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子琳为您读健康
《子琳为您读健康》是子琳医学科普旗下文字专栏,由资深医疗媒体人、医学科普作家、国家卫计委《中国人口报》、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健康医药专刊、《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特约作者子琳创办,与京城多家三甲医院及权威专家合作,让你读懂常见病的防治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子琳为您读健康

【子琳科普】能吃不胖是福气?这话也得看怎么说

子琳为您读健康  · 公众号  ·  · 2017-11-04 19:3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子琳为您读健康》第298期

撰文/资深医疗媒体人 子琳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腔镜外科副主任医师 钟朝辉

本期《解读“大胃王”》由 新浪微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FM103.9、子琳医文化传媒联合录制播出,欢迎点击下方链接收听

子琳

我们经常能够在网络上看到“大胃王”比赛,这些大胃王食量惊人,美国就有这么个人,十分钟之内可以吃下62个热狗。

日本也有非常出名的妹子木下佑晔(如上图),看起来萌萌哒像邻家妹妹,实际上却是个顶级奢侈品,一般家庭真养不起。


她拍了很多挑战吃东西的视频,比如一次吃100个汉堡100块炸鸡200个寿司,或2.5公斤纳豆饭,关键是她如此能吃却还是个瘦子!是有什么特异功能或者秘诀吗?这正常吗?

大胃王是如何炼成的?你是潜力股吗?

钟朝辉医生告诉我,我们正常人的饭量大概是1.5升到2.5升,虽然胃的容积可以扩张,咱们扩张到两倍已经是极限了,也就是说一般人一顿最多也就吃四升。


但是木下佑晔的胃容积据说可以扩张到66倍,这可能有遗传原因,她的父母有可能就是个大胃王。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跟褐色脂肪有关。原来我只听说过脂肪,但啥叫褐色脂肪?和光吃不胖又有什么关系?

钟朝辉医生说,咱们平时所说的脂肪分为两种:白色脂肪和褐色脂肪。褐色脂肪是近几年才被人们发现的一种脂肪组织,主要分布在咱们的肩胛骨间、颈背部、腋窝、纵隔及肾脏周围。


白色脂肪组织的量明显高于褐色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主要是将体内过剩的能量以中性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以备身体在需要时使用,人们一直视脂肪为造成肥胖的罪魁祸首。


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过三篇相关研究,就发现褐色脂肪可以减肥,能燃烧卡路里。那这褐色脂肪细胞是人人都有吗?人人都有,只是比例高低的问题,胖人可能褐色脂肪就相对偏少。


当然,目前来看这褐色脂肪的多与少应该也是天生的,后天因素应该无法改变它的数量。

当“大胃王”竟然这么危险!请你不要这么做

木下佑晔这种大胃王除了刚才说的两个因素之外,其实经过训练也是可以变成大胃王的。


比如日本相扑运动员,本来就是普通的饭量和普通的身材,但他通过大量饮食锻炼逐渐增加自己的饭量,可以吃到正常人10倍到20倍的饭量,每顿的热量可以达到1万到2万大卡,这个很恐怖也非常不健康。

而这些大胃王他们的寿命也不长,像相扑运动员的平均寿命就是50多岁,最新的统计数据是57岁。


吃得太多还有个严重后果,就是会导致胃穿孔或胃扭转,特别是你原来没有经过这方面的适应性训练,突然间的暴饮暴食你就更得悠着点了。


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使肝胆和胰腺的负担急剧增加,导致急性胰腺炎和胆囊炎等等。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医院这样的病人特别多,都是因为吃得太多了。

吃饭时候别较劲,关于吃的那些坑你得知道!

吃什么怎么吃也挺重要的,很多拿不准的东西也别狂吃。眼下天冷了柿子又该上市了,钟朝辉医生想起去年春节接诊的一个老爷子。

这老爷子看家里摆了好多柿子没人吃,怕放坏了扔了又怪可惜的,于是就狂吃柿子,几天干掉一大筐三四斤。


当时倒是没什么事,可过了一个月他就总觉着自己胃不舒服。来医院一查B超才发现胃里长了一个八公分的大石头。


这么大这么硬的一个石头在胃里头压着,不溃疡和穿孔才怪,还好他来的及时!但因为石头太大,所以都没做成微创,直接开了刀把石头取出来的。


口味酸涩的水果或蛋白质类食物不要空腹吃。而大胃王也是危险动作,切勿模仿!不值得效仿和训练!

【声明】欢迎关注子琳医学科普。本文为子琳原创,受访专家专业校稿,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与摘编,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获取更多权威健康知识,欢迎长按或扫描本文底部二维码关注子琳医学科普。

子琳著《京城名医坐诊:治好常见病,你该这么办》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当当网、京东商城、亚马逊热卖中。京城三甲医院名医为您介绍权威科学通俗易懂的疾病防治知识。可点击本文左下角了解详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