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近日,乐普医疗在A股市场开盘后股价下跌,跌破10元大关,创下自2015年4月以来的新低,甚至股价近5年连续下跌,当前其总市值179亿元。很多人惊呼真的要“暴雷了”?
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3.84亿元,同比下降21.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7亿元,同比下降27.48%。
上半年乐普医疗的三大主要业务板块营收均出现同比减少。
医疗器械板块是公司收入规模最大的板块,上半年实现营收17.54亿元,同比下降13%,毛利率同比增加4.85个百分点,达到72.06%。公司药品业务板块营收为11.35亿元,同比减少29%,毛利率同比减少9.72个百分点。此外,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96亿元,同比下降27.80%。
▲图:东方财富
乐普医疗是心血管疾病领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板块分为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是中国最早研发心血管植介入器械的公司之一。其自研产品包括生物可吸收支架、可降解封堵器、TAVR瓣膜、人工智能心电自动分析诊断系统等。
乐普医疗的医疗器械细分业务板块包括心血管植介入、体外诊断、外科麻醉三大板块,尽管营收下降,但毛利率同比增加4.85个百分点,达到72.06%。
心血管植介入作为乐普医疗核心业务板块,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1.51亿元,同比增长16.92%,其中冠脉植介入业务实现营收8.51亿元,同比增长10.21%;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实现营收2.49亿元,同比增长53.63%。
乐普医疗负责人在8月24日业绩说明会上介绍,器械业务方面冠脉植介入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切割球囊和药物球囊集采放量;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未来或受益于房间隔可降解封堵器、房间隔射频+机械穿刺针陆续获批。
实际上,乐普医疗2023年医疗器械板块营收36.74亿元,占营收比例为46.05%,其中冠脉植介入业务和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分别增长2.9%、29.08%。
2024年一季度,医疗器械板块实现8.86亿元营收,冠脉植介入业务实现营收4.38亿元,同比增长5.80%;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实现营收1.13亿元,同比增长66.77%。
乐普医疗方面也表示,2023年医疗反腐的情况下,冠脉植介入业务收入增速放缓,而2024年一季度不考虑应急产品,各项业务收入增速均有所恢复,因此当时对公司全年业绩预估较为乐观。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11日,是我国最早从事心脏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的企业之一。公司于2009年10月30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作为业内知名的老牌医疗器械企业,发展情况却不见乐观。
公告显示,乐普医疗制剂业务存在多种问题,如在核心产品国家集采后内部研发落后导致的产品管线老化问题始终存在,历史问题造成的产品管线新老产品脱节问题逐步显露;此外,部分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与竞品的价格相差较大。基于此,公司预计零售渠道库存清理所带来的药品业务调整可能需要持续1-2个季度,制剂板块业务营收可能降至15亿-16亿元左右。
另一方面,由于新冠疫情后国内外生命指征监测的家用相关医疗器械产品需求有所回落,公司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实现营收4.96亿元,同比下降27.80%,毛利率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
分地区来看,H1乐普医疗国内营收同比减少24.31%,海外业务实现营收4.89亿元,同比增长2.57%。
从赛道来看,乐普医疗所处赛道非常好,但行业竞争同样激烈,此外随着核心心血管支架集采,其利润进一步被压缩。此外其积极入局医药赛道,但成长性非常不确定,也不稳定。在当前的医疗大环境下,如果不能做到真正创新很难从同质化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也是当前国产医疗器械所面临的共通性难题。
乐普医疗在面对业绩下滑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挑战并寻求业绩的恢复。以下是对乐普医疗具体举措的分析:
乐普医疗在医疗器械领域持续加大研发力度,特别是在冠脉血管内冲击波导管等创新产品上。2024年1月,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次性使用冠脉血管内冲击波导管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注册批准,用于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成人患者,这标志着公司在心血管植介入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
为了降低成本,乐普医疗采取了内部裁员和降薪的措施。这可能是公司在短期内改善财务状况的一种快速手段。
乐普医疗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寻求新的增长点。尽管国内市场的营收有所下降,但公司的海外业务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当国内的“内卷”到了一定程度,走向海外市场将成为国内械企的重要发展方向。
据悉,公司接下来的推广重点在于声波球囊,这是公司在心血管领域的创新产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乐普医疗并不是首家拥有此类产品的企业。早在2021年3月,健适医疗就已与专注于开发钙化心血管疾病治疗产品的美国上市公司shockwave成立了合资公司,并引进了相关技术。
面对药品业务的挑战,乐普医疗在研发上进行了转型和加码,比如新增皮肤科注射剂研发管线,并参股心血管创新药公司,以期在药品板块实现突破。
面对药品“四同政策”推进带来的影响,乐普医疗表示正在梳理渠道价格及消化渠道库存,这可能需要持续1~2个季度来逐步调整和适应。
此外,乐普医疗在资本市场上以频繁的并购活动而闻名,通过收购金帆医学、秉琨投资、乐普药业、睿健医疗等多家企业,公司在扩张过程中累积了相当高的商誉。截至2023年底,乐普医疗的账目上显示商誉高达37亿元人民币,其中已为1.96亿元的商誉设立了减值准备。特别地,公司在收购苏州博思美时产生的商誉为1.23亿元,并对这部分商誉计提了3345.19万元的减值损失。作为资本市场上的活跃分子,乐普医疗也以其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策略而著称。
通过频繁的分拆或许与另外一家“分拆大户”微创医疗有异曲同工之势头,然而微创的一系列举措也让母公司的发展摇摇欲坠,不知乐普医疗能否通过一系列举措挽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对此我们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做分享,文章中观点仅代表原平台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如若本文有与贵平台发布原创内容有重合之处,或未经授权使用,系原平台行为,本平台仅转载。
您可以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文章
,我们会立即响应!
*广
告
MRI、CT、影像、IVD、医院信息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