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拇指阅读
每晚22点22分,有趣、有态度、有温度地解读流行文化。让小众成为流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宏观土肥圆  ·  两手都要抓 ·  昨天  
宏观土肥圆  ·  两手都要抓 ·  昨天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从英雄到迟暮,张近东的“最后一战”? ·  2 天前  
直播海南  ·  琼海发布情况通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拇指阅读

那么多《诗经》读本,给孩子读的,为什么首选这本?

拇指阅读  · 公众号  ·  · 2019-01-09 22:00

正文

一颦一蹙,一笑一语,一读一咏。那种古典之优雅,东方之韵味,透在骨中,弥漫开来。


在中央电视台知名的文化栏目《朗读者》中,著名演员袁泉的这一段《牡丹亭》朗读,被观众激赏。


袁泉说,拍这个片子是献给她在戏校附中七年的学习时光。 少年时代与传统文化的耳鬓厮磨,是她美好的记忆,也形成了她清澈如水、婉如清扬的古典气质。



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汲取,著名学者资中筠说:“作为中国人打一点中文基础是一种文化底蕴,一种熏陶,……有这个熏陶和没这个熏陶,人的思想深度、审美品味、待人接物的教养是不一样的。在接纳外国文化时,在取舍之间的品味也是会不一样的。而且中国文字、文学有那么丰富美好的东西,生为中国人,如果不知道欣赏,该多可惜!”


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学习文言文,目前中小学课本中文言文的比例很高,专家说: 这是自白话文兴起后百余年来,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


那么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呢? 文学大家周作人在《读古诗学文言》一文中说: “从韵文即是诗歌入手。这比用散文要有效得多。”


因此学习唐诗宋词当然是不可少的,而读《诗经》对孩子们又是多么的重要!


无论一个人的爱憎好恶如何,《诗经》、《尚书》乃人人必读之书。因为它们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

——国学大师陈寅恪


吾人如读中国的一切文学作品,一定要先懂得赋、比、兴的道理,并且最好是先读《诗经》。

——史学宗师钱穆


诗的开始源头,从《诗经》开始。

——著名学者叶嘉莹

几千年前的清歌雅韵,是我们中华美学的源头,今天。我们依然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让我们咏读几句诗经中的名句,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前最美丽的文字。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大意:你送我木桃,我拿美玉回报你。并不是为了答谢你,只期盼情意永好)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大意:桃树蓓蕾缀满枝头,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大意: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大意:正在这时候,她的“君子”来到了,这怎能不令她欣喜万分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大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家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大意: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这些美丽诗句如同永远的歌者,从逝去的古中国咏唱至今,美好了千年,惊艳了岁月。为了让孩子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怎能不从小熟读一些诗经呢?今晚,就让我们跟孩子共读几首《诗经》吧。

美丽诗经(一本专为孩子们精心打造的诗经启蒙读本,音频美图版)

诗经经典+诗经故事+诗经植物+诗经成语+诗经名句+传世花鸟画+《诗经》音频

市面上的《诗经》读本很多,选什么读本才最适合孩子们的呢?


名家学者的《诗经》注释本无疑是大家最先关注的,但这些版本有的是偏重于学术的阐释和探讨,有的是在大学课堂讲稿的基础上写成的,有的虽是普及型作品,但阅读的对象至少是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


一个名家学者精彩的著作放在有一定的古典文化基础的人面前,可能是回味无穷的,而放到一个小孩子面前又如何呢?就未必十分合适了。


适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书,才是最好的入门图书。 比如最适合孩子阅读的中国历史入门书是林汉达先生的《上下五千年》,而不是史学大师范文澜的《中国通史》,道理就在于此。


一本不适合孩子阅读的读本,他们读来会觉得又苦又枯燥。而一本适合他们阅读的读本,他们会感到是有趣的、美丽的,然后为进一步的学习,以至登堂入室打下基础。


小拇哥看过多本《诗经》普及读物,经反复比较,这本 《美丽诗经》 可以说是非常适合孩子学习《诗经》的 入门启蒙读物


▼戳图购买▼



这样选诗经,是不是更有意义?

一生必读的诗经经典,朗朗诗句,悠悠情怀

在孩子学习诗经的入门阶段,并非诗歌的数量越多越好,现在和编辑《唐诗三百首》的时代不同了,今天的孩子课业很多,要学的东西很多,不可能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学习古诗词上。


何况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对《诗经》的学习是处在接触、了解的初步阶段,一个 入门启蒙的阶段 ,而不是处在深入学习的阶段,动辄大厚本,数百首的《诗经》读本,对今天的孩子而言,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选择《诗经》中最经典的诗篇,切切实实的讲给孩子来听,并能记住其中的一些诗经名句,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今后孩子们的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程度后,有兴趣可再去学习更多的《诗经》作品。


本书 精选了22首《诗经》中传之后世、最脍炙人口的篇目 ,其中有写 父母之恩、夫妻之爱、兄弟之爱、朋友之义的,也有写英雄气概的,还有写植物之美的 等等。


还能读到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诗经名句,如“关关雎鸠”、“桃之夭夭”、“燕燕于飞”、“七月流火”、“呦呦鹿鸣”、“在水一方”……


相信这些朗朗诗句,悠悠情怀,一定会打动孩子的少年之心,印刻下美好的情感。


这样读诗经,是不是更有趣味?

民国学者演绎的诗经故事,情致深长,真挚感人

两千多年前的诗句让现在的孩子读懂,可不是容易的事,即便有注解、译文和赏析,孩子们也还是会觉得似懂非懂。但他们喜欢听故事,读故事,那能不能 通过许多诗经背后的历史故事,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诗篇 呢?


民国时代的学者和教育家就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著名文学家、教育家 叶圣陶 先生曾主编了《小朋友》文库,在当时影响很大。


其中收录了学者、作家 喻守真 的《诗经童话》一书,有几十篇诗经的故事。喻守真的名字或许人们比较陌生,但说起《唐诗三百首详析》很多人知道,这位古典文化功力深厚的学者编著的这本书兼具学识和文采,虽出版历70余年,至今仍是学习唐诗的最经典的读本。


作者秉承民国学者的为学态度,虽是儿童作品,也绝不信手写来,而是严格地 以史实为依据,用典雅平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合理演绎了诗经的故事 ,读来既丰富了历史知识,又帮助了对诗经内容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孩子的品行也多有助益。


这里选一篇喻先生根据《诗经·常棣》演绎的故事,读者不妨高声地朗读出来。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常棣——兄弟的爱


周公东征回来之后,想起自己平定哥哥管叔的叛乱,虽然为了国家,这是万不得已的事,不过管叔究竟是自己同父的亲兄弟,心里非常懊悔悲痛。


他在宴会上致辞,一面忏悔,一面劝勉在席的兄弟。


他说:且看棠棣的花,每一朵花萼都很亲密地附着花瓣,一朵朵都很鲜明美丽。 我想兄弟们也应该像棠棣花一样相亲相爱,不要和陌路人一般,外人总不能及兄弟那样好。


比如说,不幸家里要办丧事,漠不相关的外人远而避之。只有兄弟们不会袖手旁观,会竭力帮忙料理。


世事无常,就是山川峡谷,也常有变迁的情形;如果我们遇到突发事件,就得仰仗兄弟的情谊,希望他们来救助我们了。


小小的鹡鸰,很友爱地一起飞翔,仿佛兄弟一般能够同甘共苦,守望相助,一刻也不离开。


如果是朋友,当你遇到麻烦,他不过长叹罢了,恐怕不肯替你竭尽全力。


有的时候,兄弟们因为意见不合发生口舌争执,甚至于拳脚相加;但是只要一见有外人来欺侮,兄弟们就会立刻停下内斗,同心协力去抵御外人。如果是朋友,他非但不会帮助你,恐怕反去帮助外人来欺侮你呢。


唉!现在叛乱总算平定了,我可怜的哥哥也死了,我现在周围只有这几个朋友,我内心是多么痛苦啊!


我想兄弟们大家时常在一起,摆上笾豆,大家欢欢喜喜饮着酒,谈着家事,互相研究学问,这是多么快乐的事!


夫妻虽然亲密,琴瑟和鸣;不过兄弟们如果能够合得来,大家你敬我爱,这样快乐比夫妻关系来得长久呢。一家人相亲相爱,不做伤感情的事,不做对不住父母的事,如果大家都能这么想,该有多好。


多么情深意切,真挚感人。倾听完著名历史人物周公的这个动人故事,孩子们回头再读《常棣》的诗句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和诗句的译文“ 常棣树上花朵朵,每一朵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是不是能够更好的读懂诗中的含义呢? 这个关于兄弟友爱的最古老、最经典的诗句也就深深地刻在孩子的心头了。


本书没有一般《诗经》读本学术的探究,诗意的辨析,字句的考证,深入的赏析等等面向成人读者的内容,只是 在有点评、注解、译文的同时,主要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好懂的、感人的故事


孩子们随着这些故事,走进桃花庄里、甘棠树下、农人节庆、贵族华宴……听到战鼓阵阵、思乡歌谣、鸟鸣啾啾、羊叫咩咩…… 远古的诗句不再晦涩难懂,而是生长出诗意的花朵,闪耀着明丽的光芒,为他们幼小的心灵吸引、喜欢、感动。 这样的一本《诗经》入门启蒙书,也才是适合儿童阅读的。


这样配诗经,是不是更美丽?

配传世花鸟画,感受诗经的草木芬芳,虫鱼灵动,鸟兽和鸣

一本只有文字的图书,儿童阅读起来是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的。本书选用了宋、明、清、民国和现代共16位书画大家的 100余幅花鸟作品 与文字相配。


一边是经典诗句,一边是丹青名作,它们原本各自独立,诗意的相遇,却如逢知己,相互映照,焕发光芒,作为《诗经》的入门读物,古典美学的启蒙,这本《美丽诗经》就将千古诗歌与丹青两相对应, 一诗一画,让读者置身于唯美意境当中。


那些经典画作的灼灼华彩,如锦瑟、如韶华,与读者相伴。 所配画作的作者多是中国美术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限于篇幅,这里仅介绍其中一位大家不熟悉的画家,就是 陈之佛 先生。


他是浙江慈溪人,中国现代著名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画家,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大师之一,被视为 当代中国美术十大名家


他在美术史上还有两个第一,我国 第一个留学国外专门学习工艺美术设计 的,我国 第一所培养工艺美术人才的学馆是他创办的 。他与北方的于非闇是继宋元以后推动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人物,被誉为“南陈北于”,其画作以“精工典雅、潇洒灵秀”著称。



这样拔尖的花鸟画大师的作品,通过质地精良的纸张印刷出来,色彩饱满、细节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我们在品读美丽诗句的同时又一饱眼福。这些优雅的花鸟作品,将画家对人间草木、鸟兽春秋的那种欣喜和热爱之情,细腻传神地勾绘在纸上,定格在最美好的瞬间。


虽然这些画作和所配《诗经》诗句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它们的气韵是相通的,画作中万物生灵的勃勃生机,不正是《诗经》中草木虫鱼传达出的那样一种谐美的诗意吗?这些传世的历代花鸟画作品,就是一个色彩缤纷的花鸟画主题展览,让孩子们从小接触这些中国古典绘画作品的精华,培养纯正的审美品位,把这颗古典审美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田,萌芽,生长,结果。


这样一种艺术感受力的养成对孩子们的未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今天,人们越来越有这样的共识: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仅仅只有硬技能,“审美”这样的软实力,也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未来,出众的人,一定是拥有较高审美与艺术修养的人。


▼戳图购买▼



这样看诗经植物,是不是更多彩?

温婉清丽,摇曳迷人

一位作家回忆说: “漫步文学花园,我带着我最喜爱的《诗经》。……直到今天,每当我回想起我的《诗经》课,耳边就响起裴老师的甜美嗓音,她唱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烂漫的桃花,跟着简单而优美的旋律绽放,一朵两朵三朵,美丽的花瓣、香甜的气息布满了整个教室,整个大学生活的回忆。”


美丽多姿的植物,是孩子们喜爱的。《诗经》中描写了众多的植物,既充满了浓浓的诗意,又蕴含了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孔子就说: 诗经,多识于草木之名 。本书选取了桃、荷花、青梅、芍药、卷耳等10种植物,从人文和植物学的角度介绍了这些植物,并配以当代画家李知弥现代气息浓郁的作品,温婉清丽,摇曳迷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宏观土肥圆  ·  两手都要抓
昨天
宏观土肥圆  ·  两手都要抓
昨天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从英雄到迟暮,张近东的“最后一战”?
2 天前
直播海南  ·  琼海发布情况通报
3 天前
星座不求人  ·  学会这几招,摩羯男乖乖跟你走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