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过去几十年的工作让我深刻认识到,面对全球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每个国家、各行各业都能做出独特的贡献。
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历史时刻,迫切需要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世界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取得进展的可能性也是巨大的。
中国的科研人员、慈善家和决策者们拥有资源、专业和能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挽救生命、创造机遇。几十年来,中国在减少儿童死亡率、延长预期寿命、扶贫减贫、改善营养以及消除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宝贵经验值得与世界分享。
在座的每一位都拥有为世界带来改变的力量。
尤其是在座的同学们。我相信,你们这一代人有能力在人类历史上创造前所未有的改变。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日益紧密连接的世界,都将成为你们的助力。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如何运用你们的才能为最广泛的人群带来最大的改变。在此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下,这些年我是如何一路走来,让我有机会今天下午站在这里与你们交流。
在2007年,我在联合国工作了十年后加入了盖茨基金会。这意味着我搬到了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几乎是离我的故乡最遥远的地方了。
我之所以选择加入,是因为我坚信基金会创始人比尔·盖茨和梅琳达·弗兰奇·盖茨所设定的使命:每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出生在哪里,都应当有机会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这是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但它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核心。除此之外,我们别无他求。
■ 2008年,比尔和梅琳达在中国海南探访结核病人 / 盖茨基金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寻找那些慈善资本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领域,放大并催化特定领域的进展——包括健康、农业发展、普惠金融、环境卫生、教育和性别平等。我们与当地伙伴、慈善家、政府及多边机构携手合作。
2007年是重要的一年——不仅对我,对基金会也是如此。这一年,我们在北京开设了代表处,深化了我们在艾滋病、结核病和烟草控制等中国国内健康项目上的工作。不久之后,我们开始探索中国创新者、研究人员和机构的巨大潜力,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消除疟疾、提升疫苗公平性,到利用气候智慧型作物提升粮食安全等方面,为实现全球目标做出贡献。
当我们开始在中国开展工作时,世界正处于一个令人振奋的上升期。事实上, 21世纪的前二十年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比任何时候都要大的进步。
通过携手合作、设定共同目标和建立多边组织,各国在全球健康与发展领域取得了了不起的进展。死于疟疾、艾滋病、结核病和脊髓灰质炎的人数大幅减少。全球贫困率下降了四分之三——这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在亚洲其他地区也是如此。加纳、坦桑尼亚、马拉维、乌干达和卢旺达等国的极端贫困人口都减少了一半。
■ 2000至2022年间,艾滋病毒感染者死亡人数下降了近70% / Global Fund
1990年我大学毕业时,世界上每十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无法活过五岁生日。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些贫困国家的孩子大多死于可预防的疾病,而这些疾病是发达国家无需担忧的。
但仅在一代人之后的今天,儿童死亡率就大幅下降至每25名儿童中有1人死亡。在中国,儿童死亡人数更是减少了94%。
■ 1990至2022年间,全球范围内,五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下降了逾50% / IHME
当然,自从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世界面临着多重危机。
如果你向六位专家询问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你可能会得到六种不同的答案:传染病肆虐、地缘政治冲突、气候变化、性别不平等、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以及国际援助预算的缩减。
坏消息是,他们都是对的。在二十年的进步之后,我们开始经历极端贫困加剧、致命疾病卷土重来、毁灭性的气候灾害以及频发的冲突。
然而,正当需求不断增加时,低收入国家却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这些需求。自疫情暴发以来,非洲最贫困国家中有四成经历了进一步的贫困加剧。债务和通货膨胀让这些本就贫困的国家雪上加霜。旨在帮助最贫困国家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官方发展援助,包括赠款和低息贷款,在巨大的需求面前显得捉襟见肘。
■ 自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公共卫生领域的投资有所减少 / IHME
尽管挑战重重,但总有办法来挽救生命和改善生活。有些办法已经存在,只需资金支持就能惠及更广泛的人群。还有一些,虽然今天看来只是大胆的想法,但它们拥有着改变世界的巨大潜力。
一旦这些想法得到必要的支持和资金,就能真正惠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当人们的目光能够超越国界时,奇迹就可能发生。
以疟疾为例——这种疾病每两分钟就会夺走一个儿童的生命。如今,疟疾主要在非洲肆虐,但情况并非一直如此。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每年有高达3000万的疟疾病例。然而,经过70年的努力,这个数字已经降至零。
这得益于中国科学家的突破性成就,比如屠呦呦,她因挽救生命的疟疾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故事。更让人振奋的是,在中国本土消灭了疟疾之后,中国的科学家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正将这些来之不易的专业知识分享给那些仍深受疟疾困扰的非洲和南亚国家。
例如,由北京市政府、清华大学和盖茨基金会共同成立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目前正在研发一种很有前景的抗疟候选药物,有望在全球根除疟疾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农业领域,中国有同样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科学家培育的“绿色超级稻”,能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依然保持高产。
现在,他们正与非洲科学家紧密合作,以确保那些在气候危机中受害最深但责任最小的小农户,能够从这些突破性成果中获益。
还有一个故事,将我的祖国南非与中国联系在了一起。
离我出生地约翰内斯堡大约30公里的地方,有一所名叫Tsholetsega的公立学校。那里有许多像九岁的欧姆菲尔一样充满活力的孩子。欧姆菲尔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律师,或者一名歌手——她暂时还没想好。
但她确信的是,她热爱上学。
直到最近,她的很多同学都不会这么说。她所在的学校缺勤率很高,这并不是因为孩子们不聪明或不努力。
而是因为厕所。
那些厕所常常堵塞,溢出的粪污涌入操场。难闻的气味让人无法集中精神。尤其是女生,她们在生理期时更愿意呆在家里,也不想使用学校的厕所。连老师们也不得不在课余时间清理和疏通厕所。
然而,当学校有机会尝试了一种新型的自给式厕所后,情况彻底改变了。这款厕所就是中国发明的。
如今,全球仍有35亿人缺乏安全管理的卫生设施。这不只剥夺了人们的尊严和机遇,还可能带来致命的风险。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125万人死于不良的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