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東漢白石神君碑拓。
尺寸:
245/110厘米。
汉代名碑拓片白石神君碑立于汉灵帝刘宏光和六年(183年)。
汉代名碑拓片白石神君碑立于汉灵帝刘宏光和六年(183年)。
系常山相南阳冯巡、元氏县令京兆王翊所立。
碑通高2.4米(座已失),宽0.81米,厚0.17米。
额题为“白石神君碑”五个篆字。
碑文隶书,共14行,行35字。
圆首,有额,无穿。
有碑阴题记。
碑阴为隶书,碑阴隶书与碑文同时所刻。
碑文内容前为序文,后为颂铭。
拓片字口清晰,原碑原拓。
2、十二字汉砖拓本。朱拓,尺寸:100*50厘米。最后一图是题跋后效果非卖品!“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汉砖是当之无愧的一个重要收藏品类。其中,尤以“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字方砖为翘楚。留有空白题写跋文,是馈赠收藏之佳品!
3、《东汉张汜雨雪辞》
尺寸:
136/68
厘米。
汉永初七年摩崖拓片原拓。
惟永初七年,十二月有闰六日戊」戌,吴房长平阴张汜字春孙,以诏」请雨。絜斋诣山,为民谒福。敬香充」牲,稽首震恪。上天崇远,款允不达。」乃骘田岳,造灵作乐。天监闵照,玄」云骈错。觚胙未终,甘雨累落。庶卉」咸茂,国赖宁乐。惟精之感,厥应孔」遬。时与主簿魏亲并余官属,攀兀」登峻,壹慨再息。晏臻兹坐,劬劳备」极。余来良难,君亦歉渴。率土之滨,」此□□□。钦记鄙辞,以征百福。唯」远既哀,殖我稼穑。国殷民考,盖如」斯石。」乱曰:登斯岳兮,望旋机;三光雾兮,」雪徽徽;降我穑兮,育英芝;国赖宁」兮,福崇崔;永如山兮,靡隤时。字态饱满淳朗,用笔挺健、线质凝劲,点画方圆得所,可与多种传世汉石互见。书法处于东汉隶书早中期界搭过渡的节点之上。其字体态稍修峻,具波磔而不张扬,笔致遒凝,会圆于方,通篇气息古劲、清拔、肃谨、朗畅。
4、南朝之美——焚香引凤!
尺寸:
68/41
厘米,宣纸朱拓。
南朝朱雀博山炉拓本。顶端立有一朱雀,栩栩如生,其炉盖高耸如山,取自仙山景象。山峰见有孔,熏香点燃后,烟从孔中冒出,如云雾环绕,形同仙境。下面是贮水圆盘,润气蒸香,象征东海,较为少见。最后一图是题跋后效果!
5、北魏
"
青天河男观音像
"
拓本。
拓片尺寸:200/122cm,拓面尺寸:
140/100cm
。拓片巨大。
青天河北魏摩崖石刻
青天河北魏摩崖石刻拓片----中国最早的男相观音。(观音菩萨本为男相,现在藏区寺院里的观音菩萨塑像依然是男相)。
青天河北魏摩崖石刻 ,这是一块长在山崖上的石头。石刻上的菩萨造像刀法流畅,线条劲挺有力,体形修长,著宝冠,天衣飘舞,姿态萧洒,足踏莲花,双手亦各持莲花,侧首注目,凝视前方,一副关注人间冷暖的神态。经文为《妙法莲花经普门品第二十四》,文告宗旨明晰。整个碑文字体略带隶书遗意,刀锋犀利,字形隽秀,为流传北魏之上品。据专家评价:“从历史和文 物价值来看,青天河摩崖石刻意义重大。迄今为止在中国尚未发现北魏时期的摩崖刻经,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也不过北齐(如泰山经石峪所刻金刚经),此摩崖碑刻是时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一件,堪称中国之最。
6、漢祀三公山碑拓本。
尺寸:170/68厘米。宣纸朱拓。
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祀三公山碑是名垂书史的极有价值的碑刻之一。汉元初四年(117)刻,篆书,
10
行,行
17
—
20
字。现在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下。
此碑字体在篆隶之间,与印玺文字有相同之处。书风古朴浑厚,有纯古遒厚、大气磅礴之感。著名书画家齐白石的篆刻深受此碑影响。
《祀三公山碑》繁体释文:
元初四年。常山相隴 馮君到官。承饑衰 後。□惟三公御語山。三條別神。 在領 。吏民禱祀。興雲膚寸。偏雨四維。遭離羌寇。蝗旱鬲我。民流道荒。醮祠希 。□猷 行。由是之來。和氣 臻。乃來道要。本祖其原。以三公 廣。其靈尢神。處幽道艱。存 者難。卜擇吉□治。東就衡山。起堂立壇。雙闕夾門。薦牲納禮。以寍其神。神熹其位。甘雨屢降。報如景響。國界大豐。穀斗三錢。民無疾苦。永保其 。長史魯國顏洨、五官掾閻祐、戶曹史紀受、將作掾王 、元氏令茅匡、丞吳音、廷掾郭洪、戶曹史翟福、工、宋高等刊石紀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