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投研情报群招募
独角兽智库发展至今,历时
9
年,积累了大量资源,也和顶尖投研资源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并经过今年近一年的产品测试,小范围会员服务近两年。
六月精准把握住了
车路协同、维生素
等板块机会,个
金溢科技、世运电路、蓝思科技、恒玄科技、花园生物
等
现开放体验名额,加微信
:itouzi8888,
文末有二维码
主持人:交易量从日常的九千多亿逐渐下行,最低的时候跌到了5000亿以下。虽然是短暂停留,现在又回来了一些。但是总给大家感觉这个交易量为什么会日渐稀少?
张夏:关于成交量这个事情,我们可以分为两个点去说。
从历史来看,成交量根据市值换算成换手率的话,算是在历史上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我们之前也写过研究报告,就是因为总市值在不断增加。同样是四五千亿的成交量,相较于不断增加的流通市值来说,换手率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在过去衡量指数表现或者A股整体表现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反过来看。有一些俗语说的好,“
地量见地价,
天量见天价
”
。
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我们确实看到市场涨跌过程中如果成交量过大,反而预示着风险,表明交易有些过热,或者在底部区域大量成交,预示着市场分歧在加大。
简单说,如果市场一直上涨到放出天量的过程,意味着有很多人在高位卖出股票;相反,如果市场在经过一段时间下跌后,换手率在不断下降,反映卖出股票的人越来越少。
整个趋势是卖股票的少了
,成交量的下跌意味着卖出的投资者越来越少。所以这个俗语从专业和数据统计上看,确实有这样的特征。
所以我们写过一篇报告,把成交量换算成换手率后,这个调整后的换手率在历史上属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基本上跟2016年二月初市场见底时的换手率很低的情况类似。
在2016年二月初见底后,接下来两年出现了一个结构性的上行行情
。上一次出现四千多亿成交量是在2020年四五月份左右。前期也是经过异常调整,换手率明显下降,也有了随后市场的明显上行。
所以如果只是讨论成交量的话,低到一定程度反而表明市场的抛售力量在衰竭,可能会是一个底部区域的信号,这是从单纯的这个指标来看。
主持人:数日前,美联储发了一个相对明确的声音,很多人对九月份A股市场迎来一轮大级别反弹的兴趣和态度更加乐观了。我不知道你怎么看,其实现在判断这个问题压力还是挺大的。
张夏:美联储的政策对A股到底有什么影响?客观上讲,我们在研究很多事情时,会把历史数据进行回溯。从过去20年来看,我们只经历过两轮美联储的降息,2007年10月开始是一轮,2019年8月开始是一轮。
这两次美联储降息后,A股的表现差距非常大。
2019年8月开始降息后,A股在前期反弹基础上,后面又出现明显上涨。但2007年美联储降息后,A股冲高后随着美国发生
次贷危机
又掉头向下。
尽管历史上看,过去20年美联储的两轮降息对A股没有明确指引。但根据逻辑分析,
美联储走向降息有可能通过两个路径对A股产生正面支撑。
第一是流动性环节,外部利率下降对国内资产有一定正面支撑,外部流动性环境可能会边际改善。
第二是外部需求转弱,使内需政策进一步发力。内需政策的发力对A股来说是一个正面支撑。
总体来看,尽管无法说美联储降息和A股有百分之百联动延续,但相对于前面美联储货币政策偏紧缩的环境,走向宽松对A股外部环境是一个偏积极的或偏正面的。
主持人:实际上九月份大家可以开始乐观起来。你刚才也提到了,A股现在面临的内外部宏观环境在发生巨大变化。那么对于现在A股市场的投资思路,包括未来的定价逻辑会不会也带来深刻变化?
比如高红利
高股息
的行情持续了两年多,甚至接近三年了。会不会迎来一次变化,让成长股跌出价值的成长股能够给大家更多机会。
张夏:如果我们回顾过去三年的交易结构,它确实与内外部环境相匹配。过去三年面对的外部环境是怎样的呢?
美国持续采取
财政扩张
方式,比如看美国的国债余额,在2020年疫情爆发期间有大幅增长。2021年后没有缩减,而是变本加厉地发美国国债,持续维持经济增长或繁荣。
过去三年,美债的扩张速度非常大,美国政府在拼命借钱。无论是增加雇员工资,或增加购买需求,对全球需求进行正面支撑。
通过各种途径使中国所面对的外需环境还是比较不错的。
另外,美国在大肆发债,带动包括欧洲、日本也一样,使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像原油、工业金属包括黄金,价格走得非常强。
在这种环境下,从需求端角度讲,
过去三年外向型或外需型,像全球经济的大宗商品,像出口链的股票表现比较好。
从定价利率角度讲,美国采取紧缩的货币环境,也就是升息、加息。海外利率在不断攀升。
客观上对国内估值比较贵的偏核心资产类或消费成长类的股票,形成了估值压制。
所以过去三年,像大家讲的茅指数,包括宁组合,在2019年到2020年美联储降息期间表现很好的资产,在美联储加息阶段,遭遇估值下杀。
过去三年交易结构从外向性来看,海外是高利率而需求不错。
国内环境是进行一些调整。比如房地产在进行调整,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这些政策使国内的内需客观上呈现压力或压制。过去这些偏消费类的股票,包括偏医药类的股票,还有其他跟内需相关的股票,表现客观上会弱一些。
那这样来说,
过去三年我们说,要搞外需型的(股票)
。
从利率的角度,过去三年是货币环境比较宽松的格局,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从最高2021年最高点
3.3%、3.4%一路下回到
最低接近2%。
所以国内利率的加速下滑对类债的股票(有利),什么是类债股票呢?就是有固定分红的一些高股息资产,和债券接近度比较高。
当然,债券收益率的下行对应着债券价格的上行,相应来讲,你可以把国内高股息或者红利股看做固定收益或类债的股票,那么随着基准利率的下行,它的股价也在不断攀升。所以
过去三年,高股息或者红利股表现相对较优。
当然站在今天来看,我们也知道现在的环境就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首先就是美联储为什么说它要降息?因为它的需求受到抑制。
美国国债余额已攀升到35万亿,利息支出接近1万亿美金,占联邦财政收入比例超过20%。现在大规模扩张债务使财政压力增加,进一步扩张财政会受到制约。
过去三年的经济发动机一旦失效,从当前数据看,无论是非农就业还是制造业订单都有削弱迹象。
我们看到,7月国内出口增速相较于6月有所回落,这也和全球经济数据削弱相匹配。外需在边际削弱背景下,内需政策必然发力。
730政治局会议提到内需政策,包括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保障型租赁房等政策,指向房地产健康发展和耐用商品支持,未来可能针对消费服务业出台政策。
你会发现内需政策确实在实打实地发力。这样一来,
我们股票导向很有可能就从之前的外需型(
外向型
)转向跟国内需求相关的
消费、科技和
医药领域。
当然我们也把科技领域
放在高位置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可能会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美联储要降息,我们肯定希望
,过去杀估值
比较厉害
的成长类或核心资产类股票会有估值提升的潜力。
而国内利率快速下滑,官方反复强调快速下滑的风险。利率下行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但过快下行可能导致交易过度集中,如果出现反向,可能出现踩踏事件。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到2.2%之间,再进一步快速下行的条件当前并不具备。
在这种情况下,前期已受益于十年期国债收益下行的这些板块的高股息股票,那至少现在来看,它就没有此前那么强的股价上行的动力。客观上,我们也看到其股价从快速上行走向震荡。
因此,我们在几篇报告中也描述了,站在今天来看,
当前是三年维度的切换期。
我们从需求角度讲,要从外向型转向内需型。
从定价的角度讲,之前是国内利率的下行带来红利的股票提估值。那往后去看,就有可能是海外利率的下行带来外资偏好,或者全球定价的股票能够提高估值。
和您刚才讲的结论也是比较接近的。
主持人:按照你的判断,后面四个月A股市场的结构和投资将发生明显转向。总结你刚才的观点,在加息环境下,外需型公司机会多,现在降息环境下,内需型公司机会将慢慢到来。
张夏:对,原理就是如果外需下行,国内面临外部环境削弱,内需政策势必要发力。从多次重磅会议精神来看,内需承担更重要职责。
主持人:在科技领域,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领域方兴未艾,从产业发展趋势来说刚刚开始。如果让你做一个半年甚至一年的组合,你会怎么做?
张夏:短期配置难以预测,但稍微拉长一点,比如现在选的话,我们专门写了报告。
对于消费类或医药类,我们测算内在回报率。假设成为公司的股东,通过公司经营,由于前期估值经过了长期回调,估值性价比已经非常高。它给我们带来内在回报可能比较稳定的有10%以上。有很多消费、医药公司都具备这个特征。
所以
建议长期持有这类股票,预期回报率可能是10%以上
。前提是企业盈利能够维持。
从短期角度看,期待更多内需政策发力,带来估值提升,这是不错的选择。我们专门给这个策略命名为“
高质量策略
”
,简而言之,增速没有那么高,但是它的盈利质量非常高。
高质量策略赚真金白银,不是赚应收账款或大量资本开支。在高回报率资产较少的背景下,优质的消费、医药和科技类公司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个策略,比如AI,以及现在比较热门的智能驾驶、低空经济、半导体自主可控。它的特点不同于刚提到的高质量股票,我们称之为“
潜在高增速股票
”。
当前行业处在早期,渗透率低,但一旦迎来大爆发,成长空间大。比如当年电动车在汽车销量的渗透率不足5%时,成长空间大,一旦从2020年开始,当大家都去接受电动车渗透率在开始往上加速提升时候,那么这些板块的公司就迎来了业绩的大爆发。
我们期待AI、智能驾驶、低空经济和半导体自主可控领域的渗透率加速提升。
现阶段很多公司处在研发阶段,还没有高增速。股价也比较平淡。
但A
I经过两三年发展,似乎迎来了爆发前夜。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准确判断时间节点困难,建议提前布局。如果我们拉长时间来看,由于这些产业的爆发只是迟早的问题。打个比方说,你在2018年或者2019年去布局电动车,也还行。
虽然说阶段性的表现没有那么好,但是只要等到这个渗透率爆发的拐点一旦到来,那这个股价的回报也是相当的丰厚。
相对于刚提到的高质量的股票,是每年通过回购或分红获得公司给的真金白银的回报,刚才所说的这些科技领域的公司,更加像风险投资,你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去持有它,等待产业大爆发。
好在当前股价的绝对位置比较低,很多公司的市值也比较低,所以一旦爆发起来,股价弹性还是非常可观的。
如果短期波动承受能力强,可以现价买入,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承担风险能力比较弱,希望产业更加明确,有业绩释放出来之后。那你可能再等个一两年比较好,就是等到真正能够通过产业趋势的发展释放业绩的时候,那你去介入也是可以的。
总体来看,在这个位置附近,
拉长来看,可以采用哑铃型策略或对冲组合。左边买收益率不错的高质量资产,右边提前布局高增长前景的科技领域股票。这样可以降低资产组合风险。
主持人:我对你提的高质量策略有一些共鸣,我举几个例子,比如高股息高分红的石油、煤炭、电力、通信和银行,以及业绩爆发式增长的光模块公司
新易盛
、中际旭创、化工里的正丹股份。这些公司股价表现出色,是否符合高质量策略?
张夏:每个人有自己的分法,我认为这些公司更像高增长前景公司,它更加像是在人工智能大发展的背景下,渗透率加速提升的时候受益的公司。
例如光模块公司受益于算力渗透率提升。通过渗透率加速提升获得高增速。例如人工智能在算力准备阶段,最直接受益的是光模块公司。
主持人:很多网友会问,未来1-3年符合高质量策略的细分行业有哪些?
张夏:这个问题它比较有意思。就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它都有一些公司会呈现非常赚钱的特征。
比如说曾经的家电,20年前的家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个过程中有几家家电公司脱颖而出。你会发现,这些家电公司股价稳定增长,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回报。现在,比如说电动车,在过去几年,它呈现出高增速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电池企业也是百花齐放。但是随着行业增速不再那么高,竞争格局也趋向于优化。
每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候,其中最优秀的龙头公司就会脱颖而出,成为最赚钱、最优质的公司。那么我们有没有一种方法把握到所有公司的组合或者合体呢?
其实有个最简单的策略,其实就是沪深3
00
,沪深300指数的构成方法是,把A股流通市值最大的300家公司选出来。
它的筛选机制是股价,那你的市值达到一定程度你就会被选进来,再比如以前的高质量公司这几年经营受限,也会被剔除出去,相当于优胜劣汰。
最终结果就是沪深300指数就是一个最简单的高质量指数。
最近一段时间,有重磅机构投资者也在大量买入沪深300ETF。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国家有比较重磅的大型机构投资者认可了沪深300的长期投资的价值,所以才如此大规模买入沪深300ETF标的。我认为是有这种可能性的。
很多人觉得沪深300范围太大,如果想优中选优,可以考虑
ROE、自由现金流和PE三个指标
。ROE高、自由现金流多、估值不贵的公司是高质量公司。
沪深300质量指数比较接近我刚说的指标,是可以参考的一个指数。
ROE是净资产回报率,衡量公司盈利能力。净资产回报率越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
主持人:现金流大家好理解,PE在不同行业理解不同。作为选股指标,有没有一个数值范围?
张夏:正常情况下来讲,你的盈利能力越强,你肯定给的估值就相对高一点。
我打个比方,
ROE在10%以上的公司,PE在10到20倍之间。盈利能力特别强,
ROE在
20%以上的公司,PE范围可以放大到15到30倍。
但是我们要强调,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水平或者绝对的值。而是要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当前估值做匹配。
除此之外,你要考虑这个公司ROE的边际变化。如果它是向好的话,那你可以稍微给更高一点估值。如果你判断它有所弱化,那其实你需要更高的安全边际来去买入这个公司。
现开放投研情报群体验名额,更多投研情报服务,请往下看
独角兽投研情报会员服务
服务概述
现在的
A
骨市场,风格切换极快,不论是做赛道成长、风口波段、价值投资、龙头打板、技术短线都处于短暂有效,大多数时间亏损的情况,只有一点持续有价值,那就是快人一步的信息,这种信息不会是财联社的新闻,不是知识星球的调研纪要、更不会是公社的吹票逻辑。
服务主旨
提供各种快人一步的投研信息,让你明明白白知道盘中异动。
情报来源
独角兽智库投研情报团队已经根植在大
A
各个生态阶层:
1
:公募核心圈,提前获取公募看好的大方向和主攻领域。
2
:券商分析师圈,深入各大券商核心客户群,提前获取券商主推逻辑。
3
:游资核心圈,在游资大佬的小圈子有一席之地,提前获取大资金动向。
4
:产业链圈,各个新兴产业技术核心圈子,提前挖掘技术变革推动的
A
股炒作逻辑。
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