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暴哥整理
近日,投资大师段永平在自己的母校浙江大学,与师生进行了一场长达90分钟的深度交流,给年轻人做了一个精彩的投资、人生分享。
段永平是谁?
暴哥不多说,大家也都了解。他是巴菲特的忠实信徒,创办了小霸王游戏机和步步高学习,也是OPPO和vivo手机的联合创始人。
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个杰出的投资者。他投资了拼多多、网易、极兔等中国知名企业,也投资 了拖车租赁公司UHAL、美国电气巨头GE等优质公司,并获得了巨额回报。
比如,3.5美元的买进UHAL,日后涨到了100美元以上;0.8美元买入网易,持有长达15年,期间涨幅超过100倍;08年金融危机时大量买入GE,两年后卖出,赚了上亿美元。
他还培养了四位出色的弟子,分别是OPPO的陈明永、vivo的沈炜、步步高的金志江和拼多多的黄峥,都是商界数一数二的人物。尤其是他的门徒
黄峥,那可是当今中国电商领域,拳打马老师、脚踢东哥的响当当的人物。
段永平在商界的引领力,可谓是第一人,远超双马。最重要的是,跟着他的小弟都发财了。
今天,暴哥将这次交流的17000字的文字稿,提炼其中核心要点,以便大家学习。
关于投资:
-
投资的禁忌是不能用你自己需要的钱,去赌你不需要的钱。一年赚个10%、20%,挺好的。但你搞一个500%回报,但可能亏光光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做?投资做得好的人都是很慢的,敢于尝试要看怎么个尝试法。“100块钱赚到2000多块钱,我就走了。但是我可以重复这件事吗?我不能。我当年投网易也是几个月赚了二十几倍,而且我是全仓的,人家说你真厉害,你再来一次!我说这个不会,因为你碰上了。
-
投资前要深入分析企业商业模式和未来现金流,预估盈利性。不喜欢靠信息差投资,投资不是零和游戏,应注重企业本身价值,而非短期投机获利。
-
投资时不会快速判断公司是否值得长期投资,需基于对企业、生意、产品多年的理解。不要怕错过机会,关键是不踩雷,踏实做该做的事,不能一味追求挣快钱。
-
像巴菲特和芒格这样的投资高手,他们并不怕错过一些机会,更重要的是不要踩雷。部分投资者缺钱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想赚快钱的心理。
-
价值投资不等于长期投资。投资时,要看商业模式、未来的现金流,确定能挣钱才敢投,生活要生活,看长远,找到好公司就持有,这样才能愉快。
-
发现错误要立即改正,买错股票要立即抛掉。每个人需要自律,发现错误要立即改正,股票也一样。
-
信息差对炒股没有太大影响,投资不是零和游戏,而信息差就是零和游戏,用信息差提前赚钱,或许有点不道德。
-
经济不好的情况,好公司的小日子依然过得好,贵州茅台,腾讯控股,我们公司,我们公司要买茅台能买到的量依然很小。
-
投资没有别的办法,巴菲特的芒格活动的多好,投机的人生意很惨,个人生活也很惨。
-
明知高风险还去做,脑子坏了。
-
做对的事情,抵制短期诱惑。
关于创业:
-
大学生不要盲目创业,不是走投无路不要轻易选择创业。创业成功率极低,且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要有强烈的想法和明确的目标。
-
好的赛道应具备高毛利、产品差异化大的特点,低毛利的赛道绝非好选择。创业者必须投身于自己有感觉、感兴趣的领域,才能在艰难的创业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持续的动力。
-
若重回20岁,可能先找份工作享受人生,创业成功率低。若要创业,选择合伙人标准是能沟通、看本质、想长远,做对的事并把事情做对。
关于学习生活
-
学校主要培养学习能力,对新事物有兴趣就不会恐惧学习。AI可提升效率,但在学术研究中要谨慎使用。面对新事物应主动学习并选择性吸收,只要不恐惧、有信心就能掌握新事物,学习要注重本质和长远影响。但不必追求学习所有新东西,应学习自身需要的。
-
重视健康,建议年轻人养成运动习惯,注重拉伸,自己也通过睡觉、泡澡、拉伸和物理治疗等方式放松身心,认为健康是生活质量的保障。
-
时代变迁,工具改变,但学习方法的基本要素不变,运用AI可提高效率,学术研究使用时需谨慎。做决策要有长远眼光,考虑5 - 20年后的影响。
关于商业
-
好赛道不会进入低毛利,低毛利往往是商业模式差、产品差异化小的产品,创业者不应涉足。创业要选自己有感觉的事,比如因自己爱玩游戏所以做游戏。
-
创新其实是在弥补需求上的不足,差异化不是简单的不同,而是满足用户需求。模仿和创新之间没有冲突,没有一个创新的例子不是从模仿开始的。
-
我觉得苹果的生意模式,主要是iPhone,比可口可乐要好。
-
我对AI的看法简单来说就是不明觉厉,我确实觉得它厉害,但也确实不是很懂。
关于人生哲学
-
做事情要尽量想长远,不要让重要的事情变成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不能等待身体出问题再去
-
最重要的不是勤奋,是看对本质。不能因为怕错就不做事,因为怎样做都会错,但明知是错的事情就不该做。有人说过,什么东西最重要,他说勤奋最重要,我说不是,我说做对的事情最重要
-
认为自己没有批判性思维,而是习惯想本质、想长远,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时间长了有助于更好地看待问题。
-
面对挑战和痛苦,自己也和常人一样,选择早退休是为逃避压力。通过支持员工为自己工作、建立系统等方式减轻压力,如公司采用统一定价,避免销售与客户频繁谈价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