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财经  ·  关闭!下架!官方通报来了→ ·  昨天  
研讯社  ·  官宣,2025新政策! ·  3 天前  
研讯社  ·  官宣,2025新政策! ·  3 天前  
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  价格下降!有的超六成 ·  4 天前  
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  价格下降!有的超六成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楼市再传大利空?其实,这才是埋葬炒房客的陷阱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25 17:17

正文


周末,银监会官网挂出了一条新闻通稿,标题是“银监会召开银行业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座谈会”。

 

这次会议,被一些自媒体解释为“房地产的大利空”。事情真的如此吗?银监会领导到底说了什么?让我们看一下。

 


此次新闻背景是这样的:623日上午,银监会在农业银行总行举行了一个座谈会,包括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负责人出席。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主持座谈会并讲话。

 

在对银行业提要求时,郭树清这样说

 

要继续抓住“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地推进去产能。

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坚决抑制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泡沫。

要深入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

要加强服务收费管理和增加金融供给并举,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

 

整个新闻通稿里,涉及到房地产的只有这句话——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坚决抑制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泡沫。

 

看句式和形容词,似乎非常严厉。使用了“坚决抑制”,也使用了“房地产市场泡沫”。

 

但问题是,对于泡沫的态度是什么?是刺破吗?是消灭吗?是摧毁吗?都不是,而是“抑制”。

 

房地产泡沫在哪里?通稿很明确,是在“部分地区”。至于信贷政策,仍然是要“落实差异化”。

 

什么是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其实就是配合房地产的因城施策。因城施策是在2014年两会上提出来的,至今已经3年了。由于中国各地千差万别,楼市已经严重分化,所以未来的房地产政策将会一直是“因城施策”,不可能回到以前“一刀切”的状态。

 

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房价此前都出现了疯狂上涨,目前都在“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但多数三四线城市,以及部分东北、西北、西南的省会城市,由于人口增长缓慢、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其实房价也没有怎么涨,或者才刚刚开始涨。在这些城市,主要任务仍然是去库存。所以,在这些城市仍然鼓励买房子,甚至鼓励房价上涨。

 

但中国的媒体话语权,无论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掌握在中心城市手里。比如中央媒体,眼中往往只有北上广深。而自媒体,也集中在热点城市。于是,我们从媒体上看到的都是调控严厉,楼市在降温,成交在下降,贷款在收紧。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中国城市不是这样,但无奈三四线城市没有媒体话语权。

 

所以,当一个媒体跟你分析楼市的时候,如果不限定城市范围,一刀切地说涨跌、说利好和利空,那么他要么是不懂、要么是在骗人。

 

即便是对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现在楼市政策也不是一味的打压。前一段时间,北京各银行通过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牵头协调,一起提高了首套房的利率(减少了优惠),结果总理和两个副总理一起批示,让国家发改委去调查。新华社也发了稿,要求保护刚需,不能随便提高首套房贷利率。可见,对于热点城市,国家调控也不是一刀切的。

 

我此前在专栏里说过,由于国家明确因城施策,所以这一轮房地产调控不同以往。以往在调控的时候,是一刀切地收紧,直至让楼市出现阶段性下跌。现在主动权在地方政府手里,而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政绩与楼市密切相关,所以调控不可能“往死里整”。事实上,让房地产大起大落也不利于经济发展。

 

此次银监会强调的仍然是“差异化信贷政策”,以及“抑制”“部分地区的房地产泡沫”,所以态度仍然是温和的。

 

货币政策在一连串收紧之后,在6月已经有所放松。未来会继续收紧吗?恐怕比较难。原因两个,第一,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出现下行压力;第二,CPI有通缩迹象。

 

当货币政策的收紧阶段性见顶之后,楼市的政策面会不会也阶段性见顶?这个仍然有待观察。我觉得至少在10月末或者11月初重要会议结束之前,官方不会让市场感到调控见顶的,这样房价会反弹。再往后,需要进一步观察了。


总之,未来一段时间楼市调控将会是这样的: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会保护刚需,同时继续严控投资性购房、二套房,同时不允许新房环比出现上涨;多数三四线城市,继续鼓励购房,以推动去库存。对于炒房客来说,人口流失的三四线城市,极有可能成为他们的陷阱和坟墓,锁定他们的资金、吞噬他们的财富,让他们血本无归、抱憾终身。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韬略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