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陆家嘴制高点
,关注中国顶尖投资者交流生态圈
后台回复“hi” 直接领取
经济类最有价值电影和必看纪录片
陆家嘴制高点:汇集千人智囊团,打造陆家嘴顶级投资者生态圈
综合自财经内参、富爸爸穷爸爸、上海证券报、华夏时报、上海证券报
又一波凌厉的楼市大杀器来袭!
昨夜深夜突然下文的,是郭树清执掌的银监会。
大半夜地发文,真的是“急急如律令”!
这次银监会发文,信息量很大,其中涉及楼市的内容,更是一字千金,
核心思想就一个:全方位无死角严控楼市资金!
严厉打击“首付贷”等行为。
房地产企业贷款、个人按揭贷款、以房地产为抵押的贷款、房地产企业债券,以及其他形式的房地产融资都要全部纳入监测范围。
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量较大、占比较高的信托公司也要纳入重点监控范围,严禁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这下,那些乱炒房的资金,将被死死盯住!
土地供给侧发力
说到中国房价涨得一骑绝尘,主要是两方面力量的推动。
一方面是土地供应量少
,房地产属于稀缺资源;
另一方面,市场上流动的钱太多
,钱一多,资产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3月以来,全国楼市不仅出台一系列“史上最严”的需求侧“限”字诀政策,如今,土地供给端也在逐渐发力。
4月6日,
住建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了调控房价的联合声明
。业内称,这是一份语气最严厉、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楼市调控文件,可谓一字千金,字字珠玑!
主要内容有:
1、
凡是库存6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土地供应,还必须加快供地的节奏
;6-12个月的,必须增加供地;18-36个月的,减少供地;36个月以上的,直接停止供地。
2、
不管是区域性总价,还是土地单价,或是楼面价,一律不得出现新高
,属于严重扰乱市场预期。
3、
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建房不仅要开启快速审批通道
,对拖延上市,捂盘一定要严处。
4、
地级以上城市,包括百万人口以上的县,在2017年6月前,一定要向社会公布3年土地供应计划和5年供应计划
。并且实施情况每半年就要向中央汇报,数据弄虚作假,一律严办。
5、保障房方面,将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
2017年要确保完成600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
。
6、对工作不力,未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将对有关地方主管部门和责任人约谈问责。
业内称,从去年以来,“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一直被提及,可这次,高层可不仅只是说说而已,而是掌掌生风、招招见血,有目标、有措施、有问责。
业内一直有个说法,过去,在各大热点城市中,地王屡禁不绝,
很大程度上,得归诸于部分地方政府的“饥饿营销术”
,也就是说,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宽裕点,地方政府经常刻意减少土地供应,好将自己手里的一某三分地卖贵点。
这个说法有数据支撑。
今年1-3月,全国300个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减少了3%,但土地出让金却同比增加了51%,成交楼面均价同比上涨了55%
。
而住建部和国土资源部此次出台的这份文件,最管用和最要害的一招,就是
中央将地方政府调节地价的权利直接没收了
!中央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必须显著加大供应,不仅量要增加,而且不能像挤牙膏一样吞吞吐吐,必须加快节奏!
土地供应多了,自然就不那么金贵了,地价随之也将下降,然后传导到房价,也会下跌。
紧接着,北京第一时间做出表率!
4月7日,《北京市2017-2021年及2017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和《北京市2017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同时发布,
明确未来五年全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年均1200公顷
,以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其中自住型商品房将供地1020公顷、拟建25万套房。
同时,
2017年北京的住宅供地计划也相应调增,比原先的计划接近翻一番,达到1200公顷
,以保障3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北京这几年的供地计划完成率持续走低,
此番年均1200公顷的供地计划能否落实,还是个未知数
。
根据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2012年-2016年,北京商品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分别为850公顷、850公顷、1000公顷、750公顷、850公顷。数据显示,
2012年-2016年,北京商品住宅用地的实际供应量分别约为472公顷(完成55.5%)、978公顷(完成115%)、517公顷(完成51.7%)、382公顷(完成50.9%)、103公顷(完成12.1%)。
虽然多方对北京供地完成率表示质疑,但无论如何,大哥已经率先表态,格式现成的,其它的大家看着办!
货币端压缩
说完土地供应端,再来说说市场上流动的钱。
4月7日,银监会发布《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牢牢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分类调控、因城施策,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严禁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严厉打击“首付贷”等行为,切实抑制热点城市房地产泡沫
。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海南博鳌的演讲上,可谓一字千金,他释放信号称:
货币政策
宽松已到达周期的尾部!
在公开市场上,央行已经连续第12个工作日按兵不动了。
连续12天了,央行潜水潜得够久的
。
本来,3月底是一季度末,4月初是二季度初,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而言,季末通常是考核的冲刺时点,流动性往往偏紧,更何况今年面临MPA考核新规;季初是经营的新开端,流动性往往偏松。
而在这两个不同时段上,
央行都按兵不动,意图已经极为明显了,那就是把住货币发行闸门,引导市场预期,抑制楼市泡沫。
深圳房价永不跌?有人说出一个真相
今年以来,深圳楼市冷却下来并淡出人们话题,让此前很多关于“深圳房价永不跌”言论说不通了。对于这一言论,最常见的论据就是,深圳的地不够用了。
2016年5月,有媒体报道称,深圳的住房缺口达25万套。
根据深圳市最新规划,“十三五”期间,深圳计划实现新增住房有效供应65万套;其中,力争新建商品住房批准预售与现售30万套,保障性住房供应35万套。而同期深圳商品住房总需求预计约179万套,其中购房需求约89.8万套,租赁住房需求约89.2万套。
两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深圳的购房需求量和供应量缺口达到24.8万套。
回顾“十二五”期间,深圳商品住房供应用地总量仅完成规划目标的64.7%,其间深圳新建商品房均价飙涨了76%,而同期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仅为22%。
深圳市人大也在2016年5月透露出一个数据,深圳新增用地供应面积连续5年下降,2015年存量用地供应占土地供应总量的77.2%。
一方面,深圳有购房需求和供给缺口的压力;另一方面,深圳新增用地供应面积还在下降。有人分析称,这是因为深圳受城市面积的天然因素限制。
据上海证券报2015年5月报道,深圳是人口超过2000万的国际大都市,但深圳辖区面积非常小,仅为北京的1/8、上海的1/3、广州的1/4。不到30年的时间,深圳近1990平方公里的空间已到了50%。
《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至2020年,深圳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976平方公里以内。而现在,已经用到了约940平方公里。
从2016年到2020年,深圳只有30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每年只有6平方公里。但即便6平方公里,住宅也要与产业“抢地”。
此外,深圳不像北上广一样,存在广阔的、可缓冲的外围郊区或郊县,可以通过发散式的城市规划,让外围成为住房市场的主力,也能够有效平滑房价。
住宅用地缩减是深圳房价长期看涨的源头。过去几年,深圳商品住房用地“招拍挂”出让规模持续缩减,不仅推高了地价,关键是制造了供求紧张的预期,共同推高房价上涨。
但是,就在今天,又有专家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
据新浪财经报道,在4月9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深圳)高峰论坛上,
深圳市政策研究室主任、党组书记吴思康表示,深圳目前有住房1041万套,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增加70万套住房
。
深圳的户均人口是2.59人,按照每户2.59人测算,深圳现有的住房可以容纳2800万人,深圳现在实际人口大概是2000万人左右,
深圳人口的变动趋势这几年呈一个总体稳定,甚至略有下降的趋势。从这一点分析,如果房子只是用来住是足够的,如果用来炒作那就是不够的。
但是,吴思康所说的1041万套住房是深圳住房总量。但深圳主要面临住房结构的问题。
《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 (2016-2020)》显示,根据2013年住房调查,
深圳全市住房总量为1035万间套。其中,商品房约128万套;政策性保障性住房约34万套;单位及个人自建住房约55万套;原村民集体经济组织自建、合建房33.44万栋,约650万套间;工业区配套宿舍及其它6549万平方米,168万套间。
也就是说,深圳的1000多万套房屋中,原村集体及村民自建住房、工业区配套宿舍等占比很大。
但是,这些房屋质量低、环境差,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建设问题,不能在市场上流通,难以支撑深圳改善型住房需求。
这就导致深圳住房供应的结构性失衡,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需通过住房建设规划的长期实施逐步调整和改善。
由此可见,深圳缺的不是住房,而是可以获得房产证的、当做资产的合法住房。如果不同类型的房产(尤其是村民集体自建)都可以自由流通,深圳也不会存在高房价问题。不过,小产权房本身存在产权方面的缺陷,深圳大规模的村民自建房想要入市流通没有可能性。但如果将这部分房产用于租赁,对改善深圳整个城市的供需格局,仍有巨大的影响。
房价到底有多疯?我们再来看看调控加码的城市。
如果说“雄安三县”限购属于政策利好下的个案,那么句容、沧州、镇江、莆田、东莞、天水、常州等城市的调控加码,
甚至连国家级贫困县安徽临泉县紧急对房价进行了限制,
则显得出人意料。
热点区域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加码,被认为是此轮调控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