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维补丁
不过是一块补丁而已,既不温暖,亦难遮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三峡集团召开2025年2月工作例会 ·  7 小时前  
三峡小微  ·  三峡集团综合快讯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年报】国际原油海运市场2025年展望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赫伯罗特24艘集装箱船,获绿色融资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维补丁

实名“自曝”的医生们

思维补丁  · 公众号  ·  · 2021-04-21 12:23

正文

这是思维补丁的 第629篇 文章

很好听,推荐听听!

头图为丰华医生自曝视频截图。


(一)

“我做医生十几年,在此期间我收受医疗回扣,保守估计50万以上!”

很难想象,一位正处于事业黄金期的三甲医院主治医生,会选择对公众和媒体毫不避讳地坦白自己的灰色收入。


近日,山西大同某三甲医院的医生丰华以自曝的方式, 公开举报自己,以及自己所供职的医院内部存在大规模“收受医疗回扣”的贪腐行为。

丰华在自曝的视频中,讲述了自己以及科室同事们、药师、主任、副院、正院参与收取医疗回扣的现象,对这家三甲医院内部收取回扣的具体参与人员,丰华表述为:

“可谓是塌方式的,全员参与的。”

#医生自曝收取50万回扣#的标签,迅速登上热搜成为舆论焦点。4月11日,大同市卫健委出面回应,表示“高度重视,依据相关行业管理规定,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医疗回扣问题”。


有网络传言,丰华其人“性格偏激”。 在我看来,丰华的性格如何并不重要,真正要紧的问题是,他反应的问题是否属实。

丰华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自己和医院“有点过节”,但同时强调:

“我说的都是实话,医生滥用药物,小病大治,欺骗患者。这不光在我们医院普遍,在全国都很普遍,是公开的秘密”

的确,如果谈起中国医疗界“公开的秘密”,那医疗回扣这个关键词,一定会出现在很多人的备选答案中。

根据公开的法院判决文书数据,在2016~2019年间,全国百强制药企业中,有超过半数药企被查实存在给予回扣的行为,甚至有的单起案件回扣金额超过2000万元。

我炒股,就在上周,关注医药板块的“老韭菜”肯定会注意到这样一条新闻:

财政部和医保局联合查账,有19家药企收到了罚单。

这19家被罚药企中,不乏恒瑞、步长、华润三九等上市龙头药企。而类似的处罚,几乎是中国药企们扩张路上的“必修课”。


这次查账的重点,就是医药行业公开的致富秘密:带金销售。

所谓的“带金销售”只是一个好听的新名词,实际上它指的就是给医生的回扣。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逻辑是,这些上市药企每年动辄几百亿的“销售费用”,当然都是“返”给了一家家具体的医院,和一个个具体的医生。

所以一个对当下医疗系统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否认:

“以科室或者医疗小组为单位收取药品、耗材回扣的模式,在医疗系统内部是公开的秘密”。

(二)

几乎在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致谢刷屏的同时,另一篇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揭露肿瘤治疗黑幕”的公开信,也在社交媒体上呈燎原之势。

公开信的作者是全国知名三甲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

张煜在这篇文中写道: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肿瘤的治疗是不应该会人财两空的,而应该治疗效果比目前更好并且花费更少。那么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人财两空的悲剧发生?实事求是的说,很多是由负责治疗肿瘤的医生造成的。”



“医生为个人利益肆意妄为,诱骗患者”、“患者花费比常规治疗高10倍以上,但生存期却明显缩短”、“治疗患者以赚取利益为首要目的”、“完全不顾患者死活,榨取最大利益,还不必因此受到惩罚”……

张煜医生的这篇实名、实证、实例的公开信,行文措辞可谓触目惊心。


他实名指控一位陆姓医生,利用癌症晚期患者的无知和求生欲,制定超出患者承受能力的治疗方式,患者花费比常规治疗高了10倍以上,将积蓄全部花光并欠下十多万债务。

“结果就是患者被吃干抹净,当钱花完之后实在筹不到钱,陆医生就开始不闻不问,直至患者去世,生存时间很短”。


一石激起千层浪,舆情发酵后,张煜医生迫于压力删除了那篇文章,这也让新华社连发四篇评论,追问“谁在逼张煜医生删贴?”

我认真读了2遍张煜医生的文章,也读了丁香园、八点 闻等媒体对陆姓医生对癌症患者诊疗方案的分析。

医学专业上的事情我不懂,但有一个道理我明白:

面对一些罕见的恶性肿瘤病例,所谓“合理的治疗”实际上很难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人在生死边缘徘徊时,往往求生欲望最大,当一位癌症患者已经被很多医院和专家医生“判了死刑”,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一位医生告诉你,有一种比较激进但昂贵的疗法,或可存在一线生机。

如果经济允许,这并不是一个艰难的抉择,绝大多数人肯定希望试一试。

现实中,大部分“自愿”放弃治疗的癌症患者,其“自愿”背后往往藏着深深的无奈,不过是为了“不拖累”家人子女罢了。

在官方调查结果未出来之前,我不敢肯定张煜医生所指控的肿瘤治疗黑幕全部属实。

但张煜医生的这封信和这份勇气,绝对是难能可贵的。他揭露出太多的问题,也直接指出了“监管的缺失”和当下医疗制度的某种畸形。

我想,问题的核心,也是衡量医生行医的唯一标准,就在于医生的治疗方案,是“患者利益最大化”,还是“医生个人利益最大化”?

但在一个畸形的医疗环境下,在带金销售普遍存在的行业中,医生们的“原罪”就是,即便他真的完全站在患者利益的角度上行医,头顶依然笼罩着一片“乌云”。

正如张煜医生所写:
“目前的医疗制度也存在问题:医生与患者的根本利益存在不一致,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尤其在肿瘤治疗领域,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如果医生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一切都从患者利益出发,医生会很苦且很穷。”


(三)

面对带金销售、回扣等问题,医院,甚至相关主管部门,长期以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无他,水至清则无鱼。

中国医生的基本工资并不高,即便到了副高职称,基本工资也就五六千块,医生们的收入由基本收入和科室奖金共同组成。

除此之外,就是所谓的灰色收入,在很多医院,这笔对医生而言重要的收入,名目就是科室的“耗材提成”。

在一个畸形的收入结构中,单纯地指责医生收回扣,单纯地寄希望于医生们能够谨守医德、两袖清风,真的是一个过于“单纯”的想法。

当医生的收入结构一天处于畸形中,“带金销售”等灰色行为就一天不会杜绝。

(一位骨科医生对张煜医生文章的评论)

在中国,所谓的“看病贵”,实际上指的是药费贵、材料费贵、检查费贵,而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则“贱得不可思议”。

有位北京三甲医院的骨科医生曾举过一个例子:一个手腕骨折的手术,患者有医保的话,自己要承担的治疗费用大概在2万多,这其中大部分是耗材费,手术费仅有2000多元。

而这2000多元的手术费,主刀医生只能拿其中的5%。

也就是说,作为承担这一切的医生,作为寒窗十数年,一个个毕业于国内顶级医科名校的硕士、博士,作为拥有十多年行医经验的专家级人才,给你做一台耗时三四个小时的手术,劳动报酬只有可怜的:

100元。
这同样是畸形的。

《财新》的一篇报道中,一位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心内医生表示:

以一台高风险的心脏手术为例,扣除材料费、药费、住院费等,这台手术的服务性收费仅有1400元,这需要一个主任医师、两个助手、一个麻醉师、两个护士,有时还需要抢救人员在旁边随时待命。一场漫长的手术下来,平均每人的劳动报酬仅200多元。

“和肯德基钟点工的收入差不多。”

实际上,中国医疗系统的高效率,是以牺牲了医生群体的利益来换来的。

曾有医生无奈地吐槽,这种系统设定下,所谓下大力度清查医疗回扣,就属于“逼良为娼,反过来再大力扫黄”。

医改已进深水区,在扼杀药企带金销售,打击不良医疗行为,推进集采进一步给患者看病减轻负担的同时, 也应让广大医生的收入,在阳光下增长。

(四)

所以长期以来,民间在讨论医生收入时,舆论常常呈现这般吊诡的撕裂:

一方面,是众多的一线医生连篇累牍地抱怨,中国医生的专业技能和服务实在太便宜了,如果纯靠技术挣钱,“一个医学博士的手术费还不如宠物店给狗洗澡的技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