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仅踩准市场“风口”,更是精准借力政策“东风”,这大概也是为什么郭台铭在中美两国都被奉为座上宾的原因。
公元13世纪,有位生于“马背上”的帝王一匹铁骑纵横亚欧大陆,为古代亚洲打开了世界大门。
他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共灭了40多个国家,征服720个民族,占领了中国、印度北部、朝鲜半岛、中亚细亚全域、俄罗斯大半、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南部,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22%。
他就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外国人把他跟凯撒大帝相提并论。
在21世纪的今天,有位来自宝岛台湾的民营企业家,非常敬仰成吉思汗,他的右手腕上甚至戴着一串从成吉思汗庙中请来的念珠。
自1974年创业以来,他每天至少工作15小时,他不断效仿“先祖”成吉思汗扩展自己的商业帝国版图:
从台湾到中国大陆的长江、珠江三角区,
到美国的休斯顿、洛杉矶,再到欧洲的苏格兰、芬兰、捷克,再到金砖四国的墨西哥、巴西。
他南征北战,把商业旗帜插满了大半个地球村。这个把商场如战场实践得淋漓尽致的商业奇才,就是现任台湾鸿海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始人郭台铭。
2018年5月24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线上申购。IPO后,工业富联总股本达197亿,发行价对应的市值为2712亿。
成为继药明康德之后登陆A股的第二只“独角兽”,这也使得郭台铭和他的商业帝国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祖籍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出生于台北县板桥市的郭台铭,自幼家境贫困。
他于1966年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
1973年,有朋友告诉郭台铭自己认识的外商有一批塑料零件的订单,想找公司承接生产。
颇有眼光的郭台铭立即和几个朋友凑钱在台北县成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 初期由于经营困难,原股东逐一退出,最后企业成了郭台铭的全资公司。
到1982年,郭台铭已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将公司改名为鸿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开始萌芽,郭台铭以成熟的模具技术进入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以“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逐步打造其连接器王国。
1982年,郭台铭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并创品牌“FOXCONN”。
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允许部分居民回大陆探亲,香港与深圳交界的罗湖桥每天上演久别重逢的感人场景,两岸恢复民间交流合作。
嗅到两岸关系缓和气息的郭台铭当机立断,于1988年10月来到深圳宝安西乡兴建工厂,名为深圳海洋精密电脑接插件厂。这是身为台商的郭台铭来中国大陆兴建的第一家工厂。
199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动身南巡,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提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这一要求。
再一次嗅到政策东风的郭台铭于1993年来到深圳市龙华镇的一个山头,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坡野地,疯长的茅草一人多高。
他环顾四周后大手一挥,对陪同考察的官员说:“看得见的地我全要了!”
1996年6月,富士康深圳龙华工业园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这也就是今天的富士康工业园区。至此,他与国内一大批“92派”共同起跑。
随后,郭台铭以深圳为核心,围绕东莞、佛山、惠州等珠三角城市打造PC产品及其配件的研发、加工制造基地;
以昆山为核心,在上海、杭州、淮安、常熟等长三角城市打造PC及其元件的生产制造基地;
2000年前后,以烟台为核心,在廊坊、大连、秦皇岛、营口等环渤海经济圈打造以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新能源产业等研发制造基地;
2004年3月时任总理温家宝提出“中部崛起”概念,希望中国中部经济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山西6省共同崛起。
郭台铭再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2005年前后,以中部地区的太原、武汉为核心,在晋城、重庆、成都等中西部地区打造满足未来内需市场的数码相机、手机等产品的生产基地。
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中西部,郭台铭每一步都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路径相吻合。
郭台铭以成吉思汗式的征伐方式,顺应国家政策和经济趋势,迅速崛起为“全球代工之王”。
郭台铭带领下的富士康就像一个风向标,它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35年。
公元1184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这引起了蒙古的另一个英雄札答阑部首领札木合不满。
1190年,札木合纠集泰赤乌等十三部组成三万联军,讨伐铁木真。为了应对十三部联军,成吉思汗也将兵马分为十三翼,故名为“十三翼之战”。
成吉思汗在此战中的兵力与敌人相近,又是堂堂正正的战场交锋,结果成吉思汗还是被札木合击败,被迫撤退逃跑。
这成为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征战史上唯一一次失败,60余次征战生涯中仅有的一次马前失蹄。
时间来到900余年后的2010年,这也是一个让有“成吉思汗”之称的郭台铭夜不能寐的年份。
那一年,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的频发,上演让人惊心动魄的“13连跳”,一夜之间让富士康成为“血汗工厂”的代名词,郭台铭也成为了“万恶的资本家”,仿佛人人诛之而后快。
有海外媒体甚至报道说,富士康的工作环境是《摩登时代》的再现。
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工人查理因工作强度大、工资微薄,重负之下被逼疯,最后进入精神病院的故事,反映了机器大生产条件下流水线工人的悲惨境遇。
尽管如此,但一开始对于跳楼事件,郭台铭并没有太重视,随着舆论不断发酵,媒体和网民对富士康“血汗工厂”的声讨声不断高涨,郭台铭才开始了“救火”行动。
2010年5月26日,郭台铭紧急从台湾直飞深圳,并破例用5辆大巴拉了200多位中外记者到工厂,向媒体公开一直以来都很神秘的核心厂区。
面对众多媒体记者长枪短炮的轰炸,郭台铭表示,在一个月内,将拉起天网、地网、隐形防护网,不计代价,阻止自杀。
话语一转,他又说这些笨办法不能完全杜绝员工的轻生行为,“就算把我本人丢下楼去,也不能保证没有下一个自杀者。”
在记者会的最后,郭台铭对着现场媒体深深鞠了三个躬,恳请不要再报道下一跳。
一向信奉“苦干”、“实干”、“拼命地干”的郭台铭有“三不原则”:即不采访、不参加公开演说、不任意拍照,这次“十三连跳”事件让他彻底缴了械。随后,这一舆论才慢慢被平息。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代工厂推动着郭台铭带领鸿海集团和富士康一路发展,但也使得他频遭“诟病”。
经历了黑暗的2010,郭台铭开始谋划重新布局商业帝国的走向。
2013年是富士康转型与变革的关键节点,从低附加值的代工制造业务,向科技研发和终端销售的高附加值两端业务延伸,为富士康从“代工厂”转型为“工业互联”奠定了基础。
公元122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离世。这位将蒙古从无数个分散的部落带到一个强大的“大蒙古国”,可谓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代传奇,而他的死不仅成为一个谜,也充满了遗憾——遗憾6次征战西夏,最终依旧以失败而归。
不同于成吉思汗带着遗憾而亡,2018年,凭借“工业互联”的独角兽概念,郭台铭带着他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工业富联”)冲击A股。
从2018年2月1日首次披露招股书,到3月8日上会获得通过,工业富联只用了36天。
这其中还没有排除掉春节假期的影响,如果只算工作日,富士康通过上市审批的耗时不到一个月,创下A股IPO史上的速度之最。
为何工业富联这么“牛”,可以凭借绿色通道快速过会,成立三年不到即上市?
翻开工业富联的招股书,这只独角兽目标是建立以云计算、移动终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速网络和机器人为技术平台的“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新生态,每一个点都戳中国家未来支撑的发展方向。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回望郭台铭戎马倥偬的前半生,他所带领的企业无一不在重要节点上顺着风口借势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