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时,气温进入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
但是秋燥开始抬头,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天气慢慢转凉,人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好,经常会外出觅食犒劳自己,而且秋季也有不少美味的时令蔬果,这都让爱吃小伙伴们开心不已。
但是如果没有合理的饮食安排,在这种干燥季节,饮食稍不慎,就会带来健康隐患,如肥胖、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等。
在季节变化之际,我们应该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看看小编给您支的招
:
第一、化解“秋乏”,可以从调节人体节律开始,合理调整日常起居,避免熬夜,睡眠充足。另外要加强户外运动,有助于情绪平静、解除秋乏。
第二、要睡好觉。睡好觉小窍门:选择晚上跑步;上床不想事;第二天起早,不睡懒觉。
第三、
防秋燥在于吃,秋季是有不少美味的时令蔬果,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彩椒、茄子、马铃薯、梨等;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豆制品等。
银耳
银耳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是营养滋补佳品。银耳富含酸性多糖和硒等微量元素,多糖有控制血糖作用。银耳中的天然植物性胶质有生津养阴的作用,经常服用可以润肤。
石榴
成熟的石榴皮色鲜艳或粉红,露出晶莹如宝石般的籽粒,酸甜多汁。因其色彩鲜艳,子多饱和,常备用作喜庆水果,象征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石榴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E都高于苹果和梨。
玉米
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力,是全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玉米中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
。
-
推荐吃法:蒸煮熟即可。
提示:粗粮虽好,但每天不要超过一顿。
山药
山药因其营养丰富,自古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即可作为主粮,又可作为蔬菜,适合中老年人补充营养。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镁等物质,有利于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山药能
清心安神、补中益气、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
。
花生
花生中的营养价值比粮食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品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适合制作各种营养品。
《本草纲目》中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可见其对脾胃失调、咳嗽气喘、贫血、便秘、肠燥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苹果
苹果于夏、秋季成熟,果皮颜色多为青、黄、红色。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老少皆宜的水果之一。苹果中的胶质和微量元素铬能保持血糖的稳定,能调节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苹果富
含粗纤维,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协助人体顺利排出废物减少有害物质对皮肤的危害
。
莲子
莲子俗名莲蓬子,属于坚果类食物。莲子本身偏酸,是温性的,有收涩作用。莲子能治疗人的长期腹泻、漏气,还有助于安眠,睡个好觉。
平时熬粥时也可以加入莲子,新鲜莲子不用特别地浸泡就可以熬煮得烂。讲究做法可以用冰糖、莲子、银耳或燕窝熬成莲子羹,能起到美白皮肤、滋阴安神的作用。
西洋参
西洋参可抗疲劳、抗缺氧,处暑人们会出现阴虚少气、口干口渴、萎靡乏力的情况,在煮粥或炖肉时放入一些西洋参,不仅能镇静防秋燥,还能温和滋补。
推荐吃法:可以用西洋参片冲泡喝,非常简便。
吃鸭子
喝鸭汤的作用在清补。由于夏季气候炎热而又多雨,暑热夹湿,常使人脾胃受困,食欲不振。因此需要用饮食来调补,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达到祛暑消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