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这一年到底过得咋样,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且不说任务完不完成,工作有没有。但就还愿不愿意每天跑客户都变得需要好好琢磨一下。
然后就是三个灵魂问题:要见谁,为什么要见,见完以后怎么办?
总结一下吧,应该有些值得纪念和回味的瞬间,亦或是大家都经历过的。
1.单子在哪的大前提是哪报了计划。从年头开始的设备升级到各地的产业激励措施。
能够拨款,落地,配套,执行的比例有10%?
2.试剂耗材可能算是为数不多的还能做基本维持的行业。
身边几个做实验室常规耗材产品的小兄弟日子过的还行。
该接单接单,该送货送货。
3.大型设备采购公示了不少。很明显,分析仪器类的采购是主力军。生命科学类的依旧孱弱的购买力。实验室绩效考核更看重设备利用率了。
4.常规产品产品进入到严重同质化和低价竞争。好不容易做好了院内采购计划,
一个小发酵罐都有人来低价抢标。搞得做生意的底线都没了。
5.企业端采购依旧缩水,生物医药行业除了合成生物学和一些能够产业化的企业。都在严控固定资产投入。谈了半天,老板一句话:
你们先拿过来试用吧,6个月内没问题我们就买。
1.老板要的周报,恨不得日报,总得写一些地方。包括下礼拜要去的地方。写啥?
能有机会的不写也得去,写下来的大多是自己骗自己。
2.去小酒馆。实际上今年聚的更多的是圈里的朋友。周五晚上是不是得撸个串,喝顿酒。相互对些消息。
骂骂老板,骂骂客户,再互相鼓励一下
。
挺好。
3.有新项目消息了。不能按照传统套路从实验室基层聊起。必须上来就攻领导关系,从顶层锁死这个项目。真怕临门一脚来个搅屎棍。
4.回公司除了开季度例会,就是交报销。真不敢呆太久。连商务妹子都瞪着眼问我单子在哪。财务更是追着我要尾款。
隔壁买个奶茶安抚一下得了。
5.回家了,老婆已经懒得我我奖金啥时候发。更多的是关心公司总体情况好不好,保住工作再说,
好歹有个保底收入和五险一金。
1.2025指标已经拍下来了,接不接都没得选。
谈个合适的激励措施把。这样至少有奔头。
2.憋屈了两年了,也看到些单子说是年后会动。那就别犹豫了,这不是在抢单子了,甚至是在抢工作,
更严重一点,是生存权!
3.公司的变动我该如何面对?想多了,个体对于企业而言永远是弱势群体。单子是自己的,客户是自己的,想明白这点就容易判断了。
4.找单子的逻辑从推产品,到推方案。因此多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不要仅限于自己公司的产品。
和同行多打磨一下解决方案。
5.要不要做副业?难道去送外卖,开网约车?肯定是自己能够跑的过来的熟门熟路的领域啊。反正客户熟,关系好,需要打包买个耗材的话过个手也不是不可以。
牵个线,搭个桥,收个小礼物也能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