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价再一次成为舆论热点,其实我们在讨论房价的时候,从来都不只是在讨论房地产本身,它更是社会问题方方面面的集中体现,下面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通过详实数据,来论述各自对于房价的看法。第一篇通过一组数据向我们回答两个问题——北漂到底是些什么人,有多少北漂真的能逃离北上广;第二篇用一组生育数据证明目前北京的高房价是有婴儿潮这个因素在起作用的;第三篇文章,则向我们大胆预言,未来中产阶级竞争的本质,房子对阶级的固化只是静态的看问题,教育和医疗才是未来战场,别焦虑,这是一件好事儿。
还留在北京的,都是没有退路的?
作者:伯通 来源:伯通笔记
1、北漂都是哪里人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北漂的来源地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其实只看该省入京的绝对数量,已经基本能发现一些端倪,但还不够确信。我们再加上一个数据佐证,即“流入北京人口占当地总流出人口的比例”,来看看帝都对这个省的人到底有多少吸引力——
这样一来,形势基本就非常明朗了。以宁夏为界,左边基本都是长江以北的省份,右边基本都是长江以南的省份。可以说,在来北京的外地人中,北中国构成了绝对主力,而河北河南更是主力中的主力。
这一点,链家购房数据也可以佐证——
从数据来看,2006年河北人在京购房比例为7.8%,十年来持续上升,2015年已涨至11.3%,不仅占比最高,而且涨幅最大。山东、东北、河南紧随其后。
2、北漂的家乡怎么样
目前逃离北京的主要原因,一是学区房(收入和教育),二是雾霾。逃离北京后,会改善这两个方面的处境吗?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首先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
可以发现,从安徽开始,左边大多是南中国,右边大多是北中国(即北漂主要来源地)。
再看看全国人均教育经费排行。
可以发现,以贵州为坐标,左边大多是南中国(除了几个开挂的自治区),右边大多是北中国(除了两湖这种教育重灾区),而北漂第一大来源地河北更是雄踞榜尾。
最后看一下空气质量。
这是环保部最新公布的“2016年11月全国74个大中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北京已经排在全国第58名了,可是再往后看……
除了再次雄踞榜尾的河北省会石家庄及其它7个河北城市外,河南省会郑州、陕西省会西安、山西省会太原、青海省会西宁、内蒙首府呼市、宁夏首府银川、甘肃省会兰州以及直辖市天津,空气质量都比北京还差。不用说,这些城市也都是北漂重要来源地。
3、所以都是谁在逃离北京?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对于北漂的基本构成和家乡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就是本文的主题了,到底是谁在逃离北京呢?
我们先通过百度搜索指数做一个辅助判断,即搜索“逃离北上广”的各省份人数。(“逃离北京”的样本过少,无法构成有效数据,而统计对于逃离一线城市的关心,已经能够代表一种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上图中删除了北京上海和广东,因为很显然这三个地区的人最关心逃离北上广的话题,而在其它地区中,东南沿海的三个省份位列搜索榜首。拥有武汉和成都两座适宜生活城市的湖北四川,也名列前茅。
接下来,就是一个非常有标志意义的数据了。
在2010年第六次全国普查中,有一栏数据为“全国按现住地和五年前常住地分的人口”,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可以推算出“5年前常住地为北京的人口”,即真正践行了逃离北京的人口趋势。
当然,2010年还没有雾霾这个概念,因此对于今天的讨论也只有借鉴意义。不过依然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排除掉环抱北京导致人口流动极大的河北这个干扰项后(河北也是北京流出人口的最主要去向,由于本表格不统计户口所在地,所以有数据上的重合),接下来依次是:上海、安徽、浙江、广东、江苏和四川。
结论似乎呼之欲出——真正关心且能践行“逃离北京”的人,要么原籍是华东及东南沿海富庶地区,要么是湖北四川这种“天府之国”的原住民。而构成北漂绝对主力的北中国土著,是既不那么关心逃离北京,更不会践行的。因为他们的家乡比北京要差多了,甚至完全失去了可比性。
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进行了一组社会调查,通过走访1300多位在京外来务工人员,得出了54.3%的北漂未来三年将继续留京的结论。不死心的调查组又抛出两个狠问题,一是如果北京租住政策严格到位,市场上不再有群租房、隔断等低成本租房机会,你还会留在北京吗?(其实是在替政府问“以房控人”)然而,依然有67%的北漂不会离开北京;
第二个问题是你以后的孩子上学要办“五证”,非常困难和麻烦,你会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学吗?(这是在替政府问“以学控人”)然而,依然有50%的北漂选择克服困难,把孩子送进北京的学校。
没错,对于绝大多数北中国居民来说,相比于他们凋零的家乡,坐高铁最多半天就能落脚这座人均收入全国第二、人均教育经费全国第一的城市,已经是人生最好的选择了。
最后赠送一个老掉牙的笑话:
飞机上,鹦鹉说:“这航班服务太差了,老子不坐了!”说完就打开机舱门跳出去了。猪也跟着站起来说:“你说得太对了,我也不坐了!”就跟着跳出去了。半空中,鹦鹉对猪说:“你不会飞跟我出来干嘛?”
北京房价走在“前婴儿潮”的路线上!
作者:晓徐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可以通过观察近几十年来的中国人口数据来证实这个情况。
新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人口生育高潮,分别在:1954 年、1963 年、1987年。第一轮人口生育高峰出现于1954年,高达2232万人,此后逐渐减少,最低时段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第二轮人口生育高峰出现在1962到1973年。期间,每年都维持着 2400万到2700万的人口生育。这期间中国出生的人口达到3.14 亿人,可以称为“人口爆炸”。而这3亿人出生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们上小学、中学、大学时,也正值中国经济逐渐加速的阶段。
1962年起出生的人群从1984年开始陆续进入结婚生育期,而其顶峰出现在1987年。这一年,中国出生人口2549万。正是在1980年代后半期,中国第一轮人口出生高峰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也逐渐放缓。
但这段时间人口仍然迅速的增加,正是60后的“婴儿潮”一代集中结婚生育的结果,这造成中国第三轮人口出生高峰。1985到1993年,每年出生人口都超过2100 万。
当年出生的这一部分人口,现在正处于23到31岁阶段,正是适婚年龄。他们大多处于事业上升期和结婚集中期,消费能力日渐增加、消费愿望旺盛。而其父母辈,也即主要是“60后”这一代人,现在已经50来多岁,正在从中年向老年缓慢过度,他们手中大多持有不止一套房产。
也就是说,1985到1993年这时间段出生的人目前最有可能具有购房“刚需”。因为适婚和事业上升期两个原因相叠加,他们非常需要稳定的居住环境。尤其是前一点成为最主要原因。如果参考中国妇联的《婚姻家庭调查报告》,可知中国年青人平均婚姻年龄为26岁。取1985到1993年龄段的“婴儿潮”人群的中间值,则为1989年出生,这群人年龄满26岁适婚年龄的时候,正好是2015年。
来自克而瑞信息集团统计的一二线城市2010年至2016年平均房价走势显示,房价涨幅最迅猛的一年恰恰也是2015年。
所谓婴儿潮(Baby boom)是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而人口的出生率与房地产市场、经济繁荣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10年前开始,就出现了有关于中国要迎来新一轮婴儿潮的声音。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曾表示,2016年作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第一年,我国出生人口总数达到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政策实施效果明显,完全符合预判。
王培安说,截至2016年12月底,2016年全国住院分娩婴儿活产数为1846万,是2000年以来出生规模最大的一年,较“十二五”期间的年平均水平增加了200万人。妇女总和生育率达到1.7以上。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北京人口调控效果继续显现,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各项措施的推进,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增速、增量继续实现双下降。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万人,增长0.1%,增量比上年减少16.5万人,增速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
不过,回顾过去5年北京市常驻人口的出生情况可以注意到,2016年的人口出生数已经达到了23.97万,远高于2015年的17.2 万,创下近5年来的新高;常住人口出生率也在2015年的7.96‰之后重回9‰以上。这也意味着在2018年至2022年之间,北京市可能面临“幼升小”的人口基数分别高达18.5万、18.7万、20.8万、17.2万、23.97万。而这一数字还不包括每年北京市新增的常驻人口增量。
五年来北京市常住出生人口情况:
近十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出生情况:
来自安居客平台的另一组数据显示,北京的二手房价已经从2011年的25166元/平方米上涨至2017年2月的59531元/平方米,5年时间价格翻了一番有余。
最后一组数字,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的房价行情显示,北京房价连续17个月环比上涨,自2015年10月份以来,北京平均房价已经由37221元/平方米,涨至60738元/平方米(2017年2月),涨幅高达63.18%。
爸爸妈妈、准爸爸准妈妈都在买房或者正在买房的路上。
中国新阶段晋升路径:开局是房产,中场是教育,终局是时间
来源:筹码(ID:Chouma2016)
2017年已经注定的是中国中产嗷嗷叫的一年,此时起,『阶级固化』深入骨髓:
中产屌丝化:以土地恢复阶级划分。中产和屌丝的区别是谁的负债更多一点。
货币信仰裂痕:人民币信任度屡创新低,排列在房产、美元、食品之后。这年头连老太太都不敢存钱了,几乎全民押注人民币持续贬值,纷纷用资产来和央行对赌,去拼命购买无法印刷的土地。
阶级门票高涨:教育成为阶级军火,从幼儿园开始的新科举之路,一线城市一个孩子上学的开支等于买一辆解放军99式主战坦克。
中产们恐慌了,选择用房地产捍卫阶级。但是,当全社会60%以上的财富都在固定资产上的时候,几十万亿级别获利盘的规模是根本无法兑现的,一旦集体兑现,就挂了。
我们今天可以说,房产永远涨,这种心态,就像猪儿们都说,饲养员永远爱它一样。对于饲养员来说,99.9%的时间,是真的爱猪如子。等到足够肥,该出栏了,饲养员真正的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最终采取的处理方式人道与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像筹码社群中发起的『学区房悖论』:为什么学区房值钱,而学历不值钱?为什么读了清华也买不起房,干嘛还要买学区房?根源不能讨论,但是出路需要思考。
对于筹码的读者而言,我们应该积极的思考:阶级竞争的本质是什么,终局是什么,下一步如何布局?
阶层竞争的本质与终局
我们集体攀爬社会阶层,归根结底,想争夺的是生存的选择权:时间+空间的自由。
过去,只有贵族才有的选。在1900年,美国人均寿命期望不过47岁,我国不会好于这个数字,只有李鸿章大人这种当朝一品贵胄,才能活过70岁,大部分老百姓的寿命会停止在40岁之前。
饥荒、战乱,在我们的DNA 里面留下了贪婪和恐惧的指令,一定要活下来,看到别人跑,就一定要跑的比别人快。我们都知道,每上升一个阶层,存活的概率就会极大提高。
1900年,美国人均期望寿命是47岁,中国数据暂缺
向上攀爬是没错的,只是时代发展太快了,我们的思维还在农业社会,时代却已经进入到互联网社会了。
筹码团队认为在中国,阶级竞争的焦点不会在房产停留太久,会很快向前切换,不断升级演变:
开局是地产(静态博弈,一劳永逸);
中场是教育(动态博弈,价值提升);
终局是时间(全局博弈,拿钱买命)。
静态博弈地产改变命运的幻觉
地产的估值支撑,是生产资料的捆绑,是纳税管道,是农业思维形成的长期惯性:土地意味着一切。
恰好,地产可以参与信用的创造。在过去20年里,凡是参与政府共同做市,扩大房地产行业税基的开发商和囤房者,都撬动了大量财富。得益于此,我们国家从从资本紧缺、严重依赖美元,到资本泛滥到处投资,只花了不到20年,成果斐然。
如今,我们的地产已经达到GDP250% ,同时,大家对高价持有的物业也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回报希望,可是接盘侠的人数和资金更多了吗?所有人都在说京沪永远涨,和上两轮股灾太像。
真正主导利益分配的不是房本,而是权力和更大的利益格局。京沪永远涨的前提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永远不换轨。
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GDP+政治强化引导后的产物。GDP是193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正式提的,居然沿用到现在。 二战之前的指标,主要为了工业和战争服务,数量是一切的核心。70多年前的指标,指导70年后的经济发展,结果可想而知。
GDP忽视了系统熵,忽视了外部性,也无法衡量新技术的进步,只热衷于量的堆砌。这种被异化的命令,无异于神经毒素,永远推动着经济体走向肢端肥大症,并可能重现欧洲的早期的错误:为了工业,牺牲一切;为了发展,炮轰一切。
今天,为了GDP,通过房地产收割年轻一代,和为了炼钢,乱砍乱伐是根源一致的。 虽然代价实质上更大,但GDP的反馈却在鼓励我们继续下去。如果这种逆向激励持续下去,读书显然没有买房有用啊,人民币没有房本有用,我们又会重复晚清的教训:GDP全球第一,4亿人口,地大物博,但是被八国联军的百人小分队占领首都,典型的肢端肥大,毫无竞争力。
今天,技术加速进步,历史进程推进迭代速度10+倍于过去,人才的投资回报率轻松碾压房产。月租金3万的房子不常有,待遇超过3万的码农可是越来越多见。游戏的规则在慢慢改变,我们不能只看到财务回报,就以为自己主宰命运了。
动态博弈提升成功概率的阶级军火
我们一直看多教育,最终的估值是向军工体系看齐,是阶级竞争的工具,是提升成功概率的武器,是博弈从静态走向动态的标志。
因为,有了房产的中产阶级会发现,有限的顶层位置,依然关闭着。
房本一开始是敲门砖,后来站票都算不上。权力和资源的分配都是动态的。当全部的精英都聚集在北上广深,他们的子女在同一起跑线竞争,没有超过其他人的教育,只靠房产根本无法提高胜出概率。
重视教育并不是亚洲家长的偏执,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高薪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壁垒在不断加高
技术的进步在加速阶层的洗牌和分化,高知阶层碾压底层是常态
保持足够强的学习能力是保持在本阶层的关键。
古人说,朝中不可无人,如今,是常春藤里不可无人。这些年里,从核弹、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生物医药,金融市场,哪一项不是顶尖高知分子和顶层阶级全面收割落后分子/国家?智商税是这个地球上最重的赋税。
成为收割者集团的成员或者公民,是新生代父母的愿望。和中国一样,这催生了美国庞大的『高考复读班产业』。以总部在纽约的Kaplan卡普兰教育集团为例,1994年收入仅800万美元,如今已经是全球最顶尖的终身教育集团之一,收购了好多所大学,每年覆盖100万学生,年收入超过30亿美元,是巴菲特最爱的公司(华盛顿邮报旗下产业,因为太有钱而私有化),没有之一。
大陆中学生去香港参加美国高考。SAT是当下最火的考试
竞争还在延伸,许多贵族预备学校纷纷把学制下延到每年学费几万美元的贵族幼儿园,这些名牌幼儿园的入学名额有限,除了学费外,通常还会有10-20万美元额外的捐赠。
中国的教育市场也更加白热化,51talk(COE)、新东方(EDU)、好未来(TAL)、达内教育(TEDU),正保远程教育(DL)等,是国内赴海外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板块。 其中,新东方和好未来,更是阿里和百度之后,最大的中概旗舰,估值的持续上涨,折射了从资本到需求的全面看多。
教育的终极是什么? 目前看,更像软件业。想想看,为PC 安装操作系统的微软,市值2000亿美元,为人类安装操作系统的教育产业,怎么可能价值更低呢?在人类社会的动态博弈中,教育的需求是长期的,动态的,就像武器一样,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捍卫阶层和Offer的时候,你绝不会后悔多一个技能。
全局博弈时间战场的终极支配和自由
全球年龄中位数
老龄化正在重塑整个世界。
我们不妨看看全球的年龄中位数,中国中位数年龄已经高达36.7岁,即:有50%的人的年龄> 36.7岁。这样的中国,是3000多年中国历史,乃至10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从来没有的现象。
全世界,10亿以上的人口在未来进入80-100岁区间,我们的一切基础设施都没有准备好,谁能够多活几年,就变成了医疗行业的最残酷的资源竞价。
大量富裕的老年人,推动了时间价值的全面重估。拿钱买命,是持续很多年的投资的核心逻辑。拿钱续命的价格比房子便宜算我输。
1970-2014年,Y轴是全球预期寿命,X轴是每年健康开支,寿命预期突破100岁,医疗开支超过1万美元指日可待
本来,命是无法延续的,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技术进步,药品会帮助人类穿越时间线,让时间真正的不公平起来,实现真正的阶级不平等。
一个场景:2067年,80岁的小明办理了退休,确实老了,自己的DNA健全程度越来越差,疾病和癌变始终伴随着他。虽然寿命快到了,可是家里还有110岁的老娘要赡养,自己买不起延寿的药物,更换不起器官和身体,只能慢慢走向死亡。公司里的健身房,癌症痊愈后的董事长还在美女教练的陪伴下举铁,110多岁的人了,花了15亿更换了心肺,注射了 1针2000万的抗衰老药物,如今看起来和50岁的人差不多。
对于小明来说,时间公平吗?
公平将最终被消灭,就好像它从未存在过一样。国家将变成一个付费网游社区,能够活多久,取决于你创造的价值,或者你充值的费用。
这只是一个做牙箍、卖水光针的企业:艾利科技 (Nasdaq: ALGN),16年超过100倍
我们要知道,衰老和癌变是医学界的两座大山,技术正在狠狠的攻击这两座大山,并有望在10年内确定性的取得重大突破。
最近暴涨的Kite Pharma(NASDAQ:KITE)在研制CAR-T新药Axicabtagene Ciloleucel,这药大致原理就是:
从病人身上提取合适的免疫T细胞;
基因改造这个细胞,类似于装上GPS专门打击癌细胞;
大量培养这种改造过的免疫细胞;
注射回病人体内;
开挂的T细胞开始在体内扫荡癌细胞。
这种治疗中,安装不同的GPS(靶点)就是应对不同的癌症类型。目前还没有一个CAR-T上市。Kite这药如果顺利将是人类第一个获批的CAR-T治疗,这种治疗手段极为暴力,效果明显,但是有小概率直接把病人毒死。
同样,衰老的大山在人类的进攻中走向坍塌。
数十年的研究终于有所突破,美国加州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伊莉莎·拉扎里(Elisa Lazzari)研究发现,细胞的RNA具有可用于识别细胞衰老的特性,因此,可以尝试在细胞DNA年老力衰时,用人工接管RNA来控制基因表达合成蛋白质。在这种思路指导下,阿肯色州的研究团队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化合物 ,成功清除老鼠身血液里的老化造血细胞,使老鼠的造血功能保持活力。进而使老鼠的整个身体状况都得到改善。在人类医院中,这种RNA手段的疗法已经被引入临床,在癌症和感染等科室中使用。
社会发展指数和人均GDP
技术的进步,将我们人类的竞争,甚至最终的货币体系,都指向时间战场。治疗癌症、延长2年寿命、换一个心脏,都是明码标价,并与时间挂钩。当我们看着高等阶级的大人物,有能力向天再借500年的时候,他的孩子开始从云端下载各项逆天的技能的时候,还是普通寿命的你,看着一事无成的傻逼孩子,还会守着去炒房么?
我们的时代在加速前行。不要停留在过去的估值体系里面陶醉,甚至拼命加杠杆。时间将成为终极的成本,人口是终极的资源,阶级,还是终极的稀缺。
更多投资内容,请关注我的微信号,向毅海外投资。
向毅,专注海外投资,美元类固定收益产品,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本着真实亲历透明的原则,打破海外投资的信息壁垒,与稳健投资者分享海外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