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君临(ID:junlin_1980)
7月27日,历史会记住今天。
创业板一声炮响,暴涨3.62%,创下一年半以来最高涨幅纪录!
这是资本市场对中国科技创新产业信心反转的集结号。
事实上,股市反转的背后,
是中国宏观经济格局的大逆转,
经历了七八年的中国产业升级之路,终于上岸了。
1
最直观的标志,就是人民币重新回到升值的轨道上来。
此前的贬值潮,是从2014年1月开始的,从兑美元的6.04一路下滑至今年初的6.96。
漫漫三年,经济增长率逐级寻底,无数传统行业的公司在煎熬中绝望出逃,逃向房地产,逃向金融行业,逃向互联网……
是为脱实向虚的逃难潮。
贬值浪潮下,更有无数的资产阶层涌出国境,掀起一波海外投资的热潮,将悉尼、温哥华、马来西亚的房地产市场炒得滚烫。
如蝗虫过境,惊起当地一派流言蜚语。
就在所有人都在晕头转向的搬运资产的忙碌中,
汇率从5月份开始,悄悄逆转。
至今,3个月不到,人民币一路上扬,已回到了6.76的价位。
若大趋势不变,到年底的时候,这个价位将很快回到6.5以下,明年底就将重新站上6的整数关口,回到人民币最值钱的年代。
汇率逆转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2
推动人民币升值的最强支撑,来自出口的反弹。
以6月份的数据为例子,出口了1965.91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对比一下去年的数字就知道含金量了,去年6月份,这个数字是负增长(-4.8%)的。
反弹不会无缘无故,那么背后的力量又是什么呢?
我们看出口方向,对美国增长了19%,对欧盟增长了15%,还有对印度(22.6%)、巴西、俄罗斯、南非等金砖国家的出口都获得了大幅增长。
拖后腿的则是东盟(-0.4%)、四小龙、日本(5%)等近邻国家。
从这些数字里,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在全球出口市场中的竞争力正在强劲上扬,尤其是相比我们的竞争对手:日本、四小龙、东南亚。
日本和四小龙就不说了,作为我国产业升级的直接被打击对象,近年的经济一直不太景气,内需萎靡是常态。
东南亚又是怎么回事呢?
作为工资比我国更低的竞争对手,近年来抢走了我们的不少订单,按道理来说,该是一片欣欣向荣才对啊,怎么内需也半死不活的呢?
事实上,东南亚是一个内部碎片化严重的地区,文化、政治、基础设施差异巨大,这就尴尬了,一堆小舢板你怎么也没法凑成一艘航空母舰啊。
内部市场不整合,你就很难培育起足够强大的公司,来参与全球化时代的中流击水。
这就是为什么,除了越南等寥寥几个地方能够获得一点转移红利之外,整个东南亚并没有多少亮色,甚至在与印度次大陆的竞争中,也已明显的处于了下风。
今年上半年,我国服装出口709亿美元,已经止住了下滑的趋势,电脑、手机等传统强项的出口继续稳健,而前两年下滑的汽车、船舶类中端工业品强势复苏,则是逆转关键。
3
汽车出口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
主流发达国家通常拥有强大的汽车工业,日韩在崛起过程中,汽车和电子两条大腿缺一不可。
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五十铃、现代、起亚,你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这些跨国车企带来的强大输出能力,以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上游产业链,日韩能够在短短三四十年内上升进入发达国家阵营。
中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更加需要有强大的汽车工业输出能力。
然而,我国汽车出口自2012年达到100万辆之后,就出现了连续的下滑,即使货币贬值也止不住颓势,到2016年已经仅剩下81万辆的数字,下跌了五分之一。
我国汽车之出口,一向以来都是去往亚非拉地区的,靠价格为武器,侥幸得到一些牙缝市场。
比如阿尔及利亚、伊朗、伊拉克、埃及、哥伦比亚……要么是战乱国家,西方公司不敢去,要么是宗教冲突地区,西方公司进不去。
网络上曾经流传着一些照片,非洲的游击队开着我国生产的SUV,在战场上风驰电掣。很骄傲吗?其实真不值得,就像我国当年的游击队一样,能买得起飞机大炮,谁还会用小米加步枪?
前几年的中东局势动荡,西方公司匆忙撤出,留给了中国汽车业一块自留地。可惜,靠价格获得的竞争力终不能持久,所以当局势缓和之后,西方公司再进入,曾经的肉就全部吐了出来。
颓势持续了四年,一直到最近,才大幅反转。
上半年1-5月,汽车出口35.7万辆,同比增长64%,可谓是这么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开门红!
原因何在?
我们细细分析答案:
伊朗长期被列为“邪恶”国家,对西方公司紧锁大门,由此也就成了中国汽车的桃花源。不过伊朗作为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汽车销量也不过120万辆,以中国车这进口量已经占到了20%的份额。
也就是说,伊朗街上每5辆车就有1辆是国产车,也是厉害了!
美国向来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日系、美系、欧系车在此杀红了眼,若说是靠自主品牌的本领开疆拓土,说了你也不会相信。
是的,缔造这一奇迹的功臣,当属沃尔沃和通用。沃尔沃已被吉利买下,将中国作为全球出口的基地,通用在中国卖的比本土还要多,产能大了,成本也就降下来了,返销美国慢慢就成为了可选项之一。
其实美资跨国车企们,大多在过去的十几年将底特律的工厂悄悄搬到了隔壁的墨西哥,造成了那个世界闻名的汽车城的陨落。
可是天有不测之风云,去年底,川普总统忽然登基,在美国与墨西哥边境要筑起一堵长城,这下子可愁死了跨国车企们。
众车企大佬环视四周,齐刷刷的把目光都落在了中国,很简单,成熟的汽车制造经验和相对低成本的竞争力,除了你还有谁?
据传,除了通用,福特也已经定下了将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的目标。
这些地方都是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国家,随着中国政治力量的加强,一一被纳入辐射圈内,很自然的就在工程建筑市场上向中国打开了大门,卡车、客车鱼贯而入。
窥一斑可见全貌,政治力量和产业力量的相互借力,推动了中国汽车高端代工和中低端自主出口的强劲上扬。
这一幕,显然不仅仅存在于汽车出口,同样存在于出口领域的方方面面,正是这些成绩的点滴汇聚,才最终孕育了今年以来出口数字的亮眼表现,而出口能力的提升又让全球资本市场恢复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汇率随之逆转。
4
棋过中盘,经济L型转向U型,政策自然是要不一样了。
“金融去杠杆化”于是成了今年最瞩目的主题:银行理财通道被清理,股市高台跳水,资本大鳄成了过街老鼠,王首富贾老板等一一被踩住了尾巴。
什么时候见过他们这等狼狈的模样?
经济过热的时候。
做管理的都知道一个道理,一收就死,一放就乱。
同样的道理,经济冷的时候就得放,即使知道会有很多乱象,也得放。比如前两年,经济发动机一个一个熄灭,只能到处点火,房地产、股市、互联网金融、创投……
明知会乱,也得点,不点更将天下大乱。
只有经济过热的时候,才会收,比如十年前钢铁行业火爆,就抓了江苏铁本的典型。
收与放之间,释放着高层对局势的判断。
很明显,在这个时点,高层对经济形势已是松了一口气,认为复苏已在路上。
5
当然,经济的复苏,出口的向好,只是一个侧面,不代表着就是产业升级的成功。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从需求的角度,我们再扎进去看看。
最近的十六七年,驱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力量,一直是房地产,地产兴,则经济旺,地产衰,则经济冷,是为“被地产绑架了的中国”。
没办法,谁让房子那么贵,占了许多家庭一生中绝大部分的消费支出,从上游的钢筋水泥,到中游的卡车机械,下游的家电家具,产业链条之庞大各行业无出其右。
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届政府一旦遇到经济低迷,下意识的就会想到对房地产的需求刺激,打他两针吗啡,政绩马上就爆表,一试一个准。
而今年的数字,显然有点特别,这大概是十几年来的头一遭,在房地产投资被死死压制的情况下,经济复苏了。
今年的房地产政策无疑是严厉的,首套房贷平均利率最新4.8%,比去年的4.5%明显要高,直接导致个人按揭贷款增速的一路下行,去年是50%的增速,而现在只有6%了。
买房的需求被压制了,那么是什么在增长呢?
人一生的需求无非是这些:
衣食住行,文娱教育健康等等。
衣食是生理需求,温饱层次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驱动了中国经济的第一轮成长。
住是安全、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小康层次的,过去的十几年驱动了中国经济的第二轮爆发。
接下来就是马斯洛理论中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了。
旅行、电影、游戏、健身、美容、培训……这些更高层次的需求,在整体消费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最终有一天,当他们的增长数字可以抵消房地产需求的萎缩数字时,经济周期的第三轮扩张就开始了。
这就是消费升级的力量。
6
消费升级的前提,是你手里有更多的钱。
这些钱,或许来自出口赚取的外汇更多了,也或许是外来投资的钱更多了,但更根本的,是本土产业的升级,是来自产业效率的提升。
同样生产一辆汽车,以前需要100个工人,平均1个小时下线一辆,现在引入了工业机器人,只需要10个工人,平均半个小时下线一辆,这就是效率的提升。
过去三年,中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渗透速度最快的市场,年均增速在35%左右,每卖出3台机器人就有一台安装在了中国。
在个别领域,比如电子业装配机器人,仓库物流机器人,去年的销售数字是翻了一倍,几乎以指数级的速度在普及。
三年弹指过,已非昔日吴下阿蒙。
如果我们从供给侧的角度,探一个脑袋进去,细细观察,你将看到的或许不仅是机器人,还有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产业、智能手机、互联网等各个领域的技术革命。
润物细无声中,一个全新的中国已经浮出水面。
7
在这林林总总的创新大潮中,君临认为,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金融革命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本届政府任内,金融创新的宽容和鼓励前所未有。
上至银行间理财通道、万能险、融资融券、基金私募、民营银行,下至移动支付、P2P、消费金融、众筹、区块链……花样之多,完全不逊色于1980年代的美国金融大爆炸。
创新未必是好事,比如P2P、融资融券,都成了风险的放大器,繁华过后一地鸡毛。
但是乱中有危亦有机,多年之后,我们回望过去,或许将铭记其中两件事的里程碑式意义。
第一是移动支付革命,
这场自下而上的数字化货币浪潮,在三年间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上至网络虚拟交易,下至菜市场、早点摊的买卖,都已全部覆盖。
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一个移动支付国家,以此为基础,共享经济、社交电商等新物种得以蓬勃繁衍。
第二是2013年私募基金备案制的实行,以及国家产业基金的成立。
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努力,在另一个纬度上深入的改造着中国的产业筋骨。
私募备案制后,风险投资市场上,2013年的风投市场只有47.8亿美元,2014年跃升至155.3亿美元,到2016年的时候已经攀升至310亿美元,三年涨了6.5倍!
以前,这个行业多是美元基金,拿的是外国人的钱,现在,人民币基金已是主流,各路传统行业的富豪、国企,纷纷将钱撒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这个国家成为了全球唯一的一级市场比二级市场更活跃的创业天堂。
是的,可以毫不谦虚的说,目前的中国创业热潮之繁荣,比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美国更加活跃。
证券市场上,阳光私募产品同样是爆炸式成长,2013年管理资金只有3千亿元,2016年这个数字增长至2.6万亿元,8.6倍的增长!
机构市场的壮大,对A股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价值投资正在逐渐取代炒作投机成为市场的主流偏好,所谓漂亮50概念,正是这种价值认同下的一朵浪花。
还有政府层面设立的各级产业基金,从半导体、航空科技、中国制造2025,到文化、旅游,聚焦于国家战略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培育。
比如
京东方
的面板、
紫光
的内存芯片、
C919
的大飞机、
5G通信
的研发,动辄是数百亿元的投资,十年八年的持久战投入,民间资金很难有足够的财力可以支撑,但对于全球化产业竞争来说又是必须占领的制高点。
就像高铁、地铁一样,表面的运营是亏损的,但对于这个国家的每个人而言,都是受益者。当中国的高铁以及零部件可以向全球出口的时候,中国此前的所有烧钱投入都已经成百倍的赚了回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