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解压玩具的流行现状及其背后的情感需求。从最初的解压玩具雏形到如今市场中的各类产品,解压玩具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其背后体现了情绪价值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到了解压玩具市场的现状,包括热门产品的特点、消费者的反馈以及市场趋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解压玩具市场概况和发展趋势
解压玩具成为近年来的热门消费品,市场种类繁多,流行解压玩具如捏捏、卷胶带等受到广泛欢迎,反映了年轻人追求情感释放和情绪表达的需求。
关键观点2: 解压玩具背后的情感价值
解压玩具受到喜爱的原因是它们提供了情感出口,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提供愉悦感和满足感。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解压玩具,是因为它们触发了不同的情感反应,如放松、掌控感等。
关键观点3: 解压玩具市场的挑战和问题
尽管解压玩具市场庞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手工制品价格昂贵、质量控制不稳定、健康风险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市场风潮冷却,但也为从业者提供了挑战和机遇。
关键观点4: 消费者对解压玩具的需求和期望
消费者对解压玩具的需求旺盛,期望商家能提供新颖、有趣、个性的产品。消费者愿意为情绪释放和情绪表达消费,追求具有情绪价值的消费品。
正文
“ 啵 ” ,捏爆一颗,手指和耳朵同时获得愉悦,
随后,一路捏爆,一连串 “ 啵、啵、啵 ” ,让人沉醉,极易获取的属性,让它成为了无数人解压玩具初启蒙。
这些物件自有本职工作,却因为 “ 解压 ” 这一副业大行其道,这也让市场领悟到了解压玩具的魅力,蛋黄哥、葡萄球和指尖陀螺们应运而生,持续风靡。
不过,如果你对解压玩具的印象停留于此,那真 OUT 了。
现在的解压玩具,你可能会觉得特陌生,甚至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可能会觉得惊讶,
这啥啊?解压玩具?咋跟之前的完全不一样?
你就说,你能联想到这些是解压玩具不?我第一次看,还以为自己进了甜品店。
这玩意学名叫捏捏,一种慢回弹玩具,主要材料为硅胶,暴力揉捏后会逐渐恢复原状。
还有下面这种也是啊,乍一看,完全搞不懂是在干嘛,咋,盘子也能蜕皮嘛?
其实,盘子上的皮是 up 主涂上去的,用胶水和闪粉,风干后就会形成这样一层薄薄的皮,用镊子等工具可以完整的撕下来。
有些解压玩具会让你感觉自己是进了浴室,不把手洗蜕皮不能出门。
目前市场解压玩具种类繁多,但主流主要是五类,除了上述的刮肥皂、捏捏、撕蜡皮外,还有史莱姆跟升级版的胶带球。
史莱姆,一种可以任意变形的黏土、软泥,可以任意戳动拉拽。
升级版的胶带球,就更简单了,跟我们小时候玩得本质上没区别,就是更大、更花哨、更有创意。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被制作成节目,包括玩玩具。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内容过载的互联网上,这些内容简单的视频却成功杀出一条通路,百万播放,只道寻常:
如果翻阅相关评论区,会发现每个人喜欢这些玩具的缘由不同,但核心要义有三:
手感、视觉、听觉。
手感独特,能让人随意发泄,很多玩具被使用、切割时更会发出或丝滑或酥脆的声音,听着这咔擦咔擦的就像烦心事也一起碎了一样的得劲。
但如果继续深挖,会发现年轻人之所以买单,关键词还是
情绪价值。
卷出一个 10 厘米的胶带大球,是在简单的重复中放空,割开一个 10 厘米的大球,是把美好的东西破坏;用力蹂躏一个捏捏,重拾掌控感,而看着捏捏慢慢恢复,则颇为治愈。
不同于如今的很多消费品,叫好不叫座,
解压玩具不仅流量巨大,背后还有更为庞大的经济市场。
作为一种慢回弹玩具,捏捏所使用的原材料是硅胶等软性材质。你能刷到的漂亮捏捏绝大多数属于手工制品,在不同模具的帮助下可以做出非常多样、美观且逼真的效果。
不仅是从图片上看着逼真,现实中看着更像,以致于制造出了不少段子:
在采访了身边多位圈内人士后,我发现她们的入坑原因非常相似。
首先是价格, “ 价格合适,捏着很爽,就当成年人的小玩具 ” 。
其次是美观度, “ 好看,当桌面摆件也不错 ” ; “ 好看而且特别啊,市面上量产商品比较千篇一律,手工产品大都具有新意,也很精致 ” 。
以及被提及最多的,解压, “ 每天工作增压,赚窝囊费用来买解压玩具,这叫生态闭环 ” , “ 解压啊,现在学校里研究生,考研的,捏捏很火热,很多人都是左手捏捏右手习题 ” 。
如今的年轻一代是物质极度富足的一代,他们掏钱消费时,对实用属性的要求往往没有那么大,甚至有时候会为了消费而消费。
人们在精神上的追求显得更为突出,希望商家能掏点新颖、有趣、个性的产品出来,会更积极地为情绪释放以及情绪表达消费,寺庙经济、解压经济、奶茶联名经济的火爆都是与这类需求暗合。
什么是阿贝贝?其实指的是很多人童年为了排解焦虑,总是依赖的那个熟悉物件,可能是半根铅笔,或者是一块破布。
这是一种恋物情结。而做玩具生意的最高境界,正是做阿贝贝经济,玩具寿命苦短,难逃被玩腻抛弃的命运,如果谁能有幸成为除了手机之外,还能让人睡前都爱不释手的物件,就已经跑赢市面上大多产品。
我浏览了多位捏圈网友的小红书主页,很多人最开始是觉得价格合适,或多或少买了一两个随手玩玩,就这样入坑。
但一买就停不下来,一晒一整地板的帖子在网上不算稀有。
但真正想要入坑,又没有那么容易,因为所有手工制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贵、
品控不稳定。
很多新入行的经验不够,他们做出来的捏捏会出现气味过大、色泽不佳、手感不佳等问题,所以尽管现在有足够多的捏捏小作坊,但大家还是会涌向头部作坊。
一位深陷捏圈的同事告诉我, “ 大店的品质更有保障,而且交易也方便,很多玩捏捏的购买时会买复数,一个留着自己用,其他就挂交易平台上出掉 ” 。
她还补充说, “ 很多大店是定期开团,开团前店主会一点点放款出来,并且预告开放购买的时间。但是因为大店的买家非常多,所以每次购买要靠抢,手快有,手慢无 ” 。
通常来说,一个捏捏价格几十到小几百不等,但随着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生产商的头部效应也越来越严重,二手市场一度出现了哄抢抬价的情况。
早在今年 5 月,微博就有过这样一个热搜:
年轻人为啥愿意花几千买一个捏捏?
捏圈的朋友解释到,很多大店出货有限,这批没了未必会再做,那么出货少的款就容易在二级市场上溢价。
另外她还补充到,
“ 捏捏制作过程中还会产生甲醛,对人体有害,所以很多店主不一定会一直做下去,可能会关店 ” 。
小店品控不稳定,大店预售难抢,此外,由于个别店铺的用料问题,消费者在使用玩耍过程中也有可能面临健康风险。如此种种,让如今捏捏的市场风潮已有冷却之风。
诚然,夹杂在学业压力,经济放缓,狗屁工作之中,人们不想时刻紧绷,怀念几块钱就能度过愉快一天的时光,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来说,解压玩具是消费品,更是情绪出口。
如今的解压玩具也只是时代的一个版本而已,也许四五年后,解压玩具可能又完全是另一波形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