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裁员潮蔓延全球,在经济贸易的阴云下,全球各大企业陆续发布了裁员方案,其中包括VERIZON、宜家、拜耳、通用电气、东芝等大型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宣布裁员的大型公司裁员人数高达33万人。
进入2019年,裁员潮持续笼罩着中国企业。
接二连三的民营企业裁员的新闻,近期在媒体上频繁出现,那么以裁员这个角度来看,民营企业的裁员潮为什么会出现?民营企业到底处在一个怎样的位置,如何从自身出发实现自救?
我们先来看下裁员潮究竟有多大?大体上哪些企业进行了裁员?
裁员队伍中,不乏有着一定竞争能力的企业。11月22日,“少儿编程”西瓜创客面对裁员的消息,回应称“目前公司裁员属实,系正常业务调整,人员调整比例在15%左右”。
为什么要说这家公司呢?其实,西瓜创客成立于2013年,曾获红杉资本、经纬中国、新东方、软银赛富等中国一线投资机构的基金加持,更是在今年8月份B轮融资后,估值达1.5亿元。
这样一家团队、运行模式等有着相当竞争力的企业,也依然面临着裁员风潮。
接下来,这场风潮中还包括上市公司新浪,其旗下的新浪阅读业务线裁员人数高达90%。
网易严选裁员30%到40%、网易农业品牌部裁员50%、网易教育产品部从300百人裁到200人以下、公关部裁员40%,总体人数从1400人裁减到900人左右。
伴随着名企大厂的裁员新闻,截至11月中旬,据不完全统计,腾讯裁员10%;阿里裁员优酷团队;京东裁员8%;滴滴裁员15%;ofo裁员50%;科大讯飞裁员30%;华为停止社招;3M裁员2千人;联通强制提前退休…还有趣店、58到家、人人车、滴滴、唯品会、锤子科技等。
我们在这里面看到整个互联网行业中,包括BATJ这样一些巨无霸的企业,面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形式和行业优势,做出了一些人员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