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写变量的何帆
何帆工作室是何帆博士的团队,以及唐涯、徐远、徐奇渊、张斌、张明和朱恒鹏等共同推出的研究公号。七位新生代学者,风格各异,奇招纷呈。七种武器,笑傲江湖。在这里,培养对中国经济学的品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OL中关村在线  ·  2024机圈热门技术总结:AI入端、纯血鸿蒙 ... ·  21 小时前  
EETOP  ·  中国考虑调查苹果税! ·  昨天  
EETOP  ·  国产GPU成功部署DeepSeek! ·  3 天前  
ZOL中关村在线  ·  尼康Z50II拍摄体验:拍照和视频功能均衡的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写变量的何帆

《变量1》《变量2》《变量3》,哪一本写得更好?

写变量的何帆  · 公众号  ·  · 2021-04-22 17:01

正文


何帆

30年报告


为了准备《变量4》,我把《变量1》《变量2》和《变量3》又读了一遍,读后感和自己原来的印象不太一样。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1



《 变量1 》

著 / 何帆


《变量1》写得太仓促。不瞒你说,这本书是我用十天的时间写出来的。事实证明,只要逼急了,十天也能写出一本书。《变量1》的风格也游移不定,有时候读起来像何帆,有时候读起来更像罗胖,这是因为第一年得到的同事要拉着我,不让我写成学术著作,他们有他们的话术。这是一本妥协出来的书。《变量1》我给打60分,能够及格,完全是因为找到了像极飞、范家小学这样的精彩故事。




2



《变量2》

著 / 何帆


《变量2》基本上就是我自己的风格了。得到同事已经放心了,我不会乱来。《变量2》里面的故事总体来说不像极飞、范家小学那样惊艳。代际革命那一章我很满意,能采访饭圈女孩,对我是个挑战。先锋学校也很牛逼。其它案例相对来说中规中矩。《变量2》的文字我比较满意。开头和结尾自觉很棒。全书的节奏把握得比较好。苟且红利那一章有点遗憾,本来打算亲自去看看阿冒,已经说好了,后来人家不带我去了。混搭时代想说的东西太多,反而被冲淡了。重读一遍,我觉得《变量2》比我原来感觉得更好。文字很干净。我会打80分。




3



《 变量3 》

著 / 何帆


《变量3》原本是我自我期许最高的,但再读有些失望。当然,也有不可抗力。我2020年采访的兴奋点在武汉,大量的素材。原来的设计是,第一章第一节,所有人物全部出场,然后,每一章都有他们各自的故事,直到最后,所有的出场人物都有了结局。可惜,这部分内容出版的时候删掉了。那里面有些故事,放在2020年亲身体验的背景下,很容易泪目的。修改后的书稿,读起来就不流畅了。气口不在,别别扭扭的。《变量3》的观念最大气,我很得意自己能想出本土时代、本土创新、本土意识等看似平淡却颇有深意的词汇。但有些内容没有铺开,点到为止。遗憾的是,抽掉了武汉故事,《变量3》里的其它故事就没那么光彩夺目了。还有不足之处是,有的地方议论多了,有些牵强。要是完整的文稿,我给打80分。以现在出版的书稿,手宽一些,给个75分吧。




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