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题为“当招生官读你的申请文书”的视频,很多国内家长表示看着看着就哭了:
-
非洲裔+女同性恋+通过艺术找到自我,录取;
-
美洲土著,全额奖学金录取;
-
GPA高于2的白人男性,录取;
-
来自非洲的孩子,录取;
-
家庭捐赠legacy、知名女星的孩子,录取;
轮到亚洲人+校级优秀毕业生的时候,则是在一堆“优秀”中盲选一名幸运儿。如果你是亚洲人且没有录取,可能并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在一堆优秀的人中间你不够幸运而已。
这让我想到前阵子一位上海B校家长和顾问的对话。女儿成绩名列前茅想要搞一些长线活动让她能够脱颖而出,如果从9年级开始连续4年在寺庙做义工够不够独特?
顾问的回答:
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你祖母是佛教协会副会长,并且经常和祖母去水陆法会,但你发现水陆法会看不懂,所以你经常做义工,并且还做了一个线上的关于水陆法会讲解的小游戏,还写了关于佛教和其他宗教的比较论文,最后申请了宗教研究专业。那么义工就是有用的。
果然,国内中产家庭的孩子爬藤,比奥运会夺金还要难啊。
而在最近“爸爸真棒”和
留学博主“至尊宝和孙悟空”
的业内唠嗑剧中,业内大咖至尊宝深扒留学行业内幕,似乎找到了中国学生录取越来越难的原因:
国内国际学校前20录取中
至少80%的学生都找顾问,藤校生背后几乎都有“推手”
,你甘愿做那个20%吗?
市面上顾问机构动辄20-30万,近百万的也不少,但是
开留学公司其实并不赚钱
,你相信吗?
事实上就是有学生全套
材料造假最终进了藤校
,你会羡慕吗?但是后果会被开除甚至驱逐,你会怎么看?
9年级花50万补托福考出90分VS从小鸡英语裸考110+分,你选哪一种鸡英语方式?
相比于招生官视频听着听着就哭了,在这场讲座中,我反而是听着听着就清醒了:
关于要不要找顾问?20万-100万的顾问应该如何选择更有性价比?造假的代价到底有多严重等等问题,有了心中的答案。
今天我们将讲座整理成文字,欢迎家长收藏和转发。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爸爸真棒”小助手
限时领取讲座回放
及领取2024高性价比的顾问解码表
今天有80%中国学生都有留学顾问
我承认非常不公平
记得去年“爸爸真棒”统计早申录取数据,当时就有有家长留言:
出国留学是不是一定要找留学顾问?作为深圳知名的留学公司哈斯教育创始人,以及行业内的大实话博主,至尊宝的回答是
不一定
。
一般来说,
前20录取的学生中,国内高中估计80%以上学生都找了顾问机构
;美高不找顾问的比例会稍微高一些,其中有很多美高当地学生可能在规划阶段靠家庭的教授亲戚朋友资源,到了文书阶段,哥哥姐姐会帮忙改一下文书。
此外,一般上海深圳的家庭普遍有“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的心态,所以基本上会找顾问,但是北京家长一方面学习能力强,背靠清北等名校科研资源,也有更多半DIY的家庭。
至尊宝说
“留学顾问行业本身就不应该存在的”
,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
打个比方,如果所有人都不找留学顾问,A同学原本足够优秀就能进不错的学校。但现在因为B同学比A同学多花钱请了顾问,在顾问的帮助下材料和文书做得更出彩,那么B同学很有可能会把A同学给挤下来了。于是,A同学也就“不得不”也找一个顾问。
现在,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不找一个经验丰富的留学顾问,可能真的进不去目标学校。这就是留学顾问行业的剧场效应。
那么,
什么样的学生真的可以不用找顾问呢?
如果你的对于排名不执着
,打心底里认为能够进个50左右的学校很不错了,那么你就可以完全不用找顾问。
就是
大神级学霸
。他们往往独立性很强,并且很早就开始自己做规划,11年级各项硬件、奖项都准备好了,并且写作能力不错的话,可以试试DIY(现在越来越多大神级别的学生还是出于保险起见找顾问)。
至于要不要花5万找一个填表的顾问。至尊宝认为这个完全没必要。能够进美国前40学校的学生,真没必要花5万找个填表顾问,如果真的是流程性的检查错误和送分,一万块都嫌多。不如找个同学互相检查一下。
收费动辄30万起,
现在很多家长抱怨留学顾问费用太高了。我们爸爸真棒7月初盘点性价比顾问,曾经似乎十几万的留学费用还很正常,今年普遍都要20-30万了。
当然,在上海百万级别的顾问也不罕见。
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来看,北京和广州敏感度相对比较高一些,全国范围内二三线城市价格敏感度更高。
至尊宝说“花多少钱请顾问”的问题,说来也简单,就是看
你愿意花钱买时间,还是想要花时间省钱。
有部分家长大部分要自己做生意、创业,可能习惯了花钱来买时间,毕竟要把留学给研究透,投入的时间和代价太大了。
有家长看到说你一个孩子收几十万,每届有几十个学生,这个生意太赚钱了。甚至有有一些家长孩子进耶鲁康奈尔之后,也想来做做这方面的生意。
但只有真正参与到其中的人才会发现,留学并非暴利行业,甚至有些公司盈利都困难。
一方面,虽然留学顾问收了20万30万,但是学生的服务周期也要2-3年,如果长线规划四年的也不少,顾问们每天要花时间在这个孩子身上,甚至有些公司是几个顾问服务一个学生。如果把留学顾问的服务折算成课时费,要比托福雅思SAT培训的课时费便宜的多。
此外,留学公司聘请的顾问要往往是名校生,海归或外教,人力成本非常高。而这些高价聘请的顾问老师,一般来说申请季控制在10个以内学生相对顾得过来,如果达到15个以上,压力就比较大了。久而久之,留学就变成了一个高端人力成本非常高的行业。
我们打听过市面上很多知名的留学公司创始人,他们即使已经做到学生和员工体量都比较高,最后赚的也就是自己带学生的辛苦费。
但这个行业里也有相对“暴利”的,在至尊宝看来,一家留学公司如果利润率达到30%以上的,那么就极有可能是两种情况:
比如家长直接交钱给个人顾问,或是公司给顾问五险一金不足交;
也是家长更需要擦亮眼睛注意的巨坑,比如保分保奖保录取。我们后面会详细来讲。
市面上有一些机构是对早规划嗤之以鼻的。甚至有人说早规划就是为了提前签约,其实机构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建议学生不用早规划,自己把GPA标化搞好,等申请季再来找顾问就可以了。
但也有机构认为早规划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事情你错过了时间点,后面就很难找补了。
至尊宝表示,这
和机构的定位和能力有关
。如果某个机构最擅长做文书,但其他方面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和老师,或者对学生没有那么多的耐心,他自然会不断强调早规划是无用的。
其实
早规划本身是没有错
的,但要不要找顾问做早规划,那就看个人情况了。比如学生的父母能不能给你提供早规划的指导?探索更多兴趣和专业方向?比如学生有没有主动规划的意识?自驱力强不强等等。
说到底,
越是牛娃,越应该提早做一些事情,他们能够在申请季展现出来的就越多,也越有用。
有些学生可能8年级托福就能考出110+,SAT过1500分,他/她九年级开始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比如尝试顶尖的夏校,比如做一些社区影响力的活动,也比如真正投入到感兴趣的科研领域之中。
与此同时,可能有些孩9年级托福只有70分,那么他/她早规划能做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很多基础夏校的门槛都没有达到,也只能先投入到校内社团中,另外继续把成绩刷出来。
说到规划的问题,至尊宝和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
我们有学生培训托福花了五十几万,最后考了90多分。爸爸问我像他孩子这样的学生在我们机构多不多?
我回答说几乎没有遇到过。我们还有学生9年级裸考117分没有花一分钱。但是他从小学开始课外补英语,上了很多阅读写作课,也不能说真的没有花钱了。
换句话说,
除非孩子天分极高,早晚都是要花钱的
。就看我们家长是小学开始慢慢花,还是到了高中阶段集中花了。以及哪一种方式是真正帮助孩子有能力上的提升。
那么
早规划具体能做那些事情?
至尊宝说主要有以下三点:
8年级9年级打下的基础是为了10年级11年级参加更深层次的活动来做准备的。简单的例子,你想在10年级读一个不错的夏校,9年级托福得达到100分左右吧。
不论是美高还是国内的国际学校,选课还是非常复杂的。再加上如果你要英美同申请,选课涉及到未来专业方向的问题那就更复杂了,以及到底是哪个国家为主的问题,对于选课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学生要做一个慈善音乐会,顾问机构和父母合作能帮孩子搭建什么样的平台,再比如学生打比赛但是学校里的队友不多,顾问机构是否能帮忙组队,此外还有各种各样学科辅导、赛事、科研等等的资源。
在至尊宝看来,留学规划有点像是广告公司(相当于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品牌,广告公司帮助品牌在招生官面前展现),一方面是策划,另一方面是执行--
那么如果你是一个懂国际教育且有时间的家长,有留学规划的策划能力又能监督孩子的执行,或者孩子本身执行能力比较强的话,那么家长的确也可以省钱自己帮孩子做规划。
留学行业的第一大坑,就是保录取
👉如果一定要说留学行业的坑,首当其冲肯定就是保录取。
只要是提出保录取的机构,百分之99%都是骗子。
有一种保录取是撞概率。机构宣传自己有“内部推荐”的名额,其实就是正常做申请,学生拿到理想Offer后说这是靠关系才能拿到录取的。有点像是尼日利亚王子骗局。
虽然都拿到了Offer,但正常申请最多花几十万,而这种所谓“内部推荐”公司,200万都打不住了。
另外一种就是
造假保录取,这是最危险的,也更泛滥。
至尊宝说他个人对于学术不诚信是零容忍。以至于合同里都会写明——如果发现学生有学术不诚信的行为,立刻终止合作。
相信留学圈的同行都遇到过类似情况,有些家长刚开始会说我们申请肯定是要保证真实,一步一个脚印,但每年仍然会有家长到了最后申请阶段,动了造假的歪心思——他们会说别的机构材料编得很好,是不是也可以帮我们的孩子来编一下材料?或者在更早的时间,孩子的朋友通过买题很快考出了托福110分,我们考了5次了还只有105分,要不要也(买题)操作一下?
家长们往往还会附加一句话: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我们只操作这一次,以后进了大学肯定就不这样做(造假)了。
还有一种非常隐蔽的造假——学生的GPA考分都是真的,奖项也是真的,但是顾问编了一套课外活动和文书——换言之,学生根本没有做过那些课外活动,也不是自己想法写的文书。但是美国大学招生官也无法证明学生没有做过该活动,也不能证明文书不是学生本人的想法。
你说他造假了吗?GPA奖项都是真的。你说他没有造假吧,活动文书又是假的。现在在Top10和藤校录取中,这种情况真的不少。
即使是这种“半真半假”,也是后患无穷的。
在“至尊宝和孙悟空”公众号上,曾经发过一篇美国大学因为学术造假开除学生的文章,其中一位学生已经读到大三了,学校发现当年的材料有问题,结果就是立刻撤回了Offer。
这都不是开除学生,而是不承认录取过这位学生,这样的结果真的很可能让孩子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此前,就有一位完全靠着造假进入哈佛的“天才”亚当·惠勒(Adam Wheeler)承认,他通过伪造SAT成绩、推荐信以及高中和大学成绩单等方式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录取,以及超过4万美元的奖学金。
最终,他不仅被哈佛开除,还被判决多项欺诈罪和盗窃罪名成立,监禁一年。
还有就是在比赛和科研中的造假。
假如学生在科研中论文造假,或者是找到博士替写论文发表,也被知名大学录取了。后来学生到了大学真的靠自己走上科研道路了,后面一路都是学术诚信的,最后都成为大学教授了。结果有一天被发现高中时候的论文造假,那么有可能他的科研生涯就被毁了。
也就是说,家长替孩子在高中时候做出的“造假”决定,可能毁了孩子一辈子。大家千万不要冒这种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