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见到光明和人类,
简直太幸福了!”
(逃出来的小陈嘴巴和鼻子都被烟给熏黑了)
在黑烟滚滚的楼道里
记者小陈捂着湿毛巾
从18层下到1楼“逃生”
这是她“逃出升天”后说的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是:不要拍我,我还要嫁人的!
)
(小陈在消防战士的陪护下跑出1楼大门)
她说,往下跑的过程
仿佛一个世纪般漫长
6月14日,英国首都伦敦西部一座27层高的住宅楼突发大火,造成多人遇难。
那么高层起火,该如何安全逃生,要注意哪些细节?
6月16日上午10点,宁波消防支队联合江北消防大队,在姚江畔一未竣工的18层住宅,组织了一场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实验。
记者
小陈体验的,就是这场逼真的实验。
(进行本次实验的某小区未竣工高层住宅)
第一组实验,是
在无烟环境下,比较携带行李和徒手下楼用时
。两男两女4位实验人员,先徒手从18楼飞奔跑到1楼,休息后乘坐电梯回到18楼,每人拎5公斤左右放有“贵重物品”的行李箱和旅行袋,再次用最快速度跑到1楼。
(实验人员争先恐后从18楼向下跑去)
结果,
4名实验人员徒手跑平均时间为2分钟,拎行李的平均在2分20秒
。实验人员小崔是江北消防大队的文职人员,身材瘦弱的她拎着行李从18楼跑到1楼,用了2分19秒,累得蹲在地上直喘气。
“不拎东西跑下来还比较轻松,拎着东西感觉就不一样了,很费劲,有种快要晕倒的感觉。”
(提着行李箱的小崔显得有些费劲)
上一组比的是速度,第二组逃生实验比的是感受。
实验模拟火灾初期阶段,用点烟罐在楼道放白烟。实验人员从18楼跑到1楼,一组实验人员徒手跑,另一组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使用家用防毒面罩。两组实验人员的用时相当,平均在2分30秒左右,但感受就大不同了。
(楼道里已经弥漫开了白烟)
“实在是太呛了,虽然我用手捂住了鼻子,烟味还是不停地往鼻子里钻,而且到了楼下几层的时候,四周白茫茫的一片,差点找不到出口的位置。”
第一位徒手跑出来的实验人员是位消防战士,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也忍不住直咳嗽,
而另一位徒手体验的实验人员只跑了3层,就受不了白烟无奈“撤退”了
。
(两名实验人员互相搀扶着下楼,消防官兵在后面“护驾”)
另一组的两位实验人员就显得轻松多了。他们说,
除了在白烟茫茫的环境中有些慌乱和紧张,呼吸还算顺畅。
(捂着湿毛巾前进的实验人员)
如果在火灾初期阶段没能及时发现或逃离,到了火灾猛烈燃烧阶段,楼道内黑烟滚滚的时候,还能继续往下冲吗?
第三组实验模拟的就是这一场景,实验流程和第二组实验一样,这一组实验难度最大,有几位记者自告奋勇,选择参与此组实验。
(带着空呼机的消防战士在楼道内“放烟”)
“开始时黑烟还未上升,视线状况还好,所以走得也比较淡定,往下三四层,烟雾渐浓,下楼的速度减慢,但气味并不算呛人。”报社记者小陈说:
谁知
,到了3楼,浓烈的黑烟悄然袭来,很快,伸手不见五指,再往下,凭借着微弱的自然光,黑色的烟雾像怪物的爪牙朝我伸来
,不免有些忐忑起来,但仍努力暗示自己“这只是演习,不要害怕”。
(在充斥着黑烟的楼道里,一切都很模糊)
“跟随身后的另一名记者抓住了我的背包,我们亦步亦趋,耳边只有大家略显紧张的呼吸声。
我紧紧地用毛巾捂住自己的口鼻,在狭窄楼道的团团黑烟中,真的什么都看不见。我试着打开手机手电筒,但毫无作用,呛鼻的气味不断地钻入我的鼻孔和嘴巴,‘我要出去,我要出去’是我心里唯一的想法。
”
(“劫后余生”的小陈终于逃到1楼)
在这组实验中,有一半的实验者被浓烟逼退,无法走到1层,走到“终点”实验员,耗时也平均在8分多钟,比前几组时间多了4倍以上。
“之前也知道,火灾中被浓烟熏死呛死的人是被烧死者的4-5倍,但真的没想到浓烟的威力这么大,而且真的火灾还会带有烟热灼烧肺部。这次亲身体验后,遇到火灾肯定不敢再盲目往下冲了。”另一位参见实验的电视台记者也深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