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药魔方Pro
聚焦生物医药前沿,洞察研发投资风向!医药魔方Pro重点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医药新技术、新靶点、新疗法,主要跟踪早期项目投融资事件和临床数据,邀请一线专家对重磅研究成果和行业事件进行解读,提示生物医药的研发投资风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医药魔方Pro

“AI智变 未来健康” 2024WAIC医疗大模型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医药魔方Pro  · 公众号  ·  · 2024-07-09 18:49

正文

2024WAIC医疗大模型创新发展论坛暨上海市医疗大模型应用示范场景征集宣贯会于7月6日在上海浦东新区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作为指导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作为承办单位,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医学人工智能委员会共同协办,吸引了来自政府、企业、国内外科研机构、医院的多方代表出席。本次论坛由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总经理郑忠斌主持。
本次论坛以“AI智变 未来健康”为主题 ,以AI新技术为主线出发,聚焦大模型在“未来医疗,智能终端,智能医药,语料筑基”四大前沿领域,探讨大模型赋能未来健康产业的新服务、新场景、新模式,推动上海市打造未来健康垂类大模型的产业发展新高地。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罗蒙、上海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总工程师杨海军、 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总经理郑忠 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都市产业处处长陈文珊、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人工智能发展处副处长刘文、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信息处处长冯骏、上海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网络技术处处长施敏、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副总经理、数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方金武出席本次论坛。
图 /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
张宏韬副主任在致辞中总结了上海市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的三大举措。一是全面布局大模型创新发展,二是开源大模型语料数据,三是营造大模型开放生态。他建议以本次论坛为新起点,推动更多医疗大模型场景落地应用,打造自主、可控、繁荣的产业生态。

图 /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罗蒙
罗蒙 主任在致辞中表示,上海积极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加快人工智能技术改变卫生健康服务和管理模式的进程,稳步提高居民医疗保障待遇,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市卫健委将持续以大模型等新质生产力赋能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拥抱智能化新时代。

图 / 上海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总工程师杨海军
杨海军总工程师在致辞中指出,医疗类大模型应用对准确性要求高、对信息的安全保密要求高、场景复杂。 作为人工智能“上海方案”中的四大典型应用场景之一,“智能+医疗健康”是首个大规模启动示范场景征集的方向。 市委网信办也将持续高度重视医疗大模型的发展,协同为医疗大模型及应用提供合规指导。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 院党委书记顾建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胡伟国、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数字健康部主任冯天宜、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MOSS创始人邱锡鹏、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雷、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Usher研究所终身教授、艾伦·图灵研究所研究员Athanasios Tsanas等医疗及科研机构专家出席论坛,传递权威声音,引领关键 技术交流。
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栋明、 微医控股有限公司数智中心总经理孙海洋、德睿智药合伙人晋旭锐、商汤科技副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少霆等龙头企业代表带来业界前沿洞察。“ 政产学研医用”多元视角碰撞,共谈医疗大模型创新下的未来健康产业发展。
图 / 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总经理郑忠斌主持论坛

01

医疗大模型如何应用?

场景征集与成果发布双轮驱动

为推动医疗大模型新技术、新产品的落地应用,加快培育医疗大模型新赛道,引导医疗大模型产业的健康发展, 由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委网信办指导,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负责组织开展的“2024年上海市医疗大模型应用示范场景征集工作”在论坛上正式启动。

该工作拟遴选和打造一批技术创新优、应用效果好、复制推广性强的医疗大模型标杆应用场景项目。相关领导在论坛现场对应用示范场景的征集进行了全面宣贯。

图 /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信息处处长冯骏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信息处处长冯骏全面解读了工作目标、征集方向、征集要求、政策支持等内容。他表示,希望本次征集能遴选出一批在医疗大模型领域具有卓越创新能力的骨干单位,并期待看到更多前瞻性和突破性的应用场景在上海涌现。

图 / 上海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发展处副处长刘文
上海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发展处副处长刘文在工作部署中表示,在开展此次应用示范场景征集的过程中,将紧密围绕深挖应用价值、关注供需对接、聚焦多元互通、完善产业生态四个核心思路展开工作。

图 / 上海市委网信办网络技术处处长施敏
上海市委网信办网络技术处处长施敏围绕医疗大模型应用服务的安全与合规思考进行交流发言。在面向医院、患者等不同对象,诊疗服务、医院管理、医疗科研等不同场景开展服务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分类履行合规义务,守牢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底线。同时,医疗大模型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伦理先行。
图 / 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副总经理、数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方金武
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副总经理、数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方金武在论坛上详细地介绍了医疗大模型应用示范场景申报流程。此次场景征集要求需贴合医疗健康领域实际需求,对标前沿,在医疗大模型领域内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经过初审和复审两个阶段,最终评选入围的医疗大模型项目拟纳入市级专项课题管理,对后期验收“优秀”的项目,将给予建设主体单位挂牌“示范中心”。

02

医疗大模型向何处去?

重磅嘉宾四大主题共话未来健康

图 /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国际事务研究员杨冰夷
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推动医疗产业进入新一轮的变革。本次论坛重磅发布了 《大模型人工智能及沙箱测试用于全球公共健康的研究简报》 这一成果。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国际事务研究员杨冰夷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伦理和治理等衍生挑战应当被更加重视。未来需持续协商制定有广泛参与、尊重各国文化和包容性的国际治理框架,通过政策上的交流互鉴,实现全球健康产品的更广泛应用。

在“未来医疗”主题演讲环节 ,来自医院、科研院所的嘉宾们共同探讨未来医院、智慧就诊、医疗健康应用等融合生态创新趋势。

图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表示,国际上大模型技术已经在医疗行业产生巨大价值,我国同样将人工智能作为核心战略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山医院以海量数据资产为数据服务基础建设未来医院,并创新实践了元医疗、AI语音导诊等多个医疗服务场景。

图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胡伟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胡伟国表示,基于高品质和丰富的医学大数据,瑞金发布了医学加强的基座大模型,推出了适配应用的语言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并在电子病历生成、体检报告生成、智能咨询、瑞金AI医生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深耕。

图 /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数字健康部主任冯天宜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数字健康部主任冯天宜首先介绍了中国信通院及数字健康业务的相关成果,并系统性地梳理了ChatGPT发布以来引发的大模型竞赛格局。在数据要素赋能下,大模型在医疗服务、患者服务、运营管理、医学科教研、传统医学等多个领域发挥作用,从辅助于人走向主动启智于人。

图 /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MOSS创始人邱锡鹏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MOSS创始人邱锡鹏为大家介绍了大模型技术的演进与健康应用未来。作为国内最早发布的类ChatGPT大语言模型MOSS的创始人,邱教授介绍了MOSS2在打造高效、安全、可信的基础模型和探索实用、多元、复杂的应用场景两方面工作,并展望了其与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未来。

图 / 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雷
新技术也给更多智能应用场景注入想象力。 “智能终端”主题演讲环节中 ,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雷表示,大模型主要依托高性能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和知识库资源这三大要素。复旦大学医学大模型(OTMed)结合了基座大语言模型的理解、生成、推理、创造能力和多模态的生物医学知识,从而增强专业能力,实现生物医学智能问答。

图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