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
——花丝镶嵌
定陵出土的金丝蟠龙翼善冠,为明万历皇帝的皇冠。此
冠重826克,构思精巧,选材珍贵。
当然,其贵重之处并不在于其含金多少,或者可以说,恰是因为它的“轻”才让我们
只能用叹为观止,巧夺天工来形容!这顶金冠的每根金丝只有0.2毫米,通体没有任何衔接的痕迹,如轻纱薄透,又似蝉翼轻盈,宛如天降神物,精妙绝伦,堪称无价之宝。
这顶金冠采用的正是花丝镶嵌工艺
。
花丝镶嵌是一门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宫廷技艺,是世界贵金属加工的巅峰技艺。它
分别于2008年、201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花丝镶嵌工艺又名细金工艺,由于用料奇珍、工艺繁复,向来被称为
“燕京八绝”之首
,其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的金银错工艺,后经历代改良发展,在明代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尤以编织、堆垒技法见长,常搭配点翠工艺,巧夺天工,雍容华贵。
花丝镶嵌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传统手工技艺,起源于春秋,发展于汉代,鼎盛于明代。它是古代皇家御用工艺,也是中国古代的“奢侈品”。
明代花丝镶嵌集传统花丝、镂雕、錾刻、镶嵌技术之大成,极尽奇巧细致。
明·嵌宝石葵花形金簪
首都博物馆藏
到了
清代,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花丝镶嵌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分为实作、镶嵌、錾作、攒作、烧蓝、点翠、包金、镀作、拔丝、串珠等11个专业。
清·金瓯永固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花丝镶嵌堪称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顶级古艺,它的工艺虽古老,但其精致、细腻、华丽的特色代表了传统工艺与珠宝文化的巅峰境界。
花丝镶嵌包含了“花丝”与“镶嵌”两种工艺:“花丝”是用金银做原料,拔成丝,编结成型;“镶嵌”是把金银薄片捶打成形,把珍珠宝石嵌进去,制成装饰品。
花丝镶嵌的基础是花丝,原材料为金、银、铜等贵金属,需经过十几次拉制得到所需的细丝,之后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造型,将其制成各种形状款式。
“花丝为骨,镶嵌为饰”。花丝之后,更需妙手镶嵌。
用挫、锼、捶、闷、打、崩、挤 、镶等技法,把金、银薄片锤打成器皿,然后錾出花纹图案,再将金属片做成精致的托槽或爪子形凹槽,将珠宝玉石等镶嵌后做以点缀,再组合在一起。
每一个步骤均需熟练而严谨的工艺技巧,稍有差错,整件作品便将前功尽废。
在古代匠人心血浇注下,花丝镶嵌
独领中国
宫廷技艺
制高点
,是活跃于紫禁城深处的最美记忆。
如今,
这一旧时皇室瑰宝穿越
历史长河,结合现代审美与艺术的新鲜血液
,
成为
当
代人梦寐以求的“
传家宝”之一
,更
让世界感受来自中国的华贵璀璨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