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X-MOL资讯
“X-MOL资讯”关注化学、材料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进展,坚持“原创、专业、深度、生动”,发文频率和质量广受好评。公众号菜单提供“期刊浏览、职位查询、物性数据”等丰富内容和强大功能,深得用户喜爱,入选“2016 年度学术公众号TOP1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X-MOL资讯

【物化】揭示氧化铝催化剂上四氟甲烷的分解机制

X-MOL资讯  · 公众号  ·  · 2024-12-18 08:09

正文


注:文末有 研究团队简介 及本文 科研思路分析

全氟化合物(PFCs)在过去一个世纪中显著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广泛应用于制冷、医药、农药等行业,作为推进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及灭火剂等。然而,这种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温室效应的加剧和对人类健康构成风险方面。在所有PFCs中,四氟化碳(C F 4 )作为最简单的全氟化合物,在地球大气中可稳定存在超过50,000年,成为特别值得关注的大气污染物。

在现有的C F 4 分解技术中,热催化水解因其技术要求简单且最终产物无害,被认为是最优的选择之一。在已报道的催化剂中,氧化铝( Al 2 O 3 )因其优异的C F 4 分解性能而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催化剂。然而,尽管 Al 2 O 3 的高温催化活性已被广泛认可,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其高效性的来源也仍需进一步研究。

C F 4 的分解通常被认为通过逐步脱氟的过程进行,首先由C‒F键的活化启动,最终生成二氧化碳(C O 2 )和氟化氢(HF)等分解产物。基于 Al 2 O 3 的催化体系,El-Bahy等研究了不同金属掺杂对C F 4 分解性能的影响,发现掺杂镓(Ga)能显著提高活性,这被归因于路易斯酸位点的增加从而增强了氟的吸附能力。大多数实验研究通常将C F 4 分解的活性归因于路易斯酸位点的强度。然而,近期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DRIFTS)表明,C F 4 的分解伴随着羟基的消耗与再生,且掺杂Ga显著促进了这一过程,这表明羟基可能在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有研究报道引入硫酸根离子可显著提高催化剂活性,结合分解过程中 Al 2 O 3 生成和水解的Al F 3 ,表明催化剂中的晶格氧可能通过Mars-Van Krevelen机制参与C F 4 的分解。然而,目前对C F 4 分解过程的理解仍然不足,深入研究其分解机制对设计更广泛适用的C F 4 分解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图1. 羟基主导的C F 4 分解过程示意图。图片来源: J. Am. Chem. Soc.

本研究 通过结合约束从头算分子动力学(cAIMD)模拟和实验研究,阐明了C F 4 的分解路径,并揭示了 Al 2 O 3 表面羟基在反应中的独特作用。 cAIMD模拟表明,C‒F键的断裂是限制性步骤,表面羟基在降低反应自由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还发现,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氧空位会被羟基占据。这一机制得到了DRIFTS数据的支持,数据显示反应过程中羟基的减少,同时观察到C F 4 可在无外界水分的情况下直接在氧化铝表面分解。此外,研究首次发现C F 2 O和CO为主要副产物,这与传统预期的直接生成C O 2 和HF不同。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对C F 4 分解动力学的理解,还对未来全氟化合物(PFCs)分解催化剂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 J. Am. Chem. Soc. 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南大学教授 刘敏 ,第一作者是中南大学博士 罗涛 张行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Unveiling Tetrafluoromethane Decomposition over Alumina Catalysts
Tao Luo, Hang Zhang, Yingkang Chen, Shanyong Chen, Yang Pan, Kang Liu, Junwei Fu, Liyuan Chai, Zhang Lin, Michelle L. Coote* and Min Liu*
J. Am. Chem. Soc ., 2024 , DOI: 10.1021/jacs.4c06154

刘敏教授简介

刘敏教授为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四青人才。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国际间重点合作项目,基金委面上项目,基金委大科学装置联合项目,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湖南省重点研发等一系列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 Nature, Nat. Chem., Nat. Commun. (6), PNAS, JACS (5), Angew. Chem. (14), Adv. Mater. (4), EST(2)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他引超过27000次,h-因子为83。

https://www.x-mol.com/groups/min_liu

科研思路分析

Q:这项研究最初是什么目的?或者说想法是怎么产生的?
A: 本研究的初衷是应对C F 4 (四氟化碳)对环境的巨大影响,并且在大气中可以存在超过50,000年,这对全球大气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尽管氧化铝被认为是潜在的C F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