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东方周刊
有思想的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济南都市频道  ·  太火爆!“哪吒”出海即售罄 ·  2 天前  
济南都市频道  ·  太火爆!“哪吒”出海即售罄 ·  2 天前  
台州交通广播  ·  破82亿!《哪吒2》海外首映后出现这一幕……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东方周刊

破产!停工!1280亿元投资项目烂尾?!市场巨大的“工业粮食”,为何企业纷纷折戟?

瞭望东方周刊  · 公众号  ·  · 2020-12-14 19:30

正文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 号“央视财经”(ID:cctvyscj),原文首发于2020年12月14日,原标题 为《破产!停工!1280亿元投资项目烂尾?!市场巨大的“工业粮食”,为何企业纷纷折戟?》。

集成电路,就是常说的芯片,也被称为“工业粮食”,是所有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技术含量极高。这让不少国内企业看到了巨大的潜在市场,纷纷上马相关项目。

但是今年以来, 全国多地有多个集成电路项目陆续被曝出问题,存在建设停滞甚至烂尾的风险 。这是怎么回事呢?

1

武汉弘芯“陷”停工

千亿投资项目遇资金难题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总计划 投资1280亿元 的武汉弘芯半导体 ,是湖北省近两年新建的一个集成电路项目,曾被省、市两级列为重大在建项目。


然而,今年11月,当记者来到施工现场时却发现,除了项目一期主要生产厂房等建筑封顶外,从人员及塔吊设备状态来看,项目已经停工。

在工地的临时办公场所内,记者看到有十几位工作人员。但当记者表明来意询问公司现状时,却遭到了拒绝。


从弘芯官网可以看到,成立于2017年11月的这家公司,目标是先后建成14纳米及7纳米以下的逻辑工艺生产线,生产用于手机、物联网和车载装置的芯片。

今年7月,武汉市东西湖区曾官方发布过一则报告, 称弘芯项目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的风险,但目前在官网上已找不到该报告。

此外,弘芯去年专门聘请来的首席执行官——曾在业界龙头企业台积电任职过的关键人物蒋尚义,也通过律师事务所发布声明称自己于2020年6月提交辞呈,不再参与弘芯任何项目运营。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在今年疫情影响之前,武汉弘芯资金缺口就已显现。天眼查信息显示,2019年11月,武汉弘芯因拖欠工程款,被分包商武汉环宇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起诉;2020年1月,弘芯又将一台新购置的光刻机用作抵押,从银行贷款5.818亿元。


工商信息显示, 武汉弘芯最初注册资本中,大股东北京光量蓝图认缴18亿元,但实缴仅100万元 。当记者试图找到这家公司时,其注册地址只是一个住人的小院子。


除了北京光量蓝图外,当时弘芯的另一名股东为武汉市东西湖区国资控股的公司,认缴2亿元,实缴2亿元。而在上个月,弘芯已被另一家武汉东西湖区的国有独资企业100%控股,管理层也全部更换。这意味着 项目目前已由地方国资全盘接手。

2

资金链断裂
南京德科码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调查中,央视财经记者了解到,像武汉弘芯这样因为资金缺口建设停工的集成电路项目,在国内并不是孤例。在江苏的南京和淮安,就有两个由台湾项目团队主导的类似项目也出现了问题。目前,当地政府正在试图通过重组来盘活项目。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德科码半导体,是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的第一个晶圆厂项目。项目于2016年开工,2018年一期主体厂房封顶后因资金链断裂停工。


今年6月,公司因员工欠薪问题被法院裁定进入清算破产程序。 按计划,项目初期要投资8亿美元,合人民币约50余亿元,但只募集到了2.5亿元 。公司主要负责人李睿为认为, 社会资本对这一项目信心不足


李睿为解释,自己参与项目的身份从始至终都是“经营者”而非“投资者”。目前,德科码实际使用的3.68亿元资金中,是由南京当地政府介绍的2.5亿元社会资本,和后期南京经开区1.18亿元的借款构成。

江苏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吟龙表示:“地方政府没有直接投资这个项目。2.5亿元这部分资金已付,是来源于本地的投资人。 ”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南京德科码之前,李睿为还曾在江苏淮安参与创建过另一家“德科码”公司。这家名为淮安德科码的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但不久后,李睿为就因团队分歧离开,随即这一项目也更名为德淮半导体,由另一名创始人继续推进。


一期计划投资120亿元的德淮半导体,在完成基本建设后同样陷入停滞,今年4月,已由当地淮阴区政府派驻工作组接管。经过沟通,当地政府部门派出一名工作组成员接受采访。


在车间内记者看到,现场已到位了部分设备,但整体尚未配置齐全,产线无法正常投产。工作人员介绍,工厂目前处于维持运营状态,原有近千名员工仅剩78人在岗,高管也只剩少数留守。


与南京德科码中政府没有直接投资不同,德淮项目目前实际投入的46亿元中,有35亿属于淮阴区政府资金。按照最初协议约定,项目总投入中,德淮发起团队和淮阴区政府应按照1:1同步投入资金,但实际上德淮的团队却迟迟无法募来资金。


目前,淮安、南京两地都表示,仍在与国内外多方洽谈,希望能在原有建设基础上实现项目重组。


德淮半导体工作组办公室副主任 徐玉泉 从政府层面上来讲,还是想救活这个企业。目前德淮半导体项目所建成的已经达到了90%,只差临门一脚,可以找一些目前在市场上技术稳定、市场稳定的项目先做起来,大概有30亿元左右,就能够把这个项目启动起来。


江苏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沈吟龙 根据现在洽谈的情况,明年1月份正式签署新项目的投资协议,一季度实现南京德科码项目的重新开工启动这一目标,我们还是有把握的。

3

项目停滞原因复杂
部分地方“小马拉大车”

曾经被看好的地方重点项目因为各种原因而陷入停滞,变成了空置的厂房。虽然没有外界传言的动辄百亿、千亿的损失,但前期投入确实面临打水漂的风险。

随着调查深入,记者发现,缺钱的表象背后, 这些项目的停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采访中,南京德科码项目负责人李睿为坚持认为,他们当初选择的方向没有问题,芯片8寸晶圆的产能紧缺,直到今天市场仍在高速增长。但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实际运营起来很容易遇到问题。


记者发现,南京和淮安的这两个项目有许多共同之处。 产品类型上,都瞄准了图像传感器为主的芯片市场;发展路径方面,都想走业内称为IDM的“大而全”模式 ,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的整条产业链。但这种模式投资庞大,全球目前也仅有英特尔、三星等少数成功案例。

德淮半导体工作组办公室副主任 徐玉泉 从事实上来讲,目前德淮再搞全产业链的是不现实的。当时管理层对项目的难易程度的认识,或者说整个规划是不充分的。


此外, 这些项目在前期资金使用上,都花费了数亿资金从海外购买技术授权,德淮项目还有大量设备投入 。这些开支分配是否合理,也受到一定质疑。

德淮半导体工作组办公室副主任 徐玉泉 :购置设备使用的资金太多,行政运行的成本也偏高。 德淮当时日本的一个子公司 ,一年的研发加工资就接近一个亿 ,我认为资金分配是不合理的。


而当涉及到这些技术、设备方面的投资时,地方政府也承认, 在专业程度上存在一定不足。 徐玉泉表示:“从现在接管工作组角度来讲,缺少这方面的人才,主要是从机关里面抽来的,做行政、财务、法律的人比较多,真的做半导体的,据我所知没有。”

与德淮项目一街之隔,还有淮阴区国资参与的另一家半导体项目——时代芯存。


虽然也面临一定资金压力,但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的项目中,政府投入部分比德淮要小。目前项目一期已基本全部完成,中低容量产品有望明年量产,从而形成企业自己的造血功能。

近年来,淮阴区把半导体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引进、培育多个相关企业。从调查来看,仅德淮和时代芯存两个项目加起来,区政府实际投资就超过了40亿元。当地政府网站显示,2019年淮阴区地方财政收入仅为39.6831亿元。


德淮半导体工作组办公室副主任 徐玉泉 :在全国来讲,同类的半导体产业中, 德淮这个项目 让一个县区的财政或者基金来带动,显然有“小马拉大车”的嫌疑,是带不动的。


4

集成电路市场潜力巨大
各地纷纷投资上马

其实,这两年,在四川、贵州、陕西等多地也都出现过类似的集成电路项目陷入停滞的现象。但是,基于芯片行业发展的巨大市场,各地依然不断有新的项目上马。如何能科学谨慎地推进产业发展,是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