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作者系浙江日报前副总编辑,现已退休。徐老师曾任职丽水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以传媒人和领导人双重视角关注浙南乡村的发展。
身处转型发展压力期,很多地方目前都在努力证明自己可以不走单一工业化发展道路。能打绿色牌的,都纷纷寄望于生态、环境、旅游、养生、体验等服务发展。但大多还没有摸索到路径的乡村,仍面临复兴和消亡的挣扎。
这组经调研而成的三篇文章,或为我们期盼的、可能的“美丽乡村”到底是何现状、何去何从,打开一个观察新视角。
一、15年后再次走进峰源
即使是经济发达的浙江,仍有数量相当正在走向衰落甚至消亡的乡村。一个自然村,一个行政村,甚至整个乡镇,都在衰退和消失中挣扎。作为省报的一位记者,笔者曾经在温州、衢州、丽水等地,目睹和采访过如此境遇的乡村。
丽水市莲都区峰源乡,离市区和高铁也只有个把小时的路程。因曾在丽水市当过五年多领导,在离开十五年后笔者再次走进这个乡村,并进行了10天近距离的深度接触。峰源乡村严重衰退的现状,让曾看过不少乡村沉寂、并有“莲都荣誉市民”身份的笔者也大为吃惊。
全乡8479人中,常住人口仅约为1800人左右,占总人口21%,79%的村民已经离开家乡了。一些行政村、自然村,常住人口甚至只有13%、15%,甚至更低。
全乡189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上只有不到10人居住。其中的赛源村,村域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平均一平方公里不到3个人。
同时,在21%的常住人口中,80%左右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走进一些自然村,“全村人”很快集聚在一起,只有七八个和十来个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
耕地抛荒,山地荒芜,竹林闲置。全乡2.3万亩耕地中70%以上荒芜,二十多万亩山林中的95%以上闲置,其中4万多亩毛竹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峰源乡本有气势恢宏的峡谷,有秀丽的大山峰,更有景色绝佳的“远处的山”,还有不少正在消失的小山村的“奇特的残缺的美”,有梯田层叠的观赏体验养生农业。如此多的优质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
山村衰退已成事实,不少自然村几乎已然消失。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除了夏庄、小上垟等二三个靠近乡政府的村还能看到新造房子,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未再建新房的村比比皆是。
多数村的房子人去楼空,“铁将军关门”。还有很多老宅子年久失修,已经开始破损或已经部分倒塌。比如赛坑村、金坑村,现在的房子都是在60年代、80年代被火烧掉后建造的,之后再没有新建过房子。还有一些自然村如米岙、横坑、东营坑等,多年空心化后,已经在政策推动下,实施了异地搬迁。
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或许是物极必反,峰源乡已退无可退。更可能是经济发展大浪潮,也已开始渐渐影响到峰源乡村。在内外联合作用下,峰源乡村也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一些积极的新能量正在积蓄,似乎可以触手可及。
一波民宿经济发展浪潮,开始点燃起峰源的乡村旅游希望。近年来的乡村民宿经济发展,特别是丽水和莲都对民宿经济力度较大的推进,峰源山村民宿旅游市场正在兴起。库坑、夏庄、小山垟民宿专业村已然形成,一年时间已经有几十个农户的二百多个床位正在营业。
年营业额达到20万的一家民宿也已经出现,二个多月的营业额有二三万的经营者对2017年的民宿市场更是充满信心,更多的农户正在筹划创办民宿。一个乡村旅游市场在峰源且行且近。
企业资本、返乡农民工、乡绅等优质资源开始向峰源乡村流动。惠民集团计划在莲都创办互联网农产品中心,重点在峰源发展生态有机农产品和高端民宿;缙云一家公司计划在峰源乡水牛坪投资至少五千万元的休闲度假区;二三十位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已经回峰源创办民宿和从事规模农业开发,这一趋势还在继续扩大;西坑等村一些在外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乡绅已经表示,只要政策容许,十分乐意回乡投资建房和做些公益事业。
优质的人才和资金资源能流向乡村,这是一个重要信号,表明峰源乡村发展确实到了一个新的时间节点上。
其实这片诺大的空间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峰源乡189平方公里,已经成为莲都最后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远处的山,流动的溪,迷人的峽,消失的村,丰富的旅游资源足够支撑起峰源全流域大景区的市场前景。高山的生态,层叠的梯田,广阔的空间,充盈的山水,独特的农业资源足够打造一个生态有机健康的农产品大基地。峰源乡村“养在深闺”的优质资源,这一内在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可以向市场发展出青春魅力。
三、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偏僻山村“空心化”、“老龄化”,在浙江是一个相当数量的现象。如何对待也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这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选择任其衰退未必是坏事。一种是让更多乡村衰退甚至消失,它所带来的各种负面作用是当下人们远远无法预料的,对其应持慎之又慎的态度。
峰源乡村正处在选择的十字路口,从观察者角度来看,何去何从最终取决于其内在生命力和外在推动力的双重作用。
这里有丰富的资源,有广阔的空间,有巨大的潜力,完全具备开发和重振的发展价值。峰源的绿水青山含金量很高,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市场前景广阔,如此优质和丰富的资源不能为发展所用,是一种对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何况有先知先觉的市场、资本、企业家,已经先于我们的政府和官员经把投资和开发的眼光盯向这里。如果政府再加以推动,一个让峰源重新振兴的时间节点就会出现。
而乡村真正能否重振,最终取决于在那里世世代代生活的农民。他们给出的答案,可以从一些事例细节处得现一斑。
处于峰源乡最遥远偏僻的金坑自然村,我们调研二次进村,尽管常住人口只有十来个老人,还有一对回乡创业两年的80后小夫妻,但适逢村里祠堂建成,全村村民依旧共同投资。或许村民中多数不会再回来生活,但祠堂这一农村文化根源仍牵起所有村民的乡愁。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山村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只要某个时间节点到来,他们中会有一些人乐意回来的。事实上,近年来全乡也有二三十人陆续回来创业。
值得一提的是,峰源山村出去打工的大多数,是这个世纪十几年间发生的事。相比于其它地方,他们外出打工时间不算长,特别是他们中多数还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打工者,经济基础不够坚实。据调查,他们中的相当数量在外面生存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而他们返乡的概率仍然比较大。这对乡村未来发展的选择仍有较大的影响。
相对莲都来说,峰源确实偏僻遥远,但距离高铁和丽水只有一个小时路程,如果从大港头通往峰源也只要四十分钟。在丽水整个山区中,峰源并算不上偏僻遥远。
如果峰源乡村有了一些发展,能够引起省市重视,打通隧道那与市区就连成一片了。从峰源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看,这里的189平方公里土地,没有任何理由任其衰退乃至消失,如果立足于开发和重振,或可为莲都和丽水未来发展布下一步重要的棋子。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吧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