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Rimonci
Rimonci Capital 睿盟希资本, 专注细分领域跨境投资、并购、商务合作和技术转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不跪的世界  ·  为什么要投资一个亏损的产品? ·  昨天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纽约大力度“吸金”,伦敦已经买不到黄金了 ·  2 天前  
似水之流年  ·  蛇年首秀 ·  3 天前  
似水之流年  ·  蛇年首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Rimonci

2023 年欧洲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师学会眼科临床趋势调查结果

Rimonci  · 公众号  · 投资  · 2024-12-10 07:47

正文


调查背景与概述


本报告呈现了 2023 年欧洲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师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taract and Refractive Surgeons,ESCRS 临床趋势调查的结果,此调查于 ESCRS 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第 41 届大会期间开展。 调查 涵盖了 129 个问题,超过 3000 名医师做出回应,涉及白内障手术、散光与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老视矫正、青光眼与微创青光眼手术及角膜屈光手术等临床业务领域,为 ESCRS 了解成员教育需求、规划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受访者情况
男性占 57%,女性 43%;60% 的人从业超过 10 年,29% 的人从业 0 - 10 年,11% 的人目前仍在医学院或接受培训;49% 为 ESCRS 代表;手术地点多元,公立医院占 32%。




白内障手术关键领域调查结果


手术量重要性
受访者年均进行白内障 手术 376 眼 / 人,21% 的人每年手术量超过 600 例。手术量影响精湛手术技能的维持 年手术量少于 300 例或致技能生疏,预计因人口老龄化,年手术量超 600 例的外科医生比例将会增加,但手术量增加时不能牺牲手术质量,需事先优化,包括设备和训练有素、协作良好的团队。

超声乳化技术
多数医生依病例调整劈核技术,“分而治之法” 教学常用但耗时。技术选择受所学方法影响大,改变困难。掌握超声乳化仪设置可提升手术效果、 但要防止因机器和程序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图1 不同超声乳化劈核方法的选择比例,包括 停劈法(34%)、 分而治之法(31%)、垂直劈核法(18%)、水平劈核法(14%)和其他方法(4%)


双眼同日白内障手术
60% 医生不做,19% 特殊情况才做,感染风险是主因。近年研究表明其安全性可接受,患者满意度高且更便利,预计未来施行比例 将增加 ,尤其是在高手术量诊所。


图2 进行 双眼同日白内障手术 频率:60% 的人不进行,19% 的人仅在特殊情况下进行


图3 进行双眼同日白内障手术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便利性(21%)、更快的视力恢复(15%)。不进行双眼同日白内障手术的主要原因, 包括 感染率 / 风险(46%)、法规和政策(13%)

数字化手术室

手术量与数字化手术室使用正相关。低手术量(每年 < 600 眼)和高手术量(每年 600 眼以上)医生均认可其优势,如 高手术量 医生看重效率与工作流程提升,数字化手术室 关键优势是可追溯性,防选错人工晶状体。成本是主要障碍,设备确实昂贵, 高手术量 诊所因效率提升可快速回本,小诊所则需待新技术降价,且数字化手术室学习曲线挑战大。


图4 不同白内障手术量的医生对数字化手术室的利用率:手术量越高,利用率越高,最高手术量的医生使用数字化手术室的可能性几乎是最低手术量医生的两倍


图5 医生认为数字化手术室的主要优势,包括提高效率和工作流程(45%)、 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更舒适 (38%)、改善手术结果(34%)、缩短手术时间(27%)、提高光学效果(24%)、 提高安全性 (21%)和无 显著 优势(18%)


图6 整合数字化手术室的主要障碍:如成本(75%)、空间(21%)、 技术限制 (18%)、 与现有手术室设置整合困难 (17%)、 适应新技术困难 (10%)和其他原因(4%)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相关趋势

使用情况
临床显著散光白内障手术中,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使用率从 2016 年 7% 升至 2023 年 18%,得益于医生理解加深,ESCRS 代表知识水平优于非代表。未来使用率或持续上升,因散光矫正需求长期存在。


图7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使用比例逐年增加,2023 年达到 18%


图8 不同程度散光(0.75D、1.25D、1.75D、2.50D)患者使用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比例,散光程度越高,使用比例越高


轴位对齐方法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轴位对齐方法多样,知识水平高者倾向数字图像配准,虽无资料表明方法之间有优劣,但对齐对矫正效果很关键,选择或与个人经验熟悉度有关。


图9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轴位对齐的方法,包括术前标记(6%)、裂隙灯下标记笔标记(26%)、手动轴向仪器辅助标记笔标记(36%)、数字图像配准(22%)和像差测量法(2%)

术后旋转误差
多数医生认为术后旋转误差 5 度内可接受,但实际情况依视力和残余散光而定,若因误差致视力未达 20/20 且残余散光影响大, 需重新调整人工晶状体,现有软件可以在术前评估重新定位的效果并设计最佳的方法。


图10 医生认为术后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旋转误差在多少度以内对视力质量和清晰度影响不大,75% 的人认为 5 度或以内可接受,17% 的人认为 6 - 9 度可接受,8% 的人认为 10 度或以上可接受




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使用趋势

使用增长原因
过去 7 年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使用率接近翻倍,从 7% 升至 13%,主要是因为景深延长型人工 晶状体日益普及 ,其在受访者和临床业务中使用占比均上升。


图11 不同类型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双焦点、三焦点、景深延长型、调节型等)的使用比例,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的使用比例增长最为明显


患者匹配难题
为患者选合适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需平衡视觉质量与功能,目前,三焦点晶状体视觉独立性最佳但可能有视觉副作用,患者对视觉副作用的耐受度需根据个体情况来评估,如职业、爱好、对视觉干扰的接受度等。

使用障碍
成本是植入 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最大阻碍,老一代产品视觉权衡问题致患者付费意愿低,新一代虽有改善但患者仍存顾虑。夜间视力问题是第二大障碍,患者认知与人工晶状体的实际性能有一定的偏差。

图12 不进行更多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手术的主要担忧,包括成本(62%)、对夜间视力质量的担忧(52%)、对对比敏感度视力丧失的担忧(39%)





青光眼相关调查结果

患病率与诊断
受访者估计白内障患者的青光眼患病率平均为 9.7%,与 80 岁以上人群流行病学文献中报道的 10% 患病率相近且逐年微降,或因光学相干断层扫 描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区分青光眼与其他视神经损伤疾病。


图13 医生估计2023年其白内障患者中青光眼的患病率平均为 9.7%,且从 2018 年到 2023 年呈逐年下降趋势


治疗现状与困境
多数白内障手术医生不做青光眼手术,ESCRS 代表做的比例相对高(43% 对 27% ),但仍是少数。原因包括手术成本考量、青光眼治疗需改变节奏(精准随访与果断决策,与白内障 “可等待” 特性不同)、患者依从性差及需建专门青光眼护理流程,白内障手术多择期,青光眼常需紧急处理。

手术时机与 MIGS 应用
青光眼治疗多先激光或用药(2 - 3 种后考虑手术),依青光眼类型和阶段定。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中,16% 适合 MIGS,结合白内障与 MIGS 手术可长期降眼压、减少用药需求,未来二者联合手术及实施医生数量预计增加,因可满足患者单手术需求、改善长期预后。但仅 26% 医生对 MIGS 有信心,与手术经验有关,术后并发症管理较难,加强培训与设备改进可提升信心与手术量。


图14 医生对青光眼患者进行干预的时机,18% 的人首选激光治疗,8% 的人在使用一种药物后进行手术,22% 的人在使用两种药物后进行手术,36% 的人在使用三种药物后进行手术


图15 白内障手术患者中被认为是 MIGS 手术候选人的比例为 16%




屈光手术相关调查结果

屈光手术方式选择
标准消融是角膜屈光手术最常用方式,17% 医生在角膜屈光手术中采用地形图定制治疗(处理角膜不规则),19% 用波前优化治疗。飞秒基质内透镜取出术使用率低,其优势如改善术后眼表、降低干眼发生率、提升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 存争议 ),研究表明其圆锥角膜风险与 LASIK 相似。


图16 不同类型角膜屈光手术(标准消融、波前优化、波前定制、地形图定制、飞秒基质内透镜取出术等)的使用比例,标准消融是最常见的手术类型 (24% ,但地形图定制治疗的使用率也较高(17%)


图17 医生认为基质内透镜取出手术相对于其他屈光手术的主要优势,包括改善术后眼表(48%)、降低干眼发生率(42%)和提高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3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