内容:仅提供飞行信息服务,不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3)飞行要求:①允许仪表和目视飞行;②平均海平面高度3000米以下,指示空速不大于450千米/小时;③仪表飞行的航空器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之间必须保持持续双向无线电通信,目视飞行在规定通讯频率上保持守听;④航空器必须安装或携带可被监视的设备;⑤必须报备飞行计划;⑥航空器驾驶员应具备仪表或目视飞行能力及相应资质

W类空域: (1)划设地域及范围:G类空域内真高120米以下的部分空域。(2)飞行要求:①微型、轻型、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②飞行过程中应当广播式自动发送识别信息;③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取得操控员执照

空域开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提,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不断推进。 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是继2000年军航将全国航路航线移交民航指挥后,在空域管理领域启动的又一项重大改革。2010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国发[2010]25号),正式拉开了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大幕。截至目前,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已相继在全国组织了3轮较大规模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初步形成了一套新的低空空域管理模式,对通航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轮改革试点:突出空域分类化管理。 从2010年到2014年,按照国发[2010]25号文件的要求,军航空管系统率先在试点地区将低空空域由原来的全部为管制空域,改为管制、监视、报告三类空域,按照审批和报备两种方式实行分类管理,以提高低空空域的使用效率。试点在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地区同时进行,占全国空域的33%,共划设管制、监视、报告3类空域254个、低空目视航线12条;在管制空域,通航飞行审批时间缩短为飞行前4小时,在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飞行报备时间最短只需提前半小时,极大方便了通航飞行,改革试点成效明显

第二轮改革试点:突出空域精细化管理。 从2015年至2018年,在首轮军航低空空域分类管理试点的基础上,军航和民航空管系统同时发力,在珠三角和海南地区展开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重点是优化空域审批制度、动态灵活使用、建立低空空管服务保障示范、加强“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控等,着力解决空域管理粗放、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2017年4月,海南省国家低空空域空管服务保障示范区项目通过验收,标志着海南省成为全国首个完成低空空管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地区。通过改革试点,海南省共划设三类低空空域23个,低空目视飞行航线3条,初步构建起海南全省的低空飞行网络;从2020年12月起,海南低空空域实行“当天申报当天起飞”管理制度,低空飞行管控服务运行体系可为通航飞行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三轮改革试点,突出空域协同化管理 从2018年至2023年2月,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先后批准四川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以及湖南、江西、安徽3省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拓展。试点中,四川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由省政府牵头、军民航空管系统和地方公安部门共同参加的“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成为后来其他试点拓展省在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中的样板和标配;将原低空空域由军民航分块管理转变为军地民三方协同管理,将低空飞行由管制指挥模式转变为目视自主飞行模式;由军地民三方共同组成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运行中心,将任务、空域、飞行计划3个申请环节简化为飞行计划报备1个环节,盘活了低空空域资源,简化了审批流程。此后,湖南、江西、安徽三省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参照四川模式,均成立了由省政府牵头组成的军地民三方低空域协同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中心,实现了飞行计划“一站式”审批服务;湖南省在试点中创造了“天地人和”的低空空域管理模式,实现了通航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域服务”;江西省打通军地民三方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渠道,为通航飞行提供全联通、全功能、全流程服务;安徽省构建了“四个一”的支持保障体系,满足了低空空域使用多元化需求,促进了以通航产业为主体的低空经济发展

二、 低空产业具备广阔空间

1、 “低空经济”预计带动万亿产业空间

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3.5万亿元。 根据民航局统计报道,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航企业达689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机场451个,全年作业飞行135.7万小时,近三年年均增速达到12%,无人机设计单位大概有2000家,运营企业接近20000家,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无人机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赛迪顾问,预计2025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工业级无人机将成主力机型,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将成为新起之秀,快速推进商业化

根据赛迪顾问,未来低空经济应该是三层含义的万亿产业新赛道

第一个万亿空间 是由低空飞行活动牵引,促进轻小型固定翼飞机、民用直升机、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制造发展,培育更加丰富的低空应用场景与服务新业态,核心产业规模成长空间过万亿元

第二个万亿空间 是由低空空域管理与开发利用带动,拉动的以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低空新型基础设施等低空基础设施相关产业链上下游投资空间过万亿元

第三个万亿空间 是以低空经济催生的跨界融合新生态为内核,产生的以制造创新协同促进科技服务发展,服务模式延展促进空中交通运输发展和飞行体验促进消费变革等各类经济活动,综合相关间接经济活动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空间过万亿元

2、 产业链拆分:基础设施是重要支撑,预计优先受益

低空经济产业链包括四大板块,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支撑。 低空经济主要分为“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四个板块。其中,低空基础设施包括地面保障基础设施和低空新型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包括材料及元器件和关键系统及零部件,低空运营服务包括运营场景和飞行服务,最后是低空飞行保障部分。 其中,低空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发展、辐射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点,而且基础设施建设更多受国家及地方政策推动,本身具备乘数效应,因此低空基础设施板块将优先受益

低空基础设施 低空基础设施是各类低空经济活动特别是低空飞行活动的重要支撑。根据《关于推动开展低空空域利用,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的提案》,低空飞行需要建设“四张网”:1)设施网:包含分布式起降点等;2)空联网:包含低空感知与通信等;3)航路网:包含空域航路、3D数字地图等;4)服务网:包括低空飞行服务与监管系统等

低空飞行器制造 产业链包括1)上游:原材料(金属材料、复材、高分子材料等)及零部件(芯片、电池、电机等)、研发(工业软件);2)中游:包括航空器(无人机等)、载荷(传感器、云台、摄像机)以及地面系统;3)下游:整机制造

低空运营服务 包括与各种产业融合应用(物流、应急救援、农业生产、城市管理、旅游观光等),以及飞行器的维修、飞行培训等服务

低空飞行保障 主要包括地面保障服务、空中保障服务、适航审定以及检测检验服务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Excel之家ExcelHome  ·  AI时代Excel会被淘汰?LOOKUP函数带头说不!
2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WPS表格中的几个实用功能
4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让Excel自动检测录入的数据
3 天前
视觉志  ·  有人在偷偷想念你
8 年前
气质女人  ·  这8个习惯,是让你变胖的关键……
7 年前
正商参略  ·  驴是怎么死的(最近很火!)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