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愿是,
国家能为所有英勇牺牲的医务人员、警务人员、公务人员、志愿者立一座“抗疫英雄纪念碑”。
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
“利他主义”
从此能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所敬仰的崇高美德,
而且是因为,我们必须记住,
他们或许是为弥补他人的过失而付出了牺牲。
我的心愿是,
国家能在武汉为所有遇难者立“哀悼墙”。
战争年代,死于兵火值得哀悼,而在和平年代,死于天灾人祸,则尤其令人悲恸而警醒。
我们时刻要记得,自己活着,是因为有些人曾代我们死去。一旦我们停止追悼,他们的生命将永远失去意义。
我的心愿是,
国家能将每年1月20日设为“信息公开纪念日”
,
因为那一天,钟南山院士的直言,不仅仅扭转了疫情防控的危机,而且,时隔多年,
又一次地唤醒了关于灾难信息的社会权利。
我们如今已经知道,
信息公开不是什么政治理论,而是攸关万人生死的长夜明灯。
我的心愿是,
国家能组织一次充满诚意的全民研讨,出版一部全面反思治理、总结经验、重置未来的“新冠疫情白皮书”
:从公共卫生到分级医疗,从舆论监督到危机管理,从官僚主义到生命权利,从国家利益到社会觉醒,从战时经济到抗疫文艺。
正如我之前所说,
感动而不反思,一定会有更悲壮的下一次。
我的心愿是,
国家能从此走向“公共治理”
——
既有开放的公共管理,亦有广泛的公众参与,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决策协商化、治理方式人性化、治理运行透明化,从而全面构建四中全会所提出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个伟大的国家,能因为挫折而觉悟,能因为反思而进步,能从灾难中新生,并回归历史的必由之路。
我的心愿是,
国家和全社会从此能更多地意识到,“尊重专业”是政治文明的代表性特质。
无论是医学、公共卫生,还是新闻、公共关系,又或是金融、经济、文艺、教育,凡有行业,皆有专业可言;尊重专业就是尊重规律,尊重规律才能实现良善的治理。
要以智性管理国家,要杜绝长官意志、行政僵化,也要戒绝鼓励民间那些狭隘狂热的“主义”。
我的心愿是,
国家组织部门要把“责任担当”树为官员评定的首要德行。
日前,我们再次目睹了一个权力运作的寓言:在铁路线上,村民目睹塌方而提前十一分钟报警,可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报警信息却无法传导到司机。也许,权力链条上的每个人都会说,自己仅仅在按章办事,但无数个这样的因循守旧、唯上是尊,却能酿成无人担责的大灾大难。
在众多天灾踵继人祸的事件中,
系统化的行政颟顸和普遍意志的平庸,是真正的全民公敌。
我的心愿是,
有关部门能以庄敬之心,诚恳回答此次疫情中来自民间的诸多质疑,
譬如:疾控中心的权力运作、疫情信息的传导与把关过程、疫情初期治理不善的责任认定,等等。
要坦荡,然后才有社会信任,有信任,国家才会有远大前程。
我的心愿是,
国人能从此普遍拥有“同理心”。
那些在其他城市遭遇污名化的武汉人,需要我们的同理心;全世界为抗击疫情苦苦奋斗的各国人民,需要我们的同理心。我们不是要做一个令人敬畏的大国,而是要做一个受人爱戴的地球公民。
失去同理心的
社会
,无法自称
现代人类
。失去同理心的
国家
,会失去整个世界的
尊敬
。而失去同理心的
世界
,则无异于
野蛮丛林
。
本期公益广告:请支持财新、支持胡舒立。这个时代需要艾芬,需要张继先,需要方方,也需要胡舒立和财新。
欢
迎
读
者
朋
友
们
扫
描
下
方
二
维
码
,
添
加
杜
课
小
助
手
(
微
信
号
:
d
u
k
e
x
z
s
)
加
入
《
杜
课
》
粉
丝
群
。
余
课
无
多
,
请
预
先
收
藏
“
南
雍
社
”
公
众
号
。
感
谢
阅
读
本
期
《
杜
课
》
,
下
期
再
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