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航空物语
关注飞行,轻松出行;关注“航空物语”,了解飞行和旅行的一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出彩写作  ·  快速列措施做法提纲的小套路 ·  4 小时前  
成飞资料库  ·  做项目如何避免情绪焦虑和自我内耗 ·  13 小时前  
出彩写作  ·  一个笔杆子的习惯里,藏着他的进步空间 ·  3 天前  
出彩写作  ·  写材料狠人的干货笔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航空物语

星舰第四飞终于达到预期目的:关乎SpaceX的两条生命线,对中国有哪些借鉴?

航空物语  · 公众号  ·  · 2024-06-06 23:15

正文

北京时间2024年6月6日,由Space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的星舰超重型火箭在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进行了第四次飞行,取得了奇迹般的成绩:

火箭二级成功进入预定(亚)轨道,并在多块隔热瓦脱落以及部分结构破损的情况下,成功进行了海面软着陆。一级也在使用完毕后以比较理想的垂直姿态,由发动机点火减速,在预定海区低速溅落。两级火箭成功着陆,为后续在陆地着陆和复用创造了可能性。

本次“星舰”起飞瞬间,从左下方圆点可见第一级有一台发动机未点火
相对于今年3月份进行的第三次飞行,这次SpaceX一改以往每次试飞都突飞猛进新增大量项目的套路,反而做起减法,取消了在第三次试飞中开展了但结果不尽理想的舱门开闭和燃料转移测试,将试验重心完全放在一级和二级的回收验证上。今天的试验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目的。

这或许意味着星舰项目已经到了命运攸关的节点。而对中国国家队和商业航天赛道上众多同行来说,该项目目前已经带来了足够多的经验借鉴。

星舰IFT-4发射时序  图源:SpaceX

全箭回收是星舰必须突破的关口

但技术组合难度空前:前所未有+几十年未曾质变

作为SpaceX乃至美国航天的旗舰产品、人类历史上体积和运力都是最大的火箭,星舰当前被两个重要任务所迫切需求:

1、美国派人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星舰是目前唯一明确的宇航员“着月”载具,同时也是整个项目当前最关键瓶颈。任务链条上的其它环节,例如负责地球 – 月球轨道摆渡的SLS火箭与猎户座飞船组合体、宇航服等,要么已经验证可堪使用,要么相对容易研制。目前,美国载人登月时间已经从2025年左右推迟至至少2027年左右。

SLS火箭  图源:NASA
2、SpaceX下一代星链卫星组网。星链是SpaceX自有盈利项目,是公司可预见将来最主要持续现金流来源。目前,市场已经明确下一代产品必须是具备手机直连功能的大容量卫星,单星重量超过一吨。在SpaceX技术路径中,新一代卫星只与星舰适配。如果星舰迟迟无法投入使用,SpaceX有可能在这一轮竞赛中被雄心勃勃的中国以及美国“友商”超越。

星链  图源:pixabay
以上两个项目一个关乎政治、一个关乎财务,都是SpaceX切身利益的生命线(相比之下,马斯克画的“移民火星”之类大饼可有可无)。

这两个任务,都要求星舰能够以极高密度发射(几天一次乃至高峰时一天几次),因此一级和二级箭体都必须能够快速重复使用,方有可能完成周转。而SpaceX为这箭体回收选择的是“前所未有+几十年未曾质变”的hard模式技术方案。

先说“前所未有”。两级箭体完成任务后,都将先后返回发射场,在缓慢垂直下降过程中“挂”在发射塔架上的筷子造型回收臂上(看起来是夹住,其实是挂住)。回收臂随后将两级箭体转移到发射台并重新组合。工作人员检查处理箭体后,火箭再次发射。这项操作对火箭飞行精度、发动机可靠性、地面设备可靠性都提出了极高要求。一旦出现意外火箭爆炸摧毁发射设施,甚至会毁灭整个任务。

以登月任务为例,星舰需要进行5-10次接力加油,才能接力为最终登月提供足够燃料。一旦发射中断,登月任务只能停止。配图是星舰挂在回收臂上的情景,箭体外部的专用挂点可以承受重量。

与“前所未有的回收方式”不同,星舰二级从太空重返大气层,用于抵抗上千度气动加热的技术,则是与几十年前航天飞机类似的隔热瓦,总计将近2万片,一片一片贴在箭体外部。马斯克本人表示,哪怕其中一块破损或者脱落,都有可能导致灾难,而此前的试飞中,火箭离地时瓦片就哗啦哗啦掉落。
隔热瓦破损脱落是“星舰”面临的重大困扰
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由于隔热瓦破损而在返回途中失事,因此航天飞机大小的航天器也被认为是目前隔热瓦技术的边缘。星舰二级尺寸远大于航天飞机,而目前除了“蛮力把瓦片贴牢一些”以外,还暂时看不出SpaceX有本质性革新解决方案。今天的试验,直播中依然可见隔热瓦大量破损并导致翼面等结构出现破损。最后的“成功”依然有侥幸因素。估计未来SpaceX和监管方仍然“紧盯”其可靠性。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解体后碎片划空而过
读过书本《马斯克传》的朋友或许记得,马斯克是“追求极限自加压”的典型。客户、监管机构或者同事要求做到100分,马斯克总会设法“逼迫”团队做到120分甚至更高。星舰第四次试飞项目“缩水”好像与此背道而驰,或许说明可靠回收复用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以至于马斯克都排除了无关试验,以便集中火力解决主要矛盾。下一次试验,这点或许依旧。

星舰即便止步当前

亦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