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家庭育儿
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向平台几百万家庭传播科学育儿理念。育儿无小事,只为做好宝爸宝妈的后援团。关注我们,更多惊喜在每天100000+的阅读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家庭育儿

婆媳矛盾的背后:不愿退位的母爱和低质的夫妻关系

科学家庭育儿  · 公众号  · 育儿  · 2016-12-08 20:2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中国的婆媳矛盾持续了几千年,到今天很多中国人仍然没有摆脱这个“魔咒”。


1


我的一个女友婷向我倾诉自己的遭遇。结婚后她和老公莫、公婆同住。强势的婆婆一直把儿子的生活安排得妥妥贴贴,让他什么都不用做。


因为从小享受惯了少爷待遇,结婚生子后的莫仍然当甩手掌柜, 不分担任何家务和照顾孩子的责任 。而更让婷心累的是,自从结婚后就没有和老公单独出过门。哪怕是两人一起看场电影都成了奢侈,因为婆婆会生气,找架吵。



为了避免吵架也为了顾及妈妈的感受,莫从来不和婷单独出门,有事都带上老妈,在家也不敢和婷太亲密。因为他不用/想做家务,下班回家就是玩电脑直到睡觉时间,夫妻二人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渐渐地婷都感觉不到老公对自己的爱了。


工作、带孩子、家务让她感到不堪重负,而 丈夫的冷漠 婆婆的强势 ,和对莫的时间/关注力的争夺更让婷感到身心俱疲。


2


多年前我的另外一个女友玉曾告诉过我这样一件事,让我印象颇深。


她和男友林住在工作的城市,林的父母在老家。平时林一直对她很疼爱,只是时不时会发生一些突如其来的状况,让她的心一下跌落谷底。


林的妈妈很会做拖鞋,还送了一双给玉。玉接到漂亮的拖鞋很开心也很感激,赞不绝口。


穿了一两天发现拖鞋的垫子前端不是固定的,经常会皱在一起,垫在脚底不舒服。玉就随口一提,没想到林大发脾气, 说她不尊重自己的妈妈,嫌她做的鞋子不好


玉说她当时惊讶得“眼珠都掉地上了”,无论如何解释都无用。后来这种事情越来越多,玉发现,妈妈在林的心中就是皇太后,是神,最好不要谈论,不要提及。因为无论说什么在林看来都是亵渎。


这还没有结婚,还没有住在一起,未来的婆婆远在天边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她就一败涂地了。如果 妈妈在林心中是皇太后,那玉的地位不过是个婢女


好在玉及时预见到以后硝烟弥漫的生活,及时止损,和林分手了。不知道林现在过得如何,是否有一位心甘情愿 做婢女”的妻子。


3


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天涯论坛上的某版块几乎被 “婆媳争宠”“太后干政” 等真实生活剧本所淹没。


这些不同版本的故事体现了一个典型的家庭(尤其是父母和儿子媳妇同住的家庭)模式:婆婆、老公与媳妇的“三角恋”,婆媳隔三差五上演争风吃醋的戏码,老公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而公公是配角。


我认为问题出在婆婆和自己儿子的关系上。很多女人 视儿子为精神寄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从小就把儿子当少爷养,不让干任何家务活,甚至连早饭都准备好端到儿子的床前。


如此精心呵护的儿子一旦长大结婚了,做妈妈的希望媳妇能在家务上做自己的接班人,照顾好自己的儿子, 却不能忍受媳妇分享他的爱和时间



这样的母亲一般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将儿子作为生活的中心,表面上看母爱爆棚,其实是利用爱作为借口控制孩子的人生,填补自己空虚的生活。


她一手将儿子养成一个生活不会自理,一切全依赖她的人,于是儿子习惯了母亲的所有安排,习惯了这样舒适安全的生活模式,便很难再离开母亲。


不仅在生活上,在感情上,儿子也被紧紧控制、被绑架而不自知。因为母亲为自己牺牲那么多,对自己那么好,一切都为了自己,做儿子的生怕有一点不顺母亲的意,惹得她不开心,否则就会被愧疚和罪责感笼罩。


这种愧疚和负罪感让儿子在婆媳矛盾中不可能选择站在妻子的一方去“对抗”母亲。用双引号,是因为很多时候不是真的对抗,而是理性地看清问题本质,但是在儿子看来就是对抗母亲了,这是他从道德上、良心上和情感上都是不允许的。 所以他宁愿伤妻子的心,也要维护、安抚母亲 ,这个对他好了一辈子,永远不会背叛他的人。


因为母亲如此“伟大”,儿子还会对她产生一种根深蒂固的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母亲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完美无缺的。如果妻子说她不好,他很有可能对妻子动怒。在这个问题上,他完全失去理性。所以很多中国男人认为,妈妈只有一个,老婆可以再换。


4


龙应台说, 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可是很多很多的母亲,舍不得退出,舍不得放手,因为退出意味着人生的空洞无聊。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们从婆婆和公公的关系中可以看出端倪。公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配角的,他也曾是“三角恋”的中心。只是很多年前,婆婆在与自己的婆婆争夺他的爱的战争中失败了,败得很彻底,所以也彻底死心,放弃了从他那里获得爱和关注的希望,于是将希望转移到自己儿子身上。


唯有儿子才是自己的,这个小小的、依赖自己的人儿,才是唯一可以掌控的人。她从儿子那里得到了情感需求的填补,所以在另外一个女人(媳妇)来到儿子生命中的时候,她慌了。在儿子媳妇单独出门约会的时候,她是发自内心地不高兴,拉长了脸,她感到被忽视、被遗弃、在儿子心中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夺爱大战”再次上演,只是这次她胜券在握。婆媳矛盾如此循环上演,代代“传承”。


5


所以,究其本质, 婆媳矛盾的源头是一位不愿放手的母亲 ,是一个缺爱的女人,败给了自己的婆婆,坚决不能再败给媳妇。这似乎是一个死循环,如何解开?


如果婆婆能面对自己的恐惧心理,勇敢面对“不再是儿子生活和情感的中心”和孤独感,从而放手让儿子和媳妇过上正常的相亲相爱的生活,那就最好不过。但是这个概率很小,首先要婆婆能有这样的洞察,认识清楚真正的母爱,还要有一颗勇敢的心,能放下一辈子的执念,不再控制儿子,放他自由。


如果婆婆做不到,就要看她儿子了。如果做丈夫的有极高的悟性,能 摆正家庭里错位的关系 ,让母亲是母亲,妻子是妻子,将夫妻关系当作家庭里最重要的关系来对待;能坚定地摆脱拒绝母亲的控制,做一个“大男人”;给予母亲尊重和关怀但保持距离不被情感要挟;给予妻子温柔深情的爱和关注。让妻子不缺爱,不再成为下一个不愿放手的母亲和“夺爱的婆婆”。


而男人做到这一点也是很难的,因为他习惯了母亲的控制和安排,习惯了紧紧绑在一起的母子关系,习惯了世俗的道德观、愚孝观。所以我说他需要“极高的 悟性。



这样的恶性循环之所以传承了几千年,是因为封建的婚姻观和对女性价值的贬抑,三从四德的妇德观让女子不愿/不能离婚,得不到丈夫的爱,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只能从儿子那里寻求。好在现代女性观念的解放,带来了新的可能,离婚重新寻求幸福也不再是很难的事。除了爱情,女人在事业上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这个新的可能能警醒婆婆和丈夫们:不珍惜媳妇,难道母子情感绑在一起是你们追求的人生幸福?


所以,破解“魔咒”的关键是 搞好夫妻关系 。只有夫妻关系好了,家庭才能和谐,家庭内部的每个成员才能幸福,才不会出现扭曲的父母子女纽带和紧张的婆媳关系,也不会有各种恋父恋母恋子情结。婆婆们不仅不能和媳妇夺爱,还要帮助儿子和媳妇增进感情,这样才是真正的母爱。



-END-

作者简介:逍遥阁主,荷兰乌特勒之大学发展心理学硕士,两个中荷混血儿的妈妈,专注于儿童成长及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号:逍遥阁主西方育儿(ID:westernparenting)。转载已获授权。




喜欢就点赞哦~接下来想看什么,请留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