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自12岁起在青楼卖唱的清倌人。
一位15岁逃离青楼嫁入豪门的年轻女孩。
一位29岁逃离豪门的阔太太。
一位35岁白手起家创业的乱世红颜。
一位文革期间被关5年监狱,70岁才出狱的爱国女性。
一位终年97岁,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耄耋老人。
她是董竹君。
我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董竹君,但你一定听说过赫赫有名的上海锦江饭店。董竹君是锦江饭店的创始人。
“锦江饭店是中国第一座国宾馆,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的发生,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在这里发表,意味着中美关系的破冰;解放前,锦江饭店是中共的地下联系站,毛主席最爱锦江的红烧肉;张爱玲曾经在这里构思过不少的文学作品;上海滩的头面人物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都曾经在锦江享受了最后的辉煌。"
一个人一生中,如果曾经拥有以上所有经历中的某一种,大概已经值得被记录。可董竹君,却拥有了上面所有的经历,那么大概只有”传奇” 两个字才配得上董竹君了。
这本自传让我感到震撼--震撼于董竹君波澜壮阔的一生,震撼于芊芊女子可以称王的霸气,震撼于她始终不忘初心的坚决。
我曾踌躇是要以时间顺序来记述,还是以董竹君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记述(如婚姻,事业等方面)。我最终决定以时间顺序来记述,因为这正是传记的魅力所在,它记录了一个人的成长史。由于董竹君是个女性,如果分为婚姻事业等记述,难免引起读者带着有色眼镜,先入为主的去了解董竹君其人。
董竹君1900年生于上海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是人力黄包车车夫,母亲由于性格要强,一直无法在任何一个主顾家长时间工作,平日靠打零工补贴家用。
虽然家境贫寒,父母却从未放松对董竹君的教育。一直送她去上私塾,希望她可以有文化有见识,将来不用再靠卖苦力为生。
董竹君一家虽然久居陋室,母亲却一直勤俭持家,虽然房子破,却始终保持干净整洁。
到董竹君12岁那一年,父亲因积劳成疾,家里很困难,拿不出医药费。董竹君为孝敬双亲,同意被卖到青楼卖唱3年,帮助家里度过困难时期。董竹君唱功好,人漂亮,一到青楼就成了最红的姑娘。可她不笑,也无法开心起来。她恨自己的人生多舛,为何富人就可以来青楼花天酒地,而她的父亲却连病都治不起,自己还要在青楼卖唱,整日因唱歌太久导致嗓子又哑又痛,还没有人怜悯,只因自己是红姑娘,才多少得到了青楼老板娘的一丝尊重,没吃太多皮肉之苦。
(上图是董竹君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照相,她当时刚被卖到妓院不久。董身穿当时时髦的黑纱透花夹衣裤,蚌壳式衣领,窄窄的裤脚,大开襟的下摆,紧口的黑缎鞋,鞋面打了一个花结。头发梳成当时最时髦的刘海剪刀式,辫根上扎着鲜红的粗丝线。手腕上带着一对水金花式手镯。可以看到,董竹君被成为小西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3年期限很快就到了,青楼却没有放人的意思,因为董竹君可以为青楼赚很多钱。不仅没打算放人,还盘算着把15岁的董竹君的初夜卖个好价钱。
董竹君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在此时出现了。比她大12岁的夏之时,辛亥革命元老之一,出身豪门,胸怀天下,常与革命同僚来青楼借青楼的掩护商讨国家大事。
(意气风发的四川督军夏之时)
夏之时爱上了董竹君,常真诚的关心她的生活起居,未来打算,读书与否。董竹君也渐渐的喜欢上了夏之时。年仅15岁的董竹君,在等到夏之时父母之命的原配去世之后,才同意与夏之时结婚,并在婚前提了3个条件。
条件一,不让夏之时出钱为她赎身,避免日后吵架夏之时不尊重她,说她是被买来的,这是她接受不了的。董竹君后自己逃离了青楼与夏之时私奔。
条件二,一生一世只有她一个妻子。
条件三,送她去日本读书。
彼时的夏之时,想必是真心爱慕董竹君的。他一一应允了董竹君的条件,并挨个实践。
你以为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不是的。好戏才刚刚开始,看一会,你会发现这是纨绔子弟与落难女王的故事。后因派系斗争,夏之时官场失意,变得颓废,并染上了烟瘾。数次家暴董竹君,还曾将她从楼梯上推到地上。他也不尊重董竹君的父母亲,还曾听信旁人言语污蔑董竹君的父亲偷东西。董竹君本就要强独立,接父母到夏家后,除了住宿外,并未给父母拿过夏家半分钱,都是从每月夏家拨给自己的生活费里省出来赡养父母的。
董竹君生肺病在别院住了3个月,夏之时竟一次未曾探望。
夏之时与董竹君在子女教育方面也有很多冲突,他认为女孩子不需要读太多书,嫁个好人家就好了,可是董竹君却坚持女儿们必须读书,受到良好的教育。
种种矛盾,董竹君29岁时与夏之时离了婚。净身出户。夏之时承诺的给女儿们的赡养费与学费却从未兑现过。
(他们唯一一张全家福,从左至右是,大女国琼、二女国秀、夏之时(手中抱着夏大明)、大侄女国贞、董竹君、四女国璋、三女国瑛。)
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毫无生活来源的弱女子,竟有如此勇气,净身出户,毅然承担起照顾双亲,养育及供4个女儿上学的重担(董竹君的儿子是后来才得以与她团聚的),只因为对自己的婚姻感到失望。这样的勇气与底气,都让我肃然起敬。
离婚后的董竹君,通过典当一些首饰与衣物,做低端劳动,勉强的维持着7口人的生活。最困难的时候,要靠大女儿国琼外出教钢琴度日。
那时的辛苦,可从下面几段文字中读出来。
母亲嘴里总是叽哩咕嗜一大堆,边拍边说:“怎么办?这样的生活,携老带小,可怜你什么时候才有出头日子?我和你父亲俩都已六十多岁了,苦了一辈子,到今天还没有出头,好容易盼到你嫁了个好丈夫,我俩以为有了依靠,老来不会再吃苦头了,哪知又弄到这般地步。不离开四川多好,大家少吃些苦。唉!不过话要说回来,你那个丈夫,表面上看待你满好,可是他的脾气一来,那种压人的男人的神气,确也叫人难受。”她又接着叹口气说:“穷人和有钱有势的人做夫妻总要受气的。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金簪子和他说你父亲偷鸦片的事情。多么侮辱人啊!”有时她又说:“过去,你父亲拉黄包车,我做佣人,你被押进堂子卖唱,弟弟妹妹因为没有钱治病,个个都死掉。开不出伙食只好挨饿,付不出房租只好挨人骂,高利贷借来的钱三五天就加一倍,把人都要逼死,卖的卖尽,当的当光,我们吃的这些苦头向谁讲?”母亲经常这样七说八说的借此发泄她满腔的怨恨。我听得难过,从不去接她的话。父亲又继续哭着说道:“可怜你娘,前几天她向我要几个铜板买个香瓜吃,我因为怕第二天小菜钱不够,竟没有给她。”我笔至此,能不泪流满面!
母亲去世后,父亲因为孤寂,加以穷困,忧虑成疾,经常生病。我虽靠借卖尽力给他医治,父亲结果还是病重卧床。当时又没有钱请医生来家医治,每次都只好扶着他挣扎着出外就医。
后董竹君得一日本华侨帮助了启动资金,凭借自己的聪慧头脑,与在夏家时办厂的经验,开办了红极一时的锦江饭店。高标准,严要求,敢创新,更是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巧妙地周旋于权贵如杜月笙之间。
董竹君利用锦江做掩护与经济来源,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也帮助了很多人。
建国后,为响应党政府号召,董竹君无偿将锦江捐献给了政府。董竹君在自传中说到,很多人以为她是富翁,其实不是的,她后来的生活多靠国家给的一些补助及儿女们的接济过活,并不是富翁。将锦江捐出后的董竹君,当时在上海租房住(她的豪宅因为要支持不在正轨上的锦江被卖掉了,那时她被困菲律宾3年,回来后锦江被当时她拜托的负责人经营的一塌糊涂)。后来便搬去北京与女儿同住。
因为对革命做出的种种贡献,董竹君当选政协委员及人大代表,继续全心全意的为人民谋利益。
(1951年北京全国政协会议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 )
65岁,董竹君因文化大革命被关监狱5年之久,盖过发霉的被子,一个月洗一次澡,住在冬天没暖气的屋子里,受尽了身体与心灵的摧残,留下了一身的病根。但她始终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力,直至出狱,平反。
阅读过程中,我始终为董竹君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下面说说几点让我印象深刻的。
在所有女子的脾性里,我以为最为吸引人的便是大气,是宽容,不斤斤计较,这样的女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可以安然自处,活出自己的样子来。也可以让在她身边的人感到愉悦轻松。她们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时一刻的羞辱与误解,在艰难的时光里依旧种出整片花海。
有两段话足以看出董竹君的宽大胸怀。
面对曾经欺侮她,甚至动手打她的债主,她选择了原谅。在以后悠悠的岁月里,这位债主始终是董竹君与其子女们最好的朋友之一。
我之所以不记旧恨,主要是因为我当初和她来往时间不久,和她交情不深,她不了解我。居然能慷慨借给那么多钱救我燃眉之急,这是很难得的。再者,当我被捕入狱,她曾一度给国琼女二十元开支伙食。我还不出债是自己的过错,哪能见怪别人呢?虽然她做得也过分了些,但是也应该原谅她,她到底还是一个好心肠的人。所有这些都是我和她始终维持交往的原因。古训“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我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下文中的夏述禹是夏之时前妻的儿子。
“我自与夏之时离婚后,几十年来和他家人之间彼此从未有过书信往来。在1951年,有一天,忽然收到夏述禹来信,叙述夏家变化很大:大伯父、四叔、堂兄都因犯罪处决,父亲亦不例外;我妻张映书被判无期徒刑,我则失业。先是扫地出门,人民政府查实我无罪,特予照顾命令回屋挤住下房。现在我一贫如洗。我和显达、显扬、显瑛、显杰、显斌、显漠、显华,男女七个孩子的生活、学杂费等毫无着落,坐而待毙,不得已特求母亲资助……。 我看完来信,真是生气。想当初,我可怜他失去生母,很疼爱他,养育他成人成家。可是我和他父亲离婚后,他竟从未给我一字!我把信往书桌上一丢。但这事老在我脑中盘旋,夏述禹是怕父畏妻的忠厚人,七个无辜的孩子可怜……,我若能帮助一把,既可解决其一家老小生活,亦为今后国家建设培养人才。转念之后,当即汇去三百元(好像是这数目)。此后,每年照汇生活费、学费达三年多。继因述禹已有工作,长子显达已读完大学,彼此商决停止协助。
无论是乱世离婚,放弃豪门生活,还是以后艰难的岁月里,董竹君冒险去完成的很多党的任务,还是在菲律宾回国的船上遭遇的生死一线,董竹君一生里都遇到过很多个艰难的时刻。在不知前路如何的情况下,董竹君总是敢于不计后果的放手一搏,不坐以待毙。
文革期间被冤枉,在狱中受到非人折磨的董竹君,写到:
“我回到号房,照例坐在床边摇摆两腿,望着号门心乱如麻!怎么也想不通,到底为什么问题被拘留!为运动吗?谁在害我呢?左思右想,始终得不到答案。这些人哪像共产党的干部!说不清,讲不明,究竟要把我搞到什么地步?体弱的我受得了吗?又想到家里孩子不知自己的母亲在何处,她们一定比我还要焦急哟!越想越火,唉声叹气有何用?自己不是没有经过沧海桑田和大风浪,何惧之有?!何况抚心自问,又有何愧?人,往往因为对事物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坚强的意志,失去信心和希望而消沉。我就此灰心吗?向困难低头吗?不,我应该像过去一样,跌下去,站起来!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敌人要你死,你就偏不死!”话虽如此,但不知往后还会发生什么?我该怎样去抵挡这股逆流,度过如此凶险的难关?怎样保护自己呢?唯一的办法是将自己的大脑“真空”起来,一如以往所遇,任凭它浪涛滚滚,冲击淹没,听之任之!静以待之!
我突然觉得自己有时的优柔寡断,思前想后是很可笑的事情。即使面对生死大事,董竹君都敢放手一搏,勇往直前,更何况在和平年代,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做一些事情,总比裹足不前要有所收获。
从今天起,我决定做个勇敢的人。
除了拥有勇气,董竹君做事并不使蛮力,她非常智慧,可以圆融的把事情处理的恰到好处。举一例,解放前,一名国民党军官追求她。董竹君的政治倾向是帮助共产党,为了不得罪这名高官,又不暴露自己的政治倾向,董竹君提出如果高官离婚她就与这名高官结婚,一夫一妻是董竹君一直以来追求的。这名高官很难办,因为现夫人未做错任何事,且娘家也有一定势力,所以一直两难。
“由于我的态度始终温和而又坚持这一条件,因而他并不疑心我不愿意和他结婚而恼羞成怒,他也许认为无非是条件问题,而这条件又是合情合理的,不能见怪于我,于是他只好知难而退,不再纠缠了。
类似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此处便不一一列举了。
董竹君在开办锦江,经济条件转好之后,曾多次对需要的人施以援手且特别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考虑。
“有一天国琼从学校回家,告诉我一件事,她说:“中午在学校饭堂吃午饭,听邻桌饭台上的同学中,一位叹气地说:唉!不知如何是好?下学期的学费付不出,只好停学。我正在用饭,忽然听到这番话,心里很难过,饭也咽不下去,把那不相识的新同学望了一眼,又打听了他的姓名。我想妈妈一定肯帮助的。”我俩商量好:为了保持他的自尊心起见,把款子放入信封内,说明是学费而不注姓名。国琼在次晨将它偷偷地放到学校收信的门房架上。中饭时,只听得这学生高兴地和同桌上人讲:“真是奇妙的事,居然有人把钱送来叫我付学费而却未留姓名,无法感谢。
(1914—1918年在日本留学期间董竹君与大女儿国琼)
在董竹君的自传中,董竹君曾多次提到在菲律宾,日本以及文革监狱中帮助过她的人们,有些她有机会感谢,有些却再没有机会了。她都铭记在心,常怀善念与感恩之心。坎坷的经历并没有把她变成另外一个人,反而磨练了她的心性,成就了她。
董竹君当然也是有缺点的,自幼的磨难以及继承了母亲刚烈的性格,让董竹君少了一些女性的柔美,内心深处从不甘于人后,凡事要强,吃了很多不必要的苦却也成就了她坎坷但精彩的一生。谁能分清楚这到底是缺点,还是优点呢?
我想这本《我的一个世纪》值得每个人都读一读的书,尤其是女孩子,更应该读一读。
书中不仅仅有董先生的传奇经历,更有世事沉浮,悲欢离合,人性的善与恶。此处文字记录下来的精彩,不及原书的十分之一。
我从不欣羡生来就有一手好牌的人,毕竟拿着一手好牌还无法达到甚至超过父辈的成就,本来就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懒惰的一种表现。这些人,无论取得多高的成就,都不足以得到我发自内心的敬佩,因为优秀,是某种程度上这些人与生俱来的属性。当然,一个生来优越却又比普通人还努力很多的人,也是非常值得被尊重与认可的,但我不会敬佩。
我真诚的敬佩每一个拿了一手烂牌却玩出花样的人,因为这些人取得的每一点每一滴的成就,都折射出他灵魂的光华,折射出这个人自身的能力,他傲然的屹立于天地之间,自信,只因自己,不因外物。如果这个人同时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还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那便真是人间难得的稀世珍宝,可谓修行圆满。在我眼里,董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是个传奇,永远的传奇。
(晚年的董老太太)
有些女子如水,水滴石穿。
而有些女子如硫酸,具有腐蚀性,她把她的生命雕刻成她想要的样子。
审稿:王十一
排版:Amor
图片: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
-End-
本文作者琉璃灯,拾书小记常驻作者,一个以文会友的奇女子。
猜你还想看
▼
更多作者的原创文章
可以直接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