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面啦~
今日份内容的主题是“我们不一样”
可不是汪峰老师的歌
而是面试思维和笔试思维的不一样
快来跟小粉笔一起学习吧
答好了面试申论很好答,而答好申论不一定能答好面试。粉笔老师在与大家沟通中发现,很多同学形容面试感觉是说在嘴上的申论题,其实面试和笔试(申论、行测)有很多的思维不同。
在笔试过程中,笔试需要对一套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总结,对材料中的意义进行提炼,对一句话使用原文的思路进行解释,甚至写大作文也是对一个新的知识进行提炼和总结,也就是说笔试80%以上在抄材料,有文本可以抄,可能抄得的分数高低不同,但是可以抄到。而面对面试没有办法,现场出一道题,要求对一件事情谈谈怎么看、怎么办,感觉是懵的,即使想抄也没有地方可抄,答题内容可能来自于存在大脑中的一些理解、领悟、记忆,这是第一个层次的不一样。
第二个不一样,粉笔老师觉得笔试题目所探讨的东西比较有深度,有很多的思维深度,可能包括哲学、古人深奥的思想,甚至乎还有一些对国家治国理政背后深层次动机和原理的探讨。笔试难度很大,而面试不一样,覆盖面会比较广,可能会有社会热点、国家政策,这两块难度可能会大一些,但还有一些组织管理题、应急应变题、人际关系题,甚至如何看待人生的题,这些题本身难度不大,所以面试难和笔试难是不一样的。
做好面试和笔试两者比较之后可以发现,其实笔试讲的是一种客观思维,在现有给定的条件下如何更加清晰呈现出来,是否能与试卷本身的思路契合。而面试思维是特别主观的,千人千面,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答题的方式,所以,面试甚至乎可能会是一些感性上的判断,是一些非常主观的思维,是一些活生生的看法。这是笔试和面试天生的不同。
【插播】
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加强积累总不会错的。比如
多读热点文章、听一些热点课程,或者刻意关注一些重要精神、重要讲话,并且根据这些重要的精神和讲话的思想内核刻意积累典型案例。
比如领导人经常对青年人讲话,让青年人要有梦想,就需要刻意积累与青年人相关的典型例子。要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观察一些好的事物组织方式,就要从笔试和面试备课过程中先做好知识积累。
(1)不要过于口语,但不宜过于高度凝练
很多同学都对“面试中用书面语还是口语”这个问题比较关心。关于这个问题,粉笔老师的看法是:作答笔试时字数有限,一道题150-200个字,如果口头语太多,就会感觉答不完,而且书面语也是呈现在书面上的一种语言,所以笔试可能更加偏向书面的语言进行表达。但答一道面试题的思考时间在1分钟左右,一般人是无法在1分钟之内既思考内容又思考框架,还思考如何组织语言,
所以面试语言要有一定的书面化,但是不能很书面化,可以稍微有一些经验性的提炼,但语言不宜过于高度凝练。
(2)可以积累一些搭配,作为关键句的概括
有些同学对自己有高标准的要求,就可以
积累一些搭配,
把其中的某些句子单拎出来当作关键句的概括用在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第四点之前。本着在口语交流中,一定要抱着听得懂的目的,使用看起来比较规范的词句即可。
(3)背名人名言
大家也可以稍微背一些名人名言。不是要求从头到尾的使用,而是在答题中当作点睛之笔使用。比如领导人曾经说过“要做负重前行的人、披星戴月的人、鞠躬尽瘁的人”,就可以换作特别通俗的语言中,可以说“今天的美好生活和工作局面要感谢那些负重前行的前辈,所以我们作为青年人,要做负重前行的人、披星戴月的人、鞠躬尽瘁的人”。
(4)政治领域常见的专业术语可以用
很多学员提问,自己答题时说话太专业,担忧考官可能会听不懂。其实所谓的专业语言公务员系统人员应该能听懂,虽然不一定知道大致的细节,但是应该听过,所以完全不用担心。“黑天鹅”即事件很罕见,“灰犀牛”就是特别常见的事件;“修昔底德陷阱”意为现在美国故意抵毁中国,说任何一个大国在崛起后会侵犯他国的利益。这些词在政治领域已经是极为常见的语言,应该成为大家的一种规范积累。
【总结】
最好的语言是朴素、平实、流畅、自然,在此小目标基础之上略有些文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