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环太湖消保委联盟发布春茶选购消费提示,引导消费者科学选购、理性消费,并提醒消费者注意防范消费陷阱。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消费陷阱防范
提示消费者注意选购春茶时的四个防范点:防范以陈充新,警惕虚假宣传,防范网络照骗,防范价格虚高。
关键观点2: 科学选购指南
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春茶时做到两查看、一保留,即查看产品标识、查看储存条件,并保留购物凭证。
关键观点3: 特别提醒
提醒消费者要理性消费、按需购买,并特别注意春茶的分类,如头采茶、头春茶、明前茶和雨前茶的区别。
正文
随着春季新茶陆续上市,为引导消费者科学选购、理性消费,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环太湖消保委联盟结合近期消费投诉热点,发布春茶选购消费提示如下:
部分商家将隔年陈茶重新包装,冒充新茶销售。消费者可通过观察干茶色泽(新茶颜色鲜润、陈茶发暗)、嗅闻香气(新茶清香明显,陈茶香气淡薄)、冲泡品鉴(新茶汤色透亮、滋味鲜爽)等方式辨别。
警惕“野生茶”“大师炒制”“稀缺古树茶”等夸大宣传,购买时要求商家提供产地证明、质量检测报告等,不轻信口头承诺。
线上选购时,选择正规平台,不要轻信“限量秒杀”“特特促销”等宣传,注意查看实物拍摄视频、用户评价,避免因“图片精美、实物不符”引发纠纷。建议选择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商家。
春茶因品种、产地、采摘时间差异价格悬殊,建议货比三家,理性看待“头茬”“明前”等概念,避免盲目追捧高价茶。
购买预包装茶叶时,注意查验生产日期、保质期、SC认证编号、产地等信息,散装茶应要求商家标明来源。
茶叶易吸潮变质,购买时观察储存环境是否干燥、避光,开封后需密封冷藏保存,避免风味流失。
保留购物凭证(发票、交易记录等),若发现质量问题,可先行与商家协商;协商未果可拨打属地12315、12345热线向行政主管部门或消协组织投诉。
春茶尝鲜宜适量,避免大量囤积导致变质。老年人及对咖啡因敏感人群,建议根据体质选择茶叶品类,适量饮用。
春茶是指在春季采摘的茶叶,通常是指越冬后茶树在春天里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春茶由于茶树在冬季的休养生息和春季气温的持续低温,使得其养分更为充沛,外形芽叶肥壮,色泽绿翠,叶质柔软。春茶的采摘时间通常在3月下旬开始,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为主要的采摘期。
头采茶:
从春茶叶初次生长的一般茶树上采摘的嫩芽,通常是每年采摘的第一批茶叶,质量高、口感好。
头春茶:
春季第一次采制的茶叶,即每年第一次采摘的茶叶,品质上乘。
明前茶:
在清明节之前采制的茶叶,茶叶所含营养成分最为丰富,味道鲜美,被视为茶叶中的佳品。
雨前茶:
在清明节之后、谷雨之前采制的茶叶,虽然不及明前茶细嫩,但滋味鲜浓而耐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