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资格的券商从业人士,我宣布,全面看空中国券商行业。
触发点?腾讯意外又不意外的获得基金销售牌照。
券商,或者说得更好听一点,投行,基本赚钱的模式,无非是投行+资管+自营+经纪+财富+直投+双融。我们细分看下:
投行
是帮人上市,帮人发债,很好理解吧?挣的是佣金,这个佣金比例逐步降低,且投行人的成本又很高,于是,这业务是投行股东替投行员工干活的不挣钱买卖,有挣,最终也都分员工了;
资管
,就是替人管钱,替社保,替企业,替富人,挣点类似公募基金管理费的意思,原来还有大量通道业务,现在也少了,没了;
自营
,这纯粹看自营大爷的本事,看对了,譬如利率方向押对了,仓位挣大钱,看错了,也得扛着;
经纪
,就是苦逼的交易大战啊,我那年头,佣金是千二千三,还不需讲价,现在是万分之三,万分之二,直接打低到交易所规费;
财富
,就是经纪业务衍生品,经纪不挣钱,但是你钱知道留在我这里,我就有机会让你买点我货架的这个产品,那个产品,只要你买产品了,就留下管理费,那比挣经纪佣金稳定,还不丢脸,因为所有做经纪业务的人,最终都会丢脸,股市你怎么可能看准嘛!
直投
,就是押注某个独角兽或初创企业会赢,这看命,也需要投行同事帮忙,全方位关系营销,否则好企业,一般PE资金根本投不进去;
双融
,就是投行版的小高利贷,投行发点公司企业债,转手加成卖给客户,无风险吃利差,原来还有更高效的民间股票配资与之竞争,现在明面上几乎没有对手了,太爽了。
好,分析完了。一句话:投行最好的生意,就是利用投行的幌子,打出名气(比如我帮阿里巴巴发债50亿美金啦),壮大自己的直投或财富生意,更重要就是稳定的财富销售生意。各种资管产品,每一个都有销售费,都有管理费,客户赔不赔钱不知道,反正管理费不能少,客户端能收钱,管理方还能收钱,是最好的生意,资本耗费很少的生意,ROE于是很高的生意。
还有,券商之所有能销售财富生意,是因为天生具有金融牌照,卖啥都行,不受限制。自己旗下的公私基金能卖,自己的资管能卖,人家的公私基金和资管,只要过了内审,也能卖。要是没有牌照卖各类基金,你试试,那叫违法!
问题来了,如果腾讯有了基金销售牌照,谁还愿意从券商那里买资管计划或各类基金产品?你直接上微信点击,转款,而且还能获得最及时、全面、系统的业绩跟踪展示(你观察下腾讯的善款跟踪服务,多细致啊)。
你对微信的信任,将远远超过任何券商的APP。毫无疑问。
原来我还看好券商,是因为,即使有不太赚钱的投行生意,不太靠谱的直投生意,不太有趣的经纪生意,逐步开始倒贴的双融利率,毕竟还有可靠的财富销售生意,只要客户的钱留在券商账户里,券商一定还有机会赚到你的钱。现在,天气变了,闲钱要逐步流向微信的基金销售了,公募基金还不算啥,几百种五花八门的私募基金就要出现在微信端口了,方便得简直令人发指。
作为消费者,你一定要记住:其一,现在的券商佣金,你必须要求
低到规费
,否则撤户;其二,双融贷款利率,顶多只能给到这个券商的
发债水平
,否则你也要求撤户;其三,
密切观察
微信的基金销售会出现一个什么界面,以后买私募真心方便了。
说来说去,券商股票?意思不大了。或者说,只能有少数大公司活下来,其他的,目前还能靠各自关系、各自渠道、各自股东的加持,长期以往,没戏。
当然,我这个判断,是个长期判断,中短期,波浪还有,不是崩盘。
往远处一看,我真是看空大部分中国券商股票了。腾讯这种隔行取利,真是要人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