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周文化周报主要关注国外文艺圈、出版界和书店业的大事小情,包括阿尔及利亚拳击手哈利夫的网络骚扰诉讼、雨果奖的获奖名单以及美国原住民作家入选未来图书馆计划等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阿尔及利亚拳击手哈利夫的网络骚扰诉讼
哈利夫因性别争议受到大量质疑,因其在奥运比赛中的表现引发社交媒体上的大量讨论和辱骂。哈利夫正式提起法律诉讼,对象包括马斯克和J.K.罗琳等人。此事也涉及国际奥委会的性别认定和雨果奖的反恐反应等话题。
关键观点2: 雨果奖获奖名单公布
第82届世界科幻大会上公布了本年度雨果奖的获奖名单,包括最佳长篇小说、最佳中长篇小说和最佳短篇小说等。获奖作品涉及科幻、惊悚、恐怖等元素,展示了人工智能、性别政治等热门话题的探讨。
关键观点3: 美国原住民作家入选未来图书馆计划
美国原住民作家汤米·奥兰治入选了本年度的未来图书馆计划,他的作品将在下世纪揭晓。未来图书馆是一个公共艺术计划,每年邀请一位杰出作家创作手稿并储存起来,直到未来出版。这是对文学和诗歌的一种跨越时空的传承和探索。
正文
每个周六,“文化周报”向你汇总呈现最近一周国外文艺圈、出版界、书店业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我们关注阿尔及利亚拳击手哈利夫就网络骚扰发起诉讼、雨果奖长中短篇小说获奖者均为女性作者、美国原住民作家入选本年度未来图书馆计划等内容。
阿尔及利亚拳击手哈利夫
向马斯克、J.K.罗琳等人发起诉讼
近日,奥运期间陷入性别争议的阿尔及利亚拳击手伊曼·哈利夫(Imane Khelif)针对自己遭遇的网络骚扰,正式提起法律诉讼,对象包括埃隆·马斯克和作家J.K.罗琳。随后巴黎检察官办公室宣布,其下辖针对网络仇恨言论的特别小组已对此展开调查。
在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中,哈利夫赢得女子拳击次中量级冠军,成为阿尔及利亚首位获得拳击赛事金牌的女选手。获得金牌后,哈利夫再次声明:“我是女人,我出生时是女人,我生活时是女人,这是毫无疑问的。”“社交媒体上所有关于我的言论都是不道德的
,我想要改变所有人的观念。”
当地时间2024年8月9日,法国巴黎,2024巴黎奥运会拳击女子66公斤级颁奖仪式,阿尔及利亚选手克利夫获金牌。(图片来源:IC)
在本届奥运期间,由于性别争议,哈利夫受到了大量质疑。事情的起因是她在16强赛中仅用46秒就将对手击打至退赛,她的对手、意大利拳击手安吉拉·卡里尼(Angela Carini)赛后声明:“我从未挨过这么重的一拳。”随后披露的消息又指出,在2023年拳击世锦赛中,她曾因未通过性别资格测试而被国际拳击协会(IBA)取消参与资格,但具体原因并未说明。但另一方面,国际奥委会对这一测试提出了质疑,因为在此之前,IBA已经由于腐败、财务透明度和管理问题被剥夺拳击管理机构地位,并被奥运会除名。对于哈利夫的性别,国际奥委会已经做出了认定:“从科学上说,这不是一场男性对女性的比赛。”主席巴赫也在声明中作出支持,“她们作为女性出生、成长,作为女性持有护照,并作为女性参赛多年”。
赛后,以X为首的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大量针对哈利夫的辱骂,指控这是对女性的暴力行为,并随着部分知名人士的转发而逐渐发酵。在马斯克旗下的社交媒体X上,J.K.罗琳称哈利夫为“男性”,并指控她“享受着刚被击打头部的女性的痛苦,以及被他摧毁的人生愿望”,“我不认为这是跨性别,我和许多人都反对男性对女性的暴力成为奥运会项目。”马斯克转发了美国作家莱利·盖恩斯(Riley Gaines)的一则推文——“男人不属于女子运动”,并评论:“确实如此。”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在自己创立的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用大写字母声明:“我会让男人远离女性的体育运动。”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X截图
在一份声明中,哈利夫的代理律师纳比尔·布迪(Nabil Boudi)将这些行为形容为“厌女、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据他透露,除了马斯克和罗琳,特朗普也会涉及调查,“他转发了,所以不论有没有在我们的诉讼名单,他都难以避免将作为起诉的一部分被调查。”
法国《世界报》(Le Monde)指出,在这一系列争论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操纵,例如有人放大哈利夫的照片,强调她短裤上的阴影,还有人解构她的每一个动作,暗示这表明她存在男性生殖器。在广为流传的另一张经过编辑的图片中,哈利夫站在开幕式展示酷儿神祇的背景前,而这也成为了极右翼指责本届奥运“觉醒”元素的缩影,认为这是对传统基督教价值观的攻击。这一切似乎都呼应了巴赫所说的,这些围绕性别产生的争论更像是一场“文化战争”。
这场“文化战争”其实由来已久。在今年六月出版的《另外的奥运选手:法西斯主义、酷儿性和现代体育的形成》(
The Other Olympians: Fascism, Queernes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Sports
)一书中,作者迈克尔·沃特斯(Michael Waters)发现,关于奥运选手的性别争议最早可以追溯到1936年,当时欧洲著名的女子田径运动员兹德内克·库贝克(Zdeněk Koubek)宣布自己将接受跨性别手术成为男性,随即引发轩然大波,一位纳粹运动医生以库贝克为例,提议对所有女运动员进行性别测试,并在当年的柏林奥运会得到实施,于是,任何女运动员的性别都可能受到挑战,不符合历史性别标准的女性将成为攻击对象。这些政策经历了漫长的演变,直到今天依然没能达成共识。
《另外的奥运选手:
法西斯主义、酷儿性和现代体育的形成》
雨果奖公布获奖名单
长中短篇小说获奖者均为女性作者
当地时间8月11日,第82届世界科幻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会上公布了本年度雨果奖的获奖名单。
英国作家艾米丽·泰什(Emily Tesh)的首部长篇作品《孤注一掷的荣耀》(
Some Desperate Glory
)获得最佳长篇小说奖。这部被称为“酷儿太空剧”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地球被毁灭后的故事:17岁的主角Kyr与其余几千名人类幸存者日复一日地为复仇而训练,并与同伴和外星人一起,闯入复杂而奇妙的宇宙之中。《卫报》如此评论这部小说:“这部引人入胜的小说将惊悚的行动与更深思熟虑的内容相结合,同时触及了人工智能、法西斯主义、性别政治等热门话题。”
《孤注一掷的荣耀》作者艾米丽·泰什
美国作家T.金费舍(T. Kingfisher)以《荆棘丛》(
Thornhedge
)获得最佳中长篇小说奖。这部小说是对童话《睡美人》的重新演绎,故事里的精灵既不美丽也不恶毒,为了守护荆棘丛中的公主,她总是焦躁不安,并且会因疲倦而变成一只蟾蜍,直到她遇到了一位穆斯林骑士,帮助她克服了两百年的恐惧,她和公主的秘密才逐渐被揭开。在2023年雨果奖评选中,金费舍就曾凭借另一则改编自《野天鹅》的黑暗童话《荨麻与骨头》获得最佳长篇小说奖。她擅长将黑暗主题和令人不安的恐怖元素编织成看似轻松愉快的故事,并给读者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
美国作家内奥米·克利策(Naomi Kritzer)凭借《没有阳光的一年》(
The Year Without Sunshine
)和《算法让生活更美好》(
Better Living Through Algorithms
)两篇作品包揽最佳中短篇和最佳短篇小说奖。前一篇作品讲述了一场灾难后,明尼阿波利斯的多元化社区团结合作、成功求生的故事;后一篇作品则来自对当下人工智能的想象,作者虚构了一个名为Abelique的应用软件,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它鼓励人们优先考虑个人生活,比如绘画、散步、好好吃饭,甚至会帮助用户欺骗老板,在社会中大受欢迎,但随着软件的推广,由此衍生的隐私争议逐渐扩大,人工智能对私人生活的探知与干预引起了人们的警觉,人们开始思考生活的动力究竟来自何处——自我意愿还是软件的指示?同时,这一软件背后的秘密也逐渐被揭开。
2024年雨果奖奖杯
此外,在
去年的争议事件
中曾被取消资格的加拿大华裔作家赵希然(Xiran Jay Zhao),在本届雨果奖赢得了惊奇奖最佳新作家奖。她的处女作《铁寡妇》(
Iron Widow
)自2021年出版后立刻受到广泛关注,曾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中排名第一,并赢得了该年度英国科幻协会最佳青少年读物奖。
雨果奖(Hugo Award)创立于1953年,是世界知名科幻和奇幻文学奖项。值得注意的是,经历了2023年部分作家被取消资格的争议事件后,本年度世界科幻大会的组织者在奖项公布的同时,也公布了完整的投票统计数据以及一份详细的行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