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匠心地理
诸位可爱的地理粉,匠心地理长期致力于图解真题,手绘地理,电子制图,原创PPT等实用地理资源的打造。走进匠心地理,我们一起学地理知识,练习地理板图板画,看趣味图解。让地理化抽象为具体,变朦胧为直观。期待您的到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知识产权局  ·  黑龙江、上海、江西、陕西、宁夏知识产权新闻动态一览 ·  14 小时前  
IPRdaily  ·  2024年IPR ... ·  昨天  
企业专利观察  ·  汤森路透的胜利,是否为“AI版权化”开了绿灯 ·  21 小时前  
企业专利观察  ·  汤森路透的胜利,是否为“AI版权化”开了绿灯 ·  21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匠心地理

考前必看 || 比较类试题及答案模板

匠心地理  · 公众号  ·  · 2024-05-05 20:49

正文

大家好,

我是小匠,

2024年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最后的冲刺阶段,

你还能做什么?

今天,一起来看看

比较类试题怎么解?

【题型解读】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

对比型选择题和综合题所给出的材料信息,往往把两片区域或两种事物、现象等进行对比,分析其共同和不同的特点。

高考综合题中对比型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与类型的差异等。通过对比寻找区域差异,考察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探寻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对比的空间尺度切口越来越微观,综合思维的考查十分凸显。

比较类设问一般分为两类:

名词比较类,把握名词的特征,从名词的含义入手,比较其异同点;

②区域特征比较类,主要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四步审题、三项联系、二定要点及格式” 是正确解答对比型试题的秘诀

四步审题”是关键:

l 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

l 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

l 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

l 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三项联系”是答题依据:

l 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它们是解决对比型问题最直接的依据;

l 其次,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即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识点;

l 最后,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考生实在想不起所学教材知识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答题往往也是很有效的。

二定要点及格式”是指根据分值定要点

l “二定要点及格式”是指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

l 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考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

l 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化或者采取列表比较,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更直观些。


比较类答题模板

比较对象

比较要素或内容

河流

水文特征

水位、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速、水能等

水系特征

长度、流向、流域面积、落差、河道曲直情况、支流多少、水系形状等

补给方式

东北地区以春汛为主,内陆地区以夏汛为主,东南沿海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

气候

气温

年均温、气温高低、气温年较差、气温高低的月份分配

降水

季节分配、总量、变率

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

资源

资源问题

多少(是否短缺)、开发情况(是否破坏)、发展趋势(是否面临枯竭)、治理措施

人口

人口问题

人口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

城市

城市区位

地形、气候、河流、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地质、历史等

城市化

城市区位、城市化表现、城市化标志、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快慢、城市化阶段、城市化问题等

区域地

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气候、土壤、水源、植被、自然资源等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环境问题等

农业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

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技术、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商品率

工业

德国鲁尔工业区与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存在问题、整治措施




【典型例题】

1.(2016·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12分)

【参考答案】青稞(小麦) 水稻

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点评】

比较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其实是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考查,看考生能不能全面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

1.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异同点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角度分析。分析的时候,必须分成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分析。

2.青藏高原的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为河谷农业,丁地为恒河平原,两地均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较为肥沃、灌溉水源充足。考生可能没有获取甲地和丁地的光照条件都较为充足的信息,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要点掌握不全面,二是对图文资料中有效信息的获取不全面。

3.对于“光照”和“热量”条件,一定要分开说明,这是两个不同的要素,一般条件下,二者是一致的,光照充足,热量也充足;但对于青藏高原,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所以光照强,但热 量不足。不应该将二者混为一谈。

4.从甲地与丁地的气候统计图看,甲地热量不足,丁地热量丰富;甲地降水量少,丁地降水量多。同时,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考生可能没有意识到昼夜温差大的事实。应从地理位置、海拔状况和大气环流角度分析两地异同点的原因。

【真题汇总】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广阔

B. 原材料充足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国家政策倾斜

1.D 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该句话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二是佛山市凭借其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优越区位,从国外率先引进先进生产线,从而可以判断是国家政策倾斜。市场广阔是景德镇和佛山共同具备的条件,原料对现代产业的限制比较小,现代化生产线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故选D。

图解


写在题后

本组题以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为背景,考查产业的发展条件及产业转移的影响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通过设置三个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 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 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 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 20 时左右至次日 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983 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 2000 年,横县获 中国茉莉之乡 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 80% 以上,占世界总产量 60% 以上。图 5 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 )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6 分)

【参考答案】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有时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解析: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包括热量、光照、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根据茉莉的生长习性,喜高温,抗寒性差,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对比江苏、浙江,横县纬度更低,热量更足;位于西南不受伏旱和梅雨影响,高温区水分条件更好;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图解

第(1)问

写在题后

本题以广西横县茉莉花及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为例,考查考生对农作物的生产条件,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方面的相关知识,引导考生思考我国新农村发展和落后农村脱贫致富的途径。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 中国地理标志 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 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 1—2 题。

2. 与传统的茶园相比 , 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 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 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 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2.C 传统茶园只有茶的种植、采摘、加工,而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 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很明显现代茶庄园建成后产品更多,市场更广,效益更高、环境更优;但品牌不会变,还是这一个,由于投入加大,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价格更高。故选C。

图解

集种植、采摘、加工、储存、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写在题后

本题以庄园经济为背景,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一般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人类可以通过改造自然因素使得农业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6分)

参考答案: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解析: 对比煤炭、水能,指出风能的优势,能源开发的优势从能源的清洁度、开发成本、占地面积、能源储量、市场需求、对周边环境影响等方面考虑。对比煤炭,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对比水能,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图解


写在题后

本题以瓜州风电发展为背景,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和优缺点。


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破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 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是:阳坡;部位在:阳坡海拔2000-2300米处或下部;阳坡垂直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解析】在山地苔原带,正常植物多样性变化呈单峰形,也就是从2000米到2600米植物多样性由少到多再到少,图中阴坡符合这一规律,而阳坡从2000米到2600米植物多样性是从多到少的,不符合这一规律,说明受到了干扰,不符合的部分为2000米到2300米左右,同时在这一高度中由低到高阳坡与阴坡的差异是在减小的,说明受干扰的程度在降低。

(2) 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解析】在未受干扰时,也就是符合正常规律的状况,2300米左右是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高度,此海拔的植物多样性也就代表了该山坡的植物多样性,而在该海拔阴坡植物多样性高于阳坡。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小。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量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解析】阳坡是一年中接受太阳辐射更多的山坡,由于接受太阳辐射更多,温度更高,蒸发量更大,同时温度更高,融雪更早,蒸发时间更长,所以湿度更小。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植物多样性差异缩小,说明阴、阳坡的自然条件差异缩小,而自然条件差异缩小是由于阴、阳坡的面积缩小造成的,面积缩小导致坡面差异影响减小,同时不同坡向相互影响增强。

图解

第一问

第二问

第三、四问


写在题后

这是一道能力立意的题目,通过提供新的情景,学生现场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背景材料描述了地理探究的方法和地理探究结果的分析方法,引导考试关注地理研究。同时也告诉学生人类活动会干扰生物多样性,要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甲地洪积扇与其他洪积扇都位于贺兰山东侧,降水无太大差异,那么水流量导致的搬运能力差异就不大,此时影响水流的搬运能力主要取决于落差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到,甲河流经地区地形相对高差较小,且流程较长,导致砾石在上游流经时沉积下来了。风化物粒径较小可以是堆积物砾石较少的原因,但都位于贺兰山东侧,风化作用差异相差不大,风化物颗粒大小相差应该不大,同时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风化作用强烈,风化物往往颗粒较大。故选B。

图解

东侧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形成大量洪积扇。

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与流量、流速、携带颗粒物大小有关。


写在题后

本题以材料提供的洪积扇概念为背景,结合贺兰山的洪积扇发育特点,考查流水地貌的特点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要求考生准确获取文字和图中信息,综合分析相关特点。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9. 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9. 与夏季相比,冬季气温较低,水温下降,浮游植物总量减少;同时冬季为长江枯水期,河流流量减少,携带泥沙减少,其水体含沙量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受水体含沙量主导的区域也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图解

第(8)题

第(9)题

写在题后

本组题利用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份浮游植物个体数量的调查数据绘制而成的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图,重在考查考生对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侧重在能力考查。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 .资金供应较充裕
D .更易招募劳动力
解析:3、D 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布局是往往要接近原料产地,且往往需要大量劳动力,该地在大别山山区,优势资源一般都位于山中,加工区域布局在中心集镇,即容易招到工,又价格便宜。相比较而言县城在基础设施、消费市场、资金供应方面都是有优势的。故选D。

图解


写在题后

本题以大别山某国家级贫困县,其农民在现实中分别从事不同的工作,因而被划分为四种类型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应用所学的地理和知识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关注国家扶贫工作的开展。


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4-5题。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 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 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4、C 图中给出的为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占比图,首先要注意,欧盟籍人口总数肯定是远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总数的,所以欧盟籍男性人口也是大于非欧盟籍的,A错;读图,可以明确看出非欧盟籍25-50岁不管男性还是女性比例都要更大,而这些都是劳动力人口,所以非欧盟籍劳动力人口比例较大。

图解


写在题后

本题通过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考查欧盟地区人口结构的特点及影响。旨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及对人口问题的意识。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5题。

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4、A 供需盈余与稻谷产量及人口数量有关,稻谷产量有与气候、地形、土地面积等自然因素有关,安徽纬度相对较低,热量更充足,复种指数更高,受夏季风影响更明显,降水更多,河流众多,淡水资源更丰富;农业劳动力数量无数据支撑判断;黑龙江面积广,平原面积广阔,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商品率较高,稻谷供需盈余多。

图解


写在题后

本题以我国稻谷的供需平衡为背景,考查影响水稻种植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稻分布区域等知识,引导考生关注我国粮食安全和区域供需平衡。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整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 改善人居环境

D. 提高作物产量

1.C    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主要是通过建设淤地坝,拦截泥沙,让泥沙就地沉积,形成耕地,发展种植业,而治沟造地通过复垦空废宅基地、易低移民搬迁、健全公共服务,提高生活宜居舒适度,通过防洪坝系建设、坡面退耕还林,实现生态山清水秀,通过沟道覆土造地、支渠排水灌溉、调整农业结构,实现集约高效生产,所以治沟造地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了人居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协调发展。打坝淤地具备增加耕地面积、防治水土流失、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而治沟造地是在其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更加关注这些基本功能之外的作用。

图解


写在题后

这是一组比较类型的题目,考查A与B相比,有什么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等,所以重点是找出差异体现在什么方面,进而推导原理及影响。本题考查学生对比综合分析的能力。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图2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6题。

5.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5.A    1片区1位于东北部,需要可以阻挡冬季风,片区Ⅱ位于西南部,需要能让夏季风吹进来,高大且密集的房屋阻挡风作用更明显,低矮且稀疏的建筑有利于通风,所以片区Ⅱ宜高大且密集,才有利于阻挡冬季风。(在一个居住区域中,建筑高大且密集不太符合实际情况,正常情况下高大的建筑间楼间距会更大,这个问题有待考证)

图解

第4题如下:


第6题如下:


写在题后

本题以东北某区域建筑为背景,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为盛行风对建筑的影响,三问分别从盛行风对建筑的布局、建筑的高低和密度、建筑区域的出入口三个方面进行细致考查,意在让学生关注局部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提升地理实践力,同时学会微观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举一反三,你还可以从光照、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地形、土壤等对建筑的影响方面考虑)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葡萄喜光,耐旱,图5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2) 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 (8 分)

参考答案: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

解析:根据材料,葡萄喜光,所以应该选择向阳坡。该地位于52°N附近,太阳高度较小,梯田内部为水平的,太阳与地面形成的夹角较小(图中角1),葡萄树之间的遮挡面积会更大,而顺坡垄为倾斜的,同样太阳高度与地面形成的夹角较大(图中角2),葡萄树之间的遮挡面积会更小,更有利于光照的利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