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1:
小时候被孤立的心理阴影,这辈子还能散去吗?】
问:巴赫姐,不好意思又来耽误你时间,想请教你一个问题,我高中的时候被全班同学孤立过,留下了同学之间对看手机比较敏感的问题,还有同学之间看我的眼神,很害怕我的表情让他们猜到我想什么,总觉得是他们针对我。
现在已经4年过去了,目前上大学,有时候感觉自
己很难受,向得了不治之症一样。自己敏感的性格还能好转吗?这种状况还能改过来吗?好心累,谢谢啦~
答:问你一个思考题:一杯清水里,滴进去了一滴墨汁,清水变浑浊了,怎么样才能让这杯水重新变得清澈?
—— 其实,方法很简单,
我们只需要继续往杯子里加清水就可以了。
如果杯子不够装,就换盆子;盆子不够装,就换池子;池子不够装,就换江河,江河不够装,就换大海。只要持续不断地往里面加清水,只要清水的力量足够大,总有一天,那一点小小的墨汁会被消解到近乎于零的程度。
我们在人生早期受到的一些心理上的创伤,情绪上的伤害,别人对我们的排挤孤立,指责贬损,就像墨汁一样,难免会在我们心理留下一些阴影和印痕。
遇到这些事的时候,不要急,不要怕,我
们还有爱自己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去结交真心尊重我们的朋友和伴侣,我们还可以去创造我们美好的人生价值。
你每多做一件为自己的生命河流“加清水”的事,那个墨汁的影响就会淡一点——
你每多爱自己一分,那个阴影就会消除一点;你每拒绝一个你不想做的事,每远离一个不尊重你的人,你的生命河流里的清水就又多了一点。
如此坚持一年,两年,十年,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强大而幸福的人,而之前的那点小墨汁的影响,总会烟消云散的。
反馈:很感谢你能这么用心回复我,真的很感谢,希望你一直坚持做公众号下去!加油!
(注:这个清水寓言是我的心理老师郝敬红告诉我的,这个寓言曾经在我最孤立无援的时候给了我一棵救命稻草,让我在无法从家庭及外界获取心理能量的状况下,自己给自己加了第一脚油门,硬是从低谷里爬起来了。
借着这位读者的问题,我把这个寓言传递给大家,受到委屈打击时别着急,别害怕,自己给自己的生命河流加清水,持续地做正面积累的事,你的生命之河一定会重新变得澄清明亮,生机勃勃。)
【提问2:
父亲欠债,怕拖累男友,我该分手吗?】
问:巴赫,我家里由于父亲爱赌常年欠债,我交了男朋友,对方家庭条件不错,我觉得如果以后结婚的话会拖累他,想提分手。我现在心情非常的压抑,不知道怎么去排解?你可以给我一些建议吗?
答:和自己内心核对一个问题:你爸爸赌博欠债,他将来要向债主还钱,这件事是他的责任,还是你的责任?
—— 你可能潜意识里会回答“这是我的责任”。
但我想告诉你的是,其实这不是你的责任,这是他自己的责任。
赌博犯法,犯法了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不是你教唆他犯法的,是他自己选择的,所以这个后果也应该由他自己承担,而不是你去替他承担。
如果他每次做错事最后都有你擦屁股,那他心里就永远有退路,永远也无法戒赌,最后发展为他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你,榨干你,拖垮你。
所以其实我是建议你一开始就不要揽这个责任,就算冷血一点,心硬一点,也不要开这个口子,你一旦开始帮他堵窟窿了,今后你就会把自己完全搭进去,而他也无法得到成长。
如果你现阶段心里承受不了自我道德绑架这一关,总觉得他毕竟是自己的爸爸,还是得多多少少帮他一点,
那么请你一定设置好【底线】!
比如,一年最多拿你工资的5%去帮他还债(具体的比例和数字由你根据自己的承受力设置),底线设置好以后,最多一年就给他这么多,更多的就没有了。任凭他再怎么哭怎么骂,你都不要再多给了,这样至少可以保证你将来的生活不被他拖垮。
反馈:我好像确实把所有债务潜意识里揽到了自己身上,压力非常大。谢谢巴赫提点,心理负担会少很多。
【提问3:讨厌别人问我“感受类”的问题,该怎么避免回答?】
问:亲爱的巴赫,怎样面对别人“提问感受”的问题?比如说“哎你拿了奖学金心情怎样啊?” “饭好吃嘛?” “你还看这种视频那?”——我不知道怎么接这种问题,心里也会下意识想要回避这种问题。其实最想回的是“不要问我,不要cue我”。但这种话肯定不能说嘛,就很苦恼。
答:你讨厌被问感受类问题,
本质上是,你和提问者的关系不够熟,还没熟到“愿意跟她分享我的感受”的地步。
因此,你不想在这个人面前过多地自我暴露。
那被提问了之后怎么回应呢?——使用【转移法】,把话题转移到对方身上就可以了。
措辞参考:
甲:“你得奖学金啦,有什么感受啊?”
乙:“没什么感受,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呗。哎对了,我看你朋友圈发了去日本玩的照片,怎么样,日本好玩吗?” 。
甲:“饭好吃吗?”
乙:“还行吧,我比较喜欢吃汤汤水水的。哎对了,我看你平时都不怎么吃汤面,你是南方人吧?南方人好像吃米比较多?”
甲:“你还看这种视频呀?”
乙:“我喜欢看鬼畜你很惊讶吗?听你这意思,你是不喜欢看鬼畜了,那你平时喜欢看什么?”
——就这样等价转换话题就好了,她挖你一勺,你也挖她一勺,把话题转回到她身上,你就不必暴露自己了。
答:啊,谢谢巴赫姐,其实我在您这儿学了好多,然后渐渐发现我真的不擅长反问,这应该是个很好的技能!我会好好学习的。
答:哈哈对,专注力强的人会比较不擅长反问,因为这类人会更愿意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自己手中正在钻研的事情上,没那么多闲心去好奇别人。出于维护自己边界的考虑,我们有时候也得刻意练习一下语言防御技巧。
【end】封面人物:焦俊艳
我的书
《不做情绪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