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鱼羊史记
「鱼羊」意为「鲜」,鱼羊秘史,访远古之鲜,揭万世之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1950年蒋介石姐姐被判死刑,周总理求情无果 ... ·  5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南昌起义中他率5000人叛逃,后成抗日名将, ... ·  1 周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左良玉: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却不出兵 ... ·  6 天前  
包容万象  ·  琼瑶轻生身亡,遗书曝光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鱼羊史记

亲兄弟为争夺财产打官司,县令竟要求开棺?

鱼羊史记  · 公众号  · 历史  · 2018-01-22 21:00

正文

每晚八点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古人常讲,教在法先。说的就是在程序上,人心的教化要优于法制的惩戒。与惩戒的冰冷和刚性相比,柔性执法更具震撼力,会促使人们提高守法与护法的自觉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柔性判案”,在依法办案的基础上,更具人性化,让法律更有温度,给诉讼双方以关心和体贴,尽可能调解解决一般性的案件,维护社会和小家庭的稳定。


清代的执法者就做出过不少这方面的尝试。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很大一部分推行教化以及感化方式的县官,他们秉着刚正不阿的作风对违法者严加惩戒,但在一定的情况下,又变通为感化的方式来处理案件,以德辅刑,尚德化民的手法灵活变通于实践中。

    

蓝鼎元苦口婆心断祖田

    

雍正年间的官员蓝鼎元(1680-1733),号鹿洲,他审案断狱,很有一套。他尤其善于柔性断案,替百姓排忧解难,并把自己断案的经过和体会写成了《鹿洲公案》一书。其中记载了他温情脉脉巧断兄弟讼祖田的案子,堪称柔性断案的典范。

    

还是蓝鼎元在广东普宁县任县令时,该县有兄弟俩在父亲死后,为争夺七亩地遗产打起了官司。哥哥拿出父亲手书,上面写着老人死后田产交给哥哥,弟弟则有父亲遗嘱把田产留给自己。



蓝鼎元了解情况后说,看来你们各有依据,都有道理,责任就在你们的父亲了,应当把他的棺材劈开。兄弟俩一听都不吭声了。蓝鼎元继续说,既然你们不愿意动父亲的棺材,那么只有一个办法了,你们两人各伸一只脚,合在一起上夹板,谁能忍住不叫痛,田产就归谁。至于用哪只脚,你们自己选。兄弟俩说,无论左脚还是右脚都会痛的。蓝鼎元说,你们还知道痛,其实你们就像是父亲的左右脚,你们尚且不忍心让自己的一只脚受刑,你们的父亲难道忍心让自己的一个儿子得不到田产吗?



蓝鼎元经过望闻问切后,决定不马上判决,他叫人用一条铁索把两人拴在一起关在同一间屋子里,吃住同行,站坐同步,一刻也不分开。开始,兄弟俩互不理睬,背对而坐。过了一两天,两人慢慢地转过身来面对面。又过了几天,兄弟俩叹息不止,甚至互相说起话来,再后来还一起吃饭。蓝鼎元看两人关系松动,又打听到兄弟每人各有两个儿子,就把他们的4个儿子传到县衙。蓝鼎元对这兄弟二人说,你们父亲不该生你们兄弟两个,如果只生一个,田产归一个所有,也就没有争论了。现在你们又都有两个儿子,以后相互争夺,没完没了,今天我替你们作主,提前预防,每人只留一个儿子,另外一个儿子送人算了。兄弟听后大哭,跪在地上哀求,今后不敢争家产了。哥哥表示愿意把田产让给弟弟,弟弟愿意把田产让给哥哥。蓝鼎元就让他们回家与妻子商量一下,三天以后来县衙定案。



第二天,兄弟俩的妻子就邀请族长一同来到公堂,妯娌互相扶携,跪在地上哭泣说,从今以后,两家永远和好,再不争夺那些田产了。兄弟两人也哭泣请求,我们兄弟两人贪图蝇头小利,置骨肉之情于不顾,实在是愚蠢至极。如今我们兄弟俩都不愿意要这份田产,请老爷决定,施舍给寺庙。蓝鼎元听了很生气地说,你们父亲节衣缩食,辛勤劳动,好不容易才积累下这份产业。现在你们兄弟鹬蚌相争,却使和尚得渔翁之利,把父亲苦苦积攒下来的家产拱手送人。如果你们的父亲九泉之下有知,能够瞑目吗?兄弟俩连声称自己错了。


最后,蓝鼎元作出判决,把这份田产作为你们祭祀父亲的财产,兄弟俩轮流收租祭祀,子子孙孙无争端,这叫一举两得。现场有族长作证,兄弟俩叩头称谢而去。此后,两家人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后来,蓝鼎元也总结了这个案子,如果依着一般审判方法,就应该兄弟二人各打三十大板,将田地劈半均分,三两句话了断即可;而现在,他费了不少周折,婆心苦口,就是为了永绝后患,让兄弟妯娌友恭亲爱。可谓是关心备至,人性化到家啦。

     

黎世序心系百姓巧判遗腹子

     

黎世序(1772~1824)嘉庆元年进士,授江西星子知县,后调南昌任县令时,有个姓李的儿子,跟一位老秀才寄宿在土地祠中读书。他逢年过节回家看望父母后很快就回学馆,后来这次回家后,过了期限还不见到馆,老秀才托人到他家去问,李家说儿子过节后就回学馆了。一听大家都着急,到处找寻了好长时间还是不明下落,于是李家就怀疑老秀才杀害了他,到县衙控告打起官司来。



黎世序接案后,仔细观察了老秀才,看他脾气似乎迂泥固执,不像是杀人的凶手,他详细地询问了情况,尤其是李家与土地祠之间的距离和途中情况,并记录在案,再为悬案待审。之后,将老秀才发交县学监管。


此案不破,黎世序难以安寝。一天,因办另一件案子经过那一带地方,黎世序叫随从退避,独自一个人从李家大门沿路走向土地祠,不时察看沿途情况,没有发现异常。只是走到半路,看到有个尼姑庵坐落在路旁,很是醒目。黎世序就走了进去,见到里面有一个老尼姑、几个小尼姑,其中有个面色萎黄腹部膨胀的小尼姑,问她生了什么病,这个小尼姑顿时羞愧不安地躲进房间里去了。老尼姑只好代她回答说:“是腹胀病。”黎世序离开尼姑庵,又来到土地祠,让看守祠堂的人带他到李家儿子读书的房间,慢慢地查看,没有什么发现,只是从墙壁上的缝隙中得到几粒散落的念珠。回到县署,黎世序下令雇佣本地的佣妇,将她打扮成有钱人家的妇女,带了银钱去尼姑庵 ,让她主动和面色萎黄的小尼姑接近,亲切相处。经过几天关系密切后,就摸到了真情。


原来,李家的儿子来回路过这个尼姑庵,经常看到这个小尼姑,就爱上了她。他们彼此眉目传情,进而相亲相爱,不久小尼姑有了身孕。谁知那天李家的儿子在尼姑庵和小尼姑相会时,突然得了急病死在尼姑庵里,老尼姑没敢声张,就把李家儿子埋葬在后花园中。小尼姑被带到了衙门公堂上供认了一切。黎世序问幕僚们说:“这件案子怎么处理?”大家回答:“小尼姑发交官媒,等待分娩,按杖刑折赎,由官府出卖。凡是因通奸生下的子女,照例可以复归本宗。”黎世序摇摇头说:“李家接连四代都是独子单传。李父已经年老,唯一的儿子竟然死了。现在那个小尼姑有了身孕,如果有幸生个儿子,可以延续李家香火传宗接代;小尼姑能坚守贞节,对李家来说也是幸事。我想效仿宋代苏东坡不拘泥法律条文办案的办法,结合人情,把小尼姑判给李家做儿媳。”于是,就将怀孕的小尼姑交给李家办理手续领回,此案就此结束。同时发文到县学释放了老秀才。



结果,那个小尼姑到了产期果然生下儿子,李家全家感恩不尽,都称呼黎世序为恩官。黎世序柔情似水,以民为重,把这个案子办得圆满漂亮,怎能不赢得百姓的赞誉!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说得好:“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因人类文明的需要而产生,为维护人类和谐社会秩序而实施。所以,在一切司法活动中,既要考虑法律规定本身的严谨、严明和严肃,又应尊重法治的最高价值追求,把对当事人及其亲属现实处境的悉心关照,贯穿于执法活动的全过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性执法、文明司法、柔性断案。清代官员们的有益探索,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作者:刘永加,鱼羊秘史签约作者。文史学者,资深媒体人。

特此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为影视剧作品《大清盐商》剧照,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