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资报告
探寻变革之道 打造阳光国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600837终止交易 老牌券商海通证券落幕 ·  15 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县域市场抢增量,品牌为何选择拼多多? ·  22 小时前  
第一财经  ·  年薪百万!DeepSeek,持续刷屏! ·  昨天  
有限次重复博弈  ·  在客家和潮州人的传统中,正月初七的饭桌上少不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资报告

深化改革强功能 创新发展添活力——第九期“现代新国企”研讨会在杭州举办

国资报告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12-18 18:30

正文

文 · 本刊记者 孟圆
进入新时代以来,现代新国企作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市场主体,正在通过改革创新为增强中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提供坚实的支撑。如何以改革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如何以科技创新开辟增长新曲线?如何用好新媒体和新技术赋能新闻宣传、做好政务传播?
围绕上述问题,2024年12月12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指导、《国资报告》杂志社主办、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九期“现代新国企”研讨会在杭州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深化改革强功能,创新发展添活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中心工作,倡导和推动中央企业以改革创新为内生动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央企业的管理者、国有经济和新闻传播领域的专家,以及相关国资国企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论坛。

深化改革强功能
为什么要建设现代新国企?
改革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永恒课题。建设现代新国企,离不开改革的全面深化、持续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一开始,实际上就是朝着建设现代新国企的方向努力的。当前进一步强调现代新国企,为的是让国有企业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竞争环境。”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表示。
“新发展阶段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国企,传统国企不能完成这个使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东北国有企业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政认为,此前的国企改革主线更多着眼于解决国企自身问题,但今天要在进一步解决好自身问题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国有经济对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特别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保障作用,因而更加注重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
央企专职外部董事吴献东认为,建设现代新国企,央企要时刻对标“强手”,更要有跳出本行业着眼国家安全战略的站位,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超预期的贡献。在军工、能源、交通等行业的国有企业更是首当其冲。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创新性实践,中国绿发始终肩负着探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新路径的重要使命。”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职工董事、工会主席孙文燕表示,中国绿发组建以来,瞄准“双碳”目标,以深化改革为经,以绿色发展为纬,编制出一幅涵盖绿色能源、幸福产业、低碳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板块,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什么是现代新国企?
黄速建认为,现代新国企是由国有资本控制的、符合新发展理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独立市场主体,是一种反映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组织形态。
“其主要特征,一是价值理性前置,并且和工具理性协同平衡;二是实现发展范式的转换,从原来主要依靠要素的大规模投入实现高速度发展的方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范式,或转变为高质量的高速度发展范式。”黄速建表示,从经济层面来说,高质量和高速度很难兼容。但是在企业层面,千万不要用高质量否定高速度。“如果实现了企业跟制度、环境共同演进,通过整合重构企业内外部资源、变革的战略,获得跟企业发展环境相匹配的异质性的动态能力,现代新国企是完全有可能实现高质量的高速度发展。”
如何建设现代新国企?
“改革很难在内部自然发生,尤其一些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其变革往往需要外力推动,在中国是这样,在美国也是如此。”吴献东认为,要对标“强手”,央企董事会要先行动,董事多学习、多研讨,才能有能力推动企业变革。
“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和国际标准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和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促进国有企业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增强核心功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李政说。
中国绿发因改革而生,由改革而兴。企业组建以来,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子企业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协调运转机制,持续推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加强前瞻性改革发展谋划,建立健全战新产业改革攻坚及创新体系,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青松计划青年干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动力。
诗画江南,活力浙江。浙江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顾涛表示,浙江国资国企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接续实施了全省国企改革“1+6”行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杭州区域综改试验、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制约国企活力效率的突出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在全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获评A级,杭州区域综改有三项成果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标志性成果清单。
目前,浙江国企承担了全省约80%的天然气供应,约75%的保障房建设和旧区改造,约70%的高速公路和铁路投资,70%以上的自来水供应和污水处理,50%以上的公共交通,并在服务共同富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科技创新开辟增长新曲线
如今,科技创新的斜率越来越陡,颠覆式创新越来越多,企业要想基业长青、成为百年老店,越来越难。但是不创新就会加速出局。
“在这一轮的工业革命当中,创新的作用比前几轮更为重要。”黄速建说,建设现代新国企,要通过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平台的建设实现产学研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创新;要制定标准、保护知识产权;要推进全球创新资源整合等等,实现动力转换,打造高自我驱动型的企业。
李政表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激发保护企业家精神,将现代新国企加快打造成为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行业技术领先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未来产业,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重要作用和创新投资的引领示范与带动作用,进一步成为国家战略科技支柱力量、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
在浙江,一批填补空白、引领未来的原创技术突破初步实现。据顾涛介绍,浙江省国资委出台了《加强科技创新激励保障一号文件》,开展国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行动,建设能源与碳中和浙江省实验室、飞机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2024年的目标是确保全省省属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年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实践中,中国绿发坚持创新领先,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头等大事,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创新生态,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落位多个示范项目。比如,青海液化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入选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同步电压源友好并网技术列入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同时,积极拥抱AI,开发构建AI+新能源等行业模型,推进以泰山模型群为底座的AI总部建设,创造更加智能的新兴产业生态。
“创新会带来创造性破坏。央企通过创新进入新领域,必然伴随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吴献东说,近几年,央企董事会风险决策事项逐渐增多,国有企业董事会要从一般被动审议经理层上报项目,向主动推进经理层改革创新转变,尤其在推动央企集团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方面,董事会要发挥更加主动的作用。
吴献东认为,为打造第二增长曲线,需要包容创新风险型董事会,外部董事与内部董事要共情、共振、共担创新风险。同时,包容创新风险,也不能盲目冲动,更不能有从众心理,要以做足功课为前提做决策。外部董事要主动作为,发挥内部董事难以发挥的“特殊作用”,做出前瞻性果断决策。

坚持创新表达传递价值
国有企业是践行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主体。近年来,国有企业努力提升在新时代下做好正面宣传的“质”和“效”,以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讲好品牌故事,助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讲好自己的品牌故事,一方面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做好国际传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路径。”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韦路分享了讲好中国品牌故事的八大策略,包括多元主体、共同价值、识别系统、微观叙事、文化基因、国际表达、社会责任、平台生态。
“当国企走出国门进行国际传播的时候,要以人为本、以小见大、共情传播。”韦路认为,中国故事“走出去”,要更多用微观叙事替代宏大叙事,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展现国企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过程当中发挥的作用和担当。
“浙江宣传”政务新媒体诞生于话语之变、格局之变、攻守之变的舆情发展格局之下,在短时间内做到既有质量、又有声量,成为政务新媒体号的运营标杆。
“要发挥好新型的主流新媒体高举旗帜、引领舆论的作用,对于一些大事要事、敏感事件、舆情事件、群众关切的事情甚至是困惑的事情,力争在第一时间提供信息增量和价值判断。”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宣传”编辑部副总编辑郑梦莹总结说,要把引领人心的工作做到网上,发挥以点带面的广泛联动性,把与群众的贴近性做到极致,以破“心中贼”的魄力刷新自我。要把难懂的理论进行学习、吸收、内化、输出,进行正面报道的时候,尝试与传统主流媒体做到差异化的呈现,让内容更加可亲可感。

end


推荐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