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握书姑娘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晏娇
朗读音频
但其实,人生最重要的好东西几乎都是免费的……阳光、空气、朗朗霁月、璀璨群星、亲情、智慧等等,不胜枚举,它们至关重要,但却无需费用。”
等到年龄渐长,阅历渐深,终究明白:这世上最珍贵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世界卫生组织曾通过研究指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每天坚持步行,既可以强身健体,又能舒缓情绪,改善睡眠。
尤其人到中年,身体各项机能都在走下坡路,再缺少锻炼,健康迟早亮起红灯。
哲学家梁漱溟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地去公园散步,到了九十岁仍旧身体健朗。
导演张艺谋平日里即便再忙,依然坚持徒步五公里,这让他精力不输年轻人。
人生最朴素的力量,莫过于行走。
那些迈过的步子,都是对身体最好的富养。
不必花钱去健身房做多么高大上的运动项目,也不必花心思研究五花八门的养生方式。
用行走代替躺平,用散步代替久坐,舒展的是身体,放松的是身心。
坚持行走,养成日行万步路的习惯,就是对身体最好的保健。
“人每读一本书,都是在进行一次名人访谈,是在和顶级的专家交流谈话。
书犹药也,善读不仅可以医愚,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你。
一个人读书太少,难免囿于有限的学识和认知,没有足够的智慧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只有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将书本里的死知识,变成自己脑子里的活智慧。
人一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苦,岁月的伤,一茬接一茬。
当你被生活拖入泥潭时,那些读过的书,总能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中年以后,坚持阅读,在书香文墨中,润泽生活,丰盈余生。
年轻的时候,总是热衷于社交,执着于认识更多的人,出入更热闹的场所。
越往后却越发现,热闹交际后更多的是空虚,觥筹交错后更多的是落寞。
尤其到了中年,更是发觉,外界的喧闹对人只是一种消耗,让人身心俱疲。
唯有独处,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与自在,才能让自己于一个人的清欢中,练就富足的内心,饱满的灵魂。
正如复旦教授陈果所说:“当一个人给自己更多的时间独处,自我的力量就开始觉醒,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当你避开人群,静静地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变得简单充实;
当你远离喧嚣,学会与自己好好相处,你会发现你的内心变得平和从容。
一个人越能够独处,越能静下心来好好打磨,沉淀自己。
不知什么时候起,越来越多的声音总是提醒人们:世界冷酷,人心凉薄,太善良会吃亏,会被欺。
于是很多人开始警觉性地保持冷淡,不敢轻易释放善意,不敢随便付予温暖。
才终究明白:这世上真正能温暖人心的,还是那刻在骨子里的善良。
世界再无情,也不该把善良的心磨灭,人心再凉薄,也要把善意传递。
《了凡四训》中讲,思善,行善可以让自己的命运向好的方向转变。
你释放的每一份善意,温暖他人的同时,也必将照亮自己。
你付出的每一份善良,恩泽他人的同时,也定会惠及自身。
年少时不懂珍惜,伤害过自己在乎的人,冷落过在乎自己的人。
也曾天真地以为人心冷了还能捂热,感情散了还能弥补。
错失过一些珍贵的情感,才恍然惊觉:人生没有回头路,真心最怕被辜负。
“世上最难得的,既不是名声,也不是财富,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有人掏心掏肺爱你,世间最好的福分,莫过于有人真心实意待你。
尤其走过半生以后,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拥有一颗真心,一份真情,真的比什么都幸福。
好好善待爱你的人,加倍珍惜你爱的人,别让人心受伤害,别让真情付水流。
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人活一生,全靠心态。
心态好,再大的烦恼也一笑而过;心态不好,再小的挫折也让人流连痛苦。
但开心地过,还是痛苦地活,决定权永远在于你自己。
当你一遇挫就消极悲观,陷于郁结情绪无法自拔,日子只会越过越糟心。
当你遇事看开看淡,乐观笑对,自会身轻松,心不累。
正所谓:百事从心起,一笑解千愁。
养一个好心态,顶得上世间一切良药。
中年以后,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重压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