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中明确: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发挥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产业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等功能,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京篇章。
国务院关于《无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中明确:
无锡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发挥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和文化创意基地、具有湖
滨山水特色的风景旅游目的地
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无锡篇章。
国务院关于《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中明确:
苏州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发挥
全国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综合型现代物流中心、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苏州篇章。
国务院关于《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中明确:
常州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发挥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篇章。
江苏省4个国批城市发展定位|整理制图:公众号【数读城事】
从“中心城
市”的层级来看,南京和苏州都是“
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无锡和常州是“
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
从范围上来看,
东部地区
显然大于
长三角地区
。
东部地区
对应的是国家层面《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纲要》中的“深入实施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的一部分,即“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
长三角地区
对应的是《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纲要
》中的“深入实施
区域重大战略
”的一部分,即“
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
”。
这四个城市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和苏州都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锡是2007年增补的,常州是2015年增补的。
2
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建设
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以及
80个左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在《纲要》中,明确了
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
枢纽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
南京
、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大连、哈尔滨、青岛、厦
门、郑州、武汉、海口、昆明、西安、乌鲁木齐。
南京的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属于这20个“国际”之一,无锡和苏州的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属于后面的80个“全国”之一。常州没轮上。
全国先进
制造业基地,四个城市都有这个功能,苏州更是多了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也是四个城市都有的功能,同时南京的表述中多了“
东部产业创新中心
”。
和物流有
关的,南京是“
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苏州是“
综合型现代物流中心
”。
这四个
城市中,南京独特的功能是“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无锡有一个“文化创意基地”。
从旅
游目的地来看,苏州是
“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无锡是
“具有湖滨山水特色的风景旅游目的地”
。
江苏省4个国批9个省批城市共13个地级市整理如下,国批和省批行文有所差异。同时由于各地市的规划编制单位不同、领导喜好不一等多种原因,各“省批”城市的城市性质/发展定位写法差异较大,不太好放在一起比较。
江苏省13个地级市发展定位|
整理制图:
公众号【数读城事】
总体来看,13个城市中没有提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的是盐城、淮安、宿迁和连云港。一般会把淮安当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是按照国家认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来看,作
为当时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淮安”应是淮安县,后改淮安市(县级市);
2001年2月,原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撤市建区,更名为
楚州区;
2012年2月23日,楚州复名淮安,更名为淮安区。所以,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淮安”,是指现在的“淮安区”,而非地级淮安市。
除了国
批的南京、苏州、无锡外,省批的城市中也有提到
“综合交通枢纽”
,如徐州的
“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南通的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以及淮安的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但是看起来。省政府在审批时,并没有对一些提法进行规范和
强制
要求。
除了国批城市外,我们看到还有镇江、徐州、
淮安提出了
“中心城市”
,镇江提的是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
,徐州是
“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江苏省域副中心城市”
,淮安是
“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
江苏省13个地级市发展定位|
整理制图:
公众号【数读城事】
主要是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
其中,国批城市的批复中写明了
城镇开发边界面积,省批城市的批复中只给出了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表中镇江、南通、连云港、盐城的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为批后公布的规划文本中的数据,而扬州、泰州、徐州、淮安、宿迁虽然已经公布规划文本,但是公开的文本中未具体写明城镇开发边界面积。
江苏省13个地级市规划制表|
整理制图:
公众号【数读城事】
|来源:各市《批复》文件
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
盐城和徐州的耕地保有量最多,分别是1134.17万亩和835.12万亩。苏南整体耕地保有量小于苏中、苏北。在苏南地区,南京耕地保有量最多,为207.97万亩,无锡最少,仅116.95万亩。
江苏省13市耕地保有量|
整理制图:
公众号【数读城事】
|来源:各市《批复》文件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情况基本与耕地保有量一致。盐城和徐州的永久基本农田最多,分别是1038.649万亩和740.2368万亩。苏南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小于苏中、苏北。在苏南地区,南京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最多,为186万亩,无锡最少,仅104.88万亩。
江苏省13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整理制图:
公众号【数读城事】
|来源:各市《批复》文件
计算耕地保有量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占基期年耕地面积的比重,以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占耕地保有量的比重,可以更好地反映规划编制过程中各地市的分配情况。
江苏省13市耕地指标计算情况|
整理制图:
公众号【数读城事】
|来源:耕地保有量与永农数据来自各市《批复》文件,“总面积”和“
2020年
耕地面积
”来源于自然资源部国土调查成果共享平台,“总面积”为该平台提供的地类面积汇总,不完全等同于行政区面积。
可以看到,苏南地区的
耕地保有量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最小,其中,苏州的耕地保有量约占总面积的15%不到;苏北的耕地保有量基本都占总面积的将近一半。
耕地保有量占2020年耕地面积的比重
,反映出未来十年的开发建设还能
合法
占用耕地的情况,比重越大,耕地保护压力越大,从估算值来看,苏南
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占耕地保有量的比重
,即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的比重,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基本都接近90%。苏州、镇江、南通、扬州、盐城、宿迁都超过90%。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最多的是盐城市,5767.564平方公里,但是主要都是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其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含陆地水域)仅591.4049平方公里。根据各市《批复》信息,仅盐城、南通和连云港有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江苏省仅这三个地级市靠海)
江苏省13市生态保护红线(含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整理制图:
公众号【数读城事】
|来源:各市《批复》文件
扣除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仅计算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包含陆地水域),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是:苏州1950.71
平方公里,淮安1411.1018
平方公里,宿迁1070.972
平方公里。最少的是南通市,53.4917平方公里。江苏省的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中,湖泊水域占了绝大部分比例。
江苏省13市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整理制图:
公众号【数读城事】
|来源:各市《批复》文件
城镇开发边界和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
国批城市的批复中写明了
城镇开发边界面积,省批城市的批复中只给出了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镇江、南通、连云港、盐城在批后公布的规划文本中有城镇开发边界面积的具体数据,而扬州、泰州、徐州、淮安、宿迁虽然已经公布规划文本,但是公开的文本中未具体写明城镇开发边界面积。
江苏省13市城镇开关边界面积/扩展倍数|
整理制图:
公众号【数读城事】
|来源:各市《批复》文件
苏州的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是江苏省最大的
,达到了2651.83平方公里,即使放到全国,
在目前已公开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数据的城市中
,仅低于上海的3200
平方公里,
北京的2860平方公里(2035年核减到2760
平方公里),也低于天津、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