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原载《探索西域文明——王炳华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中西书局,
2017
年
12
月。
考古行脚五十年(上)
王炳华
——据工作日记。但部分时段日记缺失,所以这一“行脚”难说完整。
1960年
1955
年
9
月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1960
年秋毕业分配,至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学组考古研究所。所,成立于
1958
年大跃进中,但迄无专业人员,没有工作场所。附属在新疆文化厅下属的新疆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博物馆筹委会,此时同样没有工作处所,租住于新疆印刷厂内。
自此步入新疆考古舞台。
1962
年阎文儒教授在乌鲁木齐与新疆考古所全体合影
左起:任冠志、穆舜英、王明哲、阎文儒、易漫白、王炳华
9月
新疆文化厅办“文物考古干部培训班”,抽调各县文化科的干部,作文物考古工作知识培训。奉命讲授“考古学通论”、“新疆文物考古工作概况”。
北大之教学当年并不具体涉新疆考古。边学边教,个人也渐入新疆考古之中。
11.10-11.28
与新疆博物馆筹备处吴震一道,率培训班学员至吐鲁番火焰山公社,做文物考古调查、实习。简单考察了高昌故城、阿斯塔那、喀拉和卓古墓地。在调查基础上,在高昌故城西南佛教寺院东侧发掘、清理唐代古遗址一区。在阿斯塔那墓地发掘晋—唐古墓8座。考察伯孜克里克石窟(唐宁戎寺)。
在吐鲁番地区调查(左一)
11.30
成《北疆发现许多游牧民族的古代墓葬》,刊发于《新疆日报》。
1961
年
学习新维吾尔文(用拉丁字母)。恶补新疆地理、历史、考古知识。
参加编撰“献礼”项目《新疆考古十年》,堪称大胆。有油印本存念。
5.21-6.26
与任冠志、吐鲁番县文化局马伊提(维吾尔族)一道,详细踏查交河、高昌故城,详查阿斯塔那、喀拉和卓墓地,再看伯孜克里克石窟寺。工作季节不对,干热,辛苦异常。
新疆博物馆筹备组有人提议:吐鲁番地区是他们关注、已稍有工作的处所。免彼此撞车,考古所应另觅考古空间。
7月17日后,至伊犁地区调查。
7.17-10.5
偕王明哲、雅可夫(哈萨克族)调查伊犁河流域昭苏、特克斯、新源、尼勒克、巩留、察布查尔、伊宁、霍城、绥定9县土墩墓遗存。在调查基础上,择昭苏县种马场场部附近一小型土墩、县南天山北麓萨勒窝堡村内一中型土墩,进行试掘,判定遗存性质(当年新疆多不认为土墩遗存为墓葬)、明其形制特点
。
10.6-10.22
以马代步,又至特克斯县。在县铁里斯盖山灌渠工地,采获小件青铜器11件,完成《特克斯县出土的古代铜器》,寄《文物》月刊。
据中央方针,机构调整,撤新疆考古所,成立“新疆历史研究所考古组”。
在伊犁地区调查(右一)
1962年
受命进入自治区“调粮工作组”,任和田地区调粮组“秘书”。至和田调粮,救乌鲁木齐之急。
工作间隙,在和田、洛浦,尤其是皮山县境,作考察、调查。在皮山县沙漠中皮牙曼小村生活近月,对沙漠环境有了一层难得体验。
运粮车返乌,夜至乌什塔拉,行李等物,悉数遭窃。
与易漫白、王明哲一道,至昭苏县夏台发掘一大型土墩墓,入冬,仍未完工。
《探讨新疆新石器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等问题》刊于《新疆日报》1962年1月20日;《复面、眼罩及其他》(署名王澍)、《特克斯县出土的古代铜器》,均刊《文物》1962年7-8期合刊。
1963年
5.18-7.16
继续昭苏夏台大型土墩墓发掘。
同时,在大型土墩墓北约2公里之克尔克孜村中,主持发掘小型土墩墓5座。出土金戒指、各种金饰片、带扣等物。最重要收获,为可以见出土墩墓墓室形制不同。草成《昭苏竖穴土墩墓发掘简报》(未刊发)。
3年的伊犁河流域土墩墓考古,分析十分有限的资料,其内涵并不单纯。参考俄文中亚相关资料,结合文献,十分大胆提出了“乌孙”考古文化概念。
在伊犁工作期间,均住在老乡家中。可以感受到人们的纯真、热情,也能感受生活的艰难困苦。
每年野外工作结束,返回乌市,会蒸“土尔其浴”,将衣服挂在高温蒸气下方,看体虱一个一个的从衣服上,向下掉落。
1964年
12.10-12.19
至阿克苏喀拉玉尔衮。新疆电力设计院为火电厂选址,地层勘探中,在距地表深4.5米地层下,见文化遗存。其上为地表层、洪积层,不见人类活动痕迹。作考古试掘,在厚达4.05米洪积层下见人类遗存。文化层厚达1.75米,见多量夹砂灰褐陶片、磨制石器、骨锥、青铜环、兽骨(羊、马牙齿)。未见扰动情形。对研究地区地理、地貌、考古文化均具重大科学价值。
相关报导,刊于当年考古组《学术简讯》第一期。
1965年
5.1-5.9
为深入了解喀拉玉尔衮青铜时代遗址,至农一师九团联系、协商,争取进一步发掘,难获人力支持。计划被放弃。
5.24-7.20
负责带队,偕易漫白、王明哲至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县克尔木齐调查、发掘石人石棺墓。选址在公社办公室傍近、水磨、二小队。得石围土堆石棺墓。墓葬封土、石棺形制不同,有无石人各异,丛葬、单人、双人合葬,亦显差别。具体时代、考古文化不同。
7.21-9.20
发掘结束,对阿勒泰地区作全面踏查。或汽车、或马、或徒步,足迹及于阿勒泰、富蕴(柯柯托海)、吉木乃、布尔津、哈巴河、福海、青河各县,见不少古代遗存。对石人、鹿石、绘彩花岗岩洞窟、三海子巨型石堆,均获十分深刻的印象。虽步履匆匆,但阿勒泰地区草原文化独具特色,已铭印在心。
1972年
与陈戈、柳用能一道入喀什,调查疏附县乌帕尔公社多布拉特大队阿克特拉、温古洛克、德沃勒克、库鲁克塔拉新石器晚期遗址;发现、试掘乌布拉特古城;采集明约路石碑。至塔什库尔干,调查石头城、公主堡。直至瓦赫吉里大坂,可俯视瓦罕走廊。
在塔什库尔干
※
※
※
自1965年10月至1972年,先是“社会主义教育”,继为“文化大革命”。这一时段的日记(包括大学时段的反右、拔白旗运动等),均成烧灰。
搜罗此期间点滴文字,心灵深处记忆,可以大概寻获的鳞爪:1965年10月后,领命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至乌鲁木齐西郊农场。曾在三坪农场内,获见清“安南侯”后裔之石碑;“文化大革命”期间,奉命清理过乌鲁木齐南郊洪积沙层中的猛犸象化石;1970年2月,盐湖南山发现唐代、元代古塚,有干尸、保存完好,但遭毁坏。尸体随身的丝、毛、缂丝、马具等物至为珍贵,经努力争取,得清理之机会。后成《盐湖唐、元墓葬》文;也经历过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曾于抗战间为美军服务,翻译了尼雅佉卢文资料的王广智兄,不耐批判、交代之辱,而投身在了“和平渠”中;见过因每天早晨在厕所中看书、尤其是《参考消息》,未参加“早请示”(学语录),而被批判的易漫白兄之狼狈;也接受过烧锅炉、农场打土坯的锻炼、改造。
70年代初,为展示文化大革命中,文物考古工作“也有大成就”,举办考古文物展览,回应社会关切之愿望,新疆博物馆成为承接这一使命的新疆基地;我们考古组因时而动,进入新疆博物馆,成为了“博物馆考古队”。新疆博物馆的领导王顺德为此做过不少工作,其功其德,至今难忘。
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是1968年元月一日,与社教中结识、相恋三年的王路力组成了小家庭。旧宿舍自己粉刷,化为了“新房”,两张单人木床一併,茶叶木箱盖上布单,成为“床头柜”。十数好友,在一只鸡、瓜子、水果糖的陪伴下,见证了这一人生大事。住在对门的北大维吾尔族女同学热合曼,借出她的台式收音机,得为新房中增加了一点暖人心灵的乐音。边城文化革命中知识分子的婚事,难觅物质的享受;可寻精神上的温暖。
60年代末、70年代初,感受到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求做具体业务工作已十分艰难。
偕夫人王路力合影
1973-1975年
奉命至京,进入恢复工作不久的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组织稿件,参与编《文物》新疆专辑;与马雍兄一道,着手编辑、出版《新疆历史文物》。与文物出版社资深编辑张圣福、著名摄影师王露一道,共同完成了这一大型图录。为此,工作小组不仅挑选、拍摄相关文物,也考察了哈密、吐鲁番、伊犁等地。在这一工作过程中,得到不少师、友的悉心帮助。夏鼐、王若愚、沈从文、宿白、耿世民等,均奉献过心力。
这一时段的工作成果,有《新疆出土文物》(文物出版社,1976年)外;还有《新疆历史文物》(文物出版社,1977年);《文物》新疆专辑,1977年7期。《盐湖古墓》刊于《文物》1973年10期。《吐鲁番新出土的唐代绢花》,刊于《文物》1975年7期。
1976-1977年
铁道兵修建南疆铁路(吐鲁番市—库尔勒),穿天山峡谷。听闻沿途发现、损毁文物至夥。在得知这一信息,没有任何工作经费的形势下,请缨前往阿拉沟。取得铁道兵五师领导的大力支持,由他们提供住地、劳力,配合铁路工程,进行文物清理。在阿拉沟口、鱼儿沟车站附近,在铁道兵支援下,随铁路施工而行,发掘清理古代墓葬100多座、唐代游弈所一区。阿拉沟东口出土了大量金器的塞人贵族墓,就是在已经推平封土、但发现纯净填沙、面临即将盖房的情况下,被抢救出来的重要遗存,多量金器,曾震惊了当时的新疆、北京。文物局上报情况的内刊《文物特刊》,曾在其40期(1977.12.15),彩版报导。但因动作无法跟上建路步伐,相邻一链排列之大墓,随即覆埋在了迅捷建起的相关建筑物下。
两年的阿拉沟东口发掘,借机深入天山进行的地理、文物调查,启发了对天山峡谷古代文明的初步认识;因这一发现而跟进的,对吐鲁番盆地、哈密地区的文物调查,发现了苏贝希、鲁克沁、哈密五堡等处考古文化遗存,对古代塞人历史文化的认识,亦由此而引发深一步思考。
长期野外考古工作,无以家为。小儿王樾也只能携入工地,混迹在发掘古塚、铁道兵宏伟之机械化建设工地之中,成了他难得的童年记忆。这种艰辛、无奈,局外人难以体会。
1978年
4月
阿拉沟东口发掘暂告一段落。
为寻求相关考古文化信息,自阿拉沟沿天山南麓东行,作考古调查。
4.25
吐鲁番喀拉和卓水库东约2公里,见古遗址,有彩陶。
4.26
鄯善连木沁齐格曼村,发现古址、有彩陶器。
4.28
寻觅鄯善县斯瑞克普佛塔(斯坦因曾报导),已在1971年被拆毁。曾出土木雕佛像。
4.30
鲁克沁和什场子小村,见遗址,有彩陶。
5.6
抵哈密,觅得五堡古墓地,黄田农场石塚。
5.7
调查、考察白杨沟唐代佛寺。
5.8
至巴里坤,自石人子至兰州湾子。天山北麓山前见多处巨型石构遗址,东西一线布列。出土之巨型磨谷器(长可及米、宽可0.5米),多量彩陶碎片,散布地面。
5.17
返乌。自哈密至七角井,入羊肠子沟,穿越天山,至木垒。沿天山北麓回到乌鲁木齐。
6.7-9.1
再至阿拉沟,结束发掘。稍事整理后,做文物汇报展,向铁道兵五师官兵表真诚谢意。
9.11-10.17
至哈密,在五堡试掘古塚27座,竖穴土坑,屈肢,青铜时代遗存,人体、衣物保存极好。
在庙尔沟试掘古塚5座。竖穴,见铁器。似汉代遗存。
10.23-10.30
发掘鲁克沁北晋唐墓葬6座。墓穴被水浸泡,文物损毁严重。
12.3
常书鸿先生至乌鲁木齐,住延安宾馆。约见,畅议应为“丝绸之路”文化工程,共尽心力。
访常书鸿先生
1979年
5月
为拓展阿拉沟发掘资料之认识。调查农民挖肥中,获见的和硕县新塔拉青铜时代遗址,面积可达两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可4米。再再努力,但无发掘经费,未得可能工作。
8月
季羡林、任继愈老师访新疆。在乌鲁木齐、吐鲁番、拜城克孜尔、库车库木吐拉考察,陪同季、任老师一行。期间请季先生作《吐火罗语与尼雅俗语》、任先生作《儒学与佛教》之讲座。
9.15
应邀至北京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马雍筹备成立“中亚文化研究学会”。讨论《中亚文明史提纲》,参与其事者,还有张毅、耿世民、邓瑞龄、张广达、黄文焕、刘忠等人。
10.13
移住天津,准备召开“中亚文化研究学会”成立大会。10月18日—10月22日正式开会。夏鼐主持,梅益作主旨发言。与会学者中,国内涉中亚研究之大家云集,新疆来人也多,发言,多有真知灼见。推动国内中亚历史文化研究,其贡献难以轻估。
右起:郭平梁、王炳华、马雍、宋肃瀛、季羡林、耿世民
10.23
中央电视台拟同意与日本NHK合作拍摄《丝绸之路》系列电视片。既涉历史,也及今天。这一计划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之批准。楼兰古城、古代干尸是不能或缺的历史文化镜头,委托新疆考古人进行这一工作,我受命完成这一任务。
11.6-11.10
至马兰基地与基地司令员张蕴初见面,取得支持。
11.16-12.18
组队进入罗布淖尔。在时隔50年后,重新觅见楼兰古城;在孔雀河下游觅见一青铜时代墓地,发掘古墓42座,获全新文化遗存,也得印欧人种特征之女尸。名墓地为“古墓沟”。
因为这一发现,罗布淖尔地区青铜时代遗存、古楼兰历史文化,成为20世纪后期最具学术关注度的热点之一。孔雀河青铜时代文明、楼兰历史文化研究,步入新境。
古墓沟发掘
罗布淖尔北岸遗址发掘
1980年
2月
中科院沙漠地理研究所来函,邀请参加“南疆塔里木盆地历史时期沙漠化的研究”。
4月
在新疆博物馆考古队基础上,成立“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5月
配合CCTV、NHK,开始拍摄“丝绸之路”系列电视片。涉交河、高昌、伯孜克里克、楼兰、阿拉沟。
7月
针对新疆发现印欧人种古尸,美国兰德公司温布什来访。
8月
上海科学电影制片厂,拍摄“哈密古尸”。
10月
参加在西安举行之“唐史研究讨论会”,提交《吐鲁番出土唐代庸调布研究》。
12月
在乌鲁木齐出席“维吾尔史”学术讨论会。
完成文稿:《阿拉沟竖穴木椁墓发掘报告》、《吐鲁番出土唐代庸调布研究》、《刘平国刻石研究》、《乌孙名王翁归靡》。香港《广角镜》发文一组,介绍罗布淖尔考察收获。
参与编撰《天山》画册。
1981年
年初,国家文物局筹办《文化大革命中出土文物展》,参与其事。
5月
出席在厦门召开之“中亚文化研究会”,介绍新疆考古新成果。
9月
在新疆大学历史系讲“新疆考古”。
12月
在杭州开“中国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提交《建国以来新疆文物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刊布不久,即翻译成日文。
与马雍合作,完成《公元2—7世纪的新疆地区》,为教科文组织《中亚文明史》第二卷第九章约稿。
1982年
8月
日本早稻田大学长泽和俊教授来访,要求合作,进行“新疆丝绸之路考察、调查”。未获自治区同意。
9月
完成《吐鲁番研究概述》。
参与编辑《新疆考古三十年》,交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3年
4月初至6月17日
,调查天山北麓一线古城,明其形制,采获相关文物标本。尤其希望对唐、西辽、元代西域历史文明有深入一点了解。足迹及于米泉下沙河古城;阜康北沙窝古城、六运古城、北庄子古城;吉木萨尔北庭古城;奇台县东地古城、麻沟梁石城子古城、吐呼玛克古城、北道桥古城;木垒独山古城、新户古城;巴里坤大河古城;哈密拉甫乔克古城。不少古城见唐代文物,亦见具辽、元文化特征之文物。为进一步考古工作取得了初步基础。
《新疆考古三十年》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6.17
法国科研中心敦煌组吴其昱先生来新,说新疆吐火罗语文事,称“阿富汗获见了真正吐火罗文(大夏文、希腊语系统)”,新疆龟兹、焉耆所见只能称“龟兹—焉耆文”。
7月
获评副研究员,任所考古研究室主任。
长泽和俊两次函请,希望可允其到库车、米兰参观、考察。外事部门不允其请。
拟《丝路南道我国境内帕米尔路段调查》。
10月
新疆开展“反精神污染,反民族分裂活动”,会议连连。
1984年
1.9-1.11
自乌鲁木齐出后峡、过天山冰川、入巴轮台、抵和静县。具体感受以天山峡谷为地理单元,以考古资料为切入点,较全面分析其历史、文化,是可行的研究课题。至和静,协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队与新疆考古所,在“察吾呼沟发掘”上的矛盾。
2月
新疆博物馆考古队发掘洛浦山普拉墓地,出土文物颇丰。了解古代和阗文明,这是一个新切入点。
3.26-5.5
为具体了解、学习北方各省考古机构收藏在库房或整理过程中的草原民族文物,吸取营养,助新疆考古研究。获支持,至陕西、山西、河北一行。
看宝鸡博物馆、岐山县博物馆;周原遗址、扶风博物馆;半坡、碑林;看秦俑坑、袁仲一先生详细绍介;看茂陵、霍去病墓;看陕西考古所库房;至太原,看山西博物馆暨库房,鄂尔多斯文物甚多;看天龙山石窟。
4.7
山西大学历史系讲“新疆考古”、“丝路研究”。一天未息,反响甚好。
4.8
至朔县、代县,看县藏文物、地理形势。
4.9
看雁门关。居恒山中,曾是古代华北入西域的要隘,地势险峻。
4.10
抵大同,看悬空寺、应县木塔。悬空寺中具体感受到儒、佛、道精神的合流。同样深切体会,只要有心灵的要求,再怎样困难、险峻之地,也可以造就修身养性之居所。
4.14
抵京,至北大。宿白老师面嘱:准备《新疆考古》提纲,可至北大考古系讲相关专题。需有幻灯片。时间可以在1985年下学期或1986年上学期。
4.15
访夏鼐老师。夏先生对新疆考古,甚为关心。
新疆考古,因其个性特点,世界关注;改革、开放,对这片地区古代文明之追求,国外甚殷。但我们自己,愿意进入这片地区吃苦、深入探索古代文明的人,实在太少,形成尖锐矛盾。
4.18
访安志敏、张圣福、马雍。
4.19
访文物出版社。
俞筱尧告,要“重点关注新疆古代少数民族文物”。楼宇栋约《孔雀河古墓沟报告》,7-8万字即可。叶青谷希望关注、出版《新疆岩刻画》。
4.23
见宿白、周一良、邓广铭诸师。宿老师再嘱“明年到北大开《新疆考古》专题课”。
8.21
至鄯善,细看鲁克沁古城、城郊晋—唐墓地。
8.22
抵哈密。清理巴里坤兰州湾子石构遗址。
10.12
国家民委有筹建“中国民族博物馆”之计划。借调至京,参与筹备工作。马寅积极推动此事。
11.2
宿白老师就至北大考古系开《新疆考古》专题课事,提示七条具体要求。实为系统介绍新疆考古文化的要旨,颇可助益梳理新疆考古资料。
11.7
法国科研中心,通过法国外交部,已将“西域考古”置于中法文化协定合作项目之中。皮埃尔·让戴勒、H.P.法兰克福夫妇已抵乌鲁木齐。所领导命归,陪同法方人员考察相关地区,看考古遗存。
与家人在乌鲁木齐寓所
1985年
年初一,突厥学、突厥文、突厥语研究,成为乌鲁木齐历史考古学研究圈子中,议论的中心问题。
6.7
至玛纳斯县,查看玛纳斯河东岸一古城遗址,文物有西辽特征。
7.8
再至吉木萨尔,看古城西郊西大寺。关注天山“金岭道”。
8.5
至兰州,参加“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会。名家云集,初识饶宗颐,饶关心西域。
10.7
新疆社会科学院成立学术委员会,任“历史考古组”成员。
10.14-10.24
至阿克苏地区,看库车、巴楚等地伯希和当年工作之遗址。粗看苏巴什、库木吐拉、铜厂河下游古址、阿艾古城、托库孜萨来古城、吐木休克寺院等,求深化对伯希和著述的认识。
11.21
至京,准备访法。新疆考古所访法小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个赴国外考察、访问的学术团体。院领导特别重视,讲注意事项、外事记律、经费管理办法等。同行者有穆舜英、伊第利斯。
11.25-12.26
访法。学术活动除在巴黎地区博物馆、考古文物研究机构外,还有马赛、维尼市、拉斯柯洞窟遗存。
12.21
应邀,在法兰西学院作学术讲座,介绍新疆考古。戴密微主持,听众不少。
1986年
(六月前,记录文字缺失)
6月
出席新疆军区总医院学术讨论会。新疆地区一种血液病,与地中海周围所见血液遗传病,特征相同。从血液遗传学角度,可以看到新疆与西亚地区古代居民间,存在血亲交融。一个值得关注并需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的遗传学现象。
撰《新疆艺术断想》,刊于《新疆艺术》。
7.2
至北京,请北大选派有志于新疆考古的高年级生4人,至新疆参加考古发掘、考古资料整理。对1978年五堡出土一件小铁器的文化现象,作进一步考古验证。
7.4
至中国民族博物馆筹备组,看望马寅、钱青云、宋兆麟。
7.6
张广达先生来宾馆,未遇。电话,嘱在法所见都勒杜尔·阿胡尔唐代文书,“可以早发”。
7.20
巴基斯坦知名学者达尼教授来访。提出“巴基斯坦科学院与新疆考古所合作”的希望,重点是“从吉尔吉特至吐鲁番”一线的历史文化遗存。新疆南去印度半岛,吉尔吉特是重要节点,是一项值得推动的课题,困难是中、巴均缺经费。
7.22
再掘哈密五堡墓地,主动发掘,验证第一次出土资料,是主要目的。北大古方、赵永洪、王连葵、王明钦等4人参加。文化厅文物处、哈密地区都关注这一发掘、尤其是相关文物、古尸背后的效益。实际野外工作困难,少获帮助。
共发掘20天,掘古墓82座。基本都是考古专业人员自己动手。
8.25
与张广达见面,议新和都勒杜尔·阿胡尔出土文书。
11.13
陪H.P.法兰克福夫妇访哈密、天山南北、松树塘达坂、七角井、五堡、兰州湾子等,稍有工作处,足迹均及。
H.P.法兰克福正式邀请,能去法国科研中心访学4个月,介绍新疆考古,尤其是“考古遗存与人类生存环境”。
1987年
1月
法国科研中心学者结束访问,返巴黎。
国家文物局表示,在条件合适时,可以考虑与外国合作,进行考古发掘。对新疆涉外合作,予以肯定。
得谷苞信,邀约再写《新疆历史人物》,可体现多民族共同开发、建设新疆史实。
2月
自治区决定: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并入考古所。考古所行政隶属关系,由社科院改归新疆文化厅,减少业务工作环节的矛盾。
李孝聪函,转达侯仁之先生要求:由我承担高昌、交河两城遗址测图,入《中国历史古城地图集》。
2.16
《塞人历史钩沉》稿,戴蔻琳译为英文,刊于《亚洲艺术》。
3月
草成《唐安西柘橛关故址及相关问题研究》。
5月
至吐鲁番。为测绘高昌、交河古城图作准备。
6.22
接待李水城、水涛。他们为北方民族考古文化研究,至考古所。
6.28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事旧石器时代研究的奥尔森副教授来访,希望合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调查旧石器考古文化遗存。他筹资,古脊椎所黄慰文参与。
7月
至昌吉。原来保存还相当好的昌吉古城遗址遭破坏。出土不少辽、元文物,察合台钱币。
8月
在呼
图壁地名办主任李世昌介绍、引导下,进入天山腹地,发现了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
9月
美国南达科他州阿克斯塔那学院生物系教授托克逊夫妇来所,寻求合作项目。
日本华裔企业家蔡氏,热衷于中国漆器研究。专程来访,了解近年新疆所见漆器文物。
10.28
台湾光复书局沈重,表示“愿支持新疆文物考古著作在台出版”。陪沈重、郭娟秋、胡戟一行访北庭。
10.31
经自治区评审,获“研究员”学术职称。至此,已在新疆考古舞台踯躅27年。
11.8
法国科研中心H.P.法兰克福夫妇来访。再申希望加强联系、推进合作研究的愿望。
11.11-11.22
至京,(日)中西善一力推,在东京办“楼兰文物展”。
分析哈密、和静等处文物,不少师友,均在河西走廊文物中找源头。这一思路有其道理,但需更加开阔。
11.2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全面考察丝绸之路之计划。黄景略、俞伟超面告:讨论中,已力挺我进入中方考察成员中。嘱速补英语、文。
12.24
至吐鲁番,参加“吐鲁番地区经济、文化开发战略”讨论会。开荒、过度放牧、打草、不科学用水,是生态恶化之源。水利专家呼吁:吐鲁番生态已极度恶化。
12.25
管理极度不力。保存相对完好的洋海墓地,正遭盗掘破坏,文物散落满地。
12.28
完成《吐鲁番古代文明》书稿。
1988年
1月
新源县阿克土贝土墩中出土大量金器、青铜器。遗址就在乡政府大院内,竟然也被哄抢、散失。
巩留县阿格尔森,出土不少明显是安德罗诺沃风格的青铜器,遗址也遭破坏。
4.9
应南京大学历史系邀,赴南京,参与南大主持的《西域古代史》课题。见陈得芝、魏良弢、丁道藩、华涛。
4.14
为南大历史系研究生讲“新疆考古”。见郭罗基、蒋瓒初。
4.15
南大校长宴请,出席者中有新加坡大学萧启庆教授。
4.18
继续为南大历史系介绍新疆考古。
4.19
应南京艺术学院邀,讲“新疆美术考古新收获”。4月24日返乌。
5.7
自治区教委在新大历史系教师推动下,召集学者议“龟兹学研究”。
5.9
新疆大学有暑期班,应邀讲“丝绸之路”、“呼图壁岩画”。
5.31
率队,再至呼图壁康家石门子。清理岩壁下文化遗存,发掘傍近石堆竖穴墓;岩刻画拓片;对周邻地区详查。直至7月14日结束,历时近两月,认识获深化。
6.3
应邀,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作《康家石门子岩刻生殖崇拜文化》之讲座。
7.5
对呼图壁来去,穆发难:“康家石门子岩画工作没有前期预算”、“无法解决交通用费”,一种奇怪心态。
7.6
与H.P.法兰克福见面。建议合作对克里雅河水系全面调查,择要发掘,以求对全水系文化遗存、递变有全面了解,深获同感。议决,今年9月-10月间,展开第一次综合考察、调查。
与H. P. 法兰克福在克里雅调查
7.14
再至呼图壁,结束工地工作。
7.19
至哈密,因铁路建设,哈密市区发现青铜时代遗址。与铁路局议发掘经费等事项。
法方同意可以接受哈密地区派合适人员去法学习文物保护技术。也同意在哈密博物馆建设中,给予技术、经费支持。
8.6
在昌吉市卫校主持召开“呼图壁岩画学术讨论会”。赵国华、陈醉、邵望平、覃圣敏等30多人与会。
1989年
1.7
上海人民出版社来函,亟望可以承担出版“康家石门子岩刻”。
1.10
新疆文物考古资料,成为许多机构、个人牟利的工具。奉命,至新航协助海关查检寄日文物考古资料。
1.28
法国科研中心两次函邀,参加在巴黎举办的“南亚考古学讨论会”。国际旅费难措。
2.2
文化厅下文,考古所文物安全,由“王炳华牵头负责”。
2.20
林梅村陪日本玉中达仕至乌鲁木齐,无住处,深夜敲门到了家中。无空余床铺,十分尴尬。
2.21
日本中岛幼八来乌,议“楼兰文物赴日展览”事;多家多头,各有利益诉求。
2.23
应邀,至中科院“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议“塔干沙漠综合考察”事。承担考古课题,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古代城镇兴废、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关系”。
3.8
编印《尼雅资料辑存》,实际是我与路力两人的工作。
3.9
新疆人民、辽美出版社,均力求出版“呼图壁岩画”,但均有让人不舒服的署名要求。名实不符,拒绝。
4.30
自治区人民政府下文,任命为“考古所所长”。这是所内多人争逐、多方活动、使尽各种力量,必欲得之而后才得安心的位置。我非党员、也无此愿望;但任命宣布后,仍遭猜忌,甚至有人到家中砸录音机以泄愤。小小一个考古所“所长”,竟牵动那么多人难以安枕,真是难以理解。
6.11
哈密地委副书记万兆坤来访。说考古所所长这一人事变动,春节时文化厅党组已经议定。解跃华,是最终决策人。许多人为此抗争、告状、诽谤,要求改变,均未得逞;我却完全蒙在鼓中。
9.12-9.21
考察焉耆、拜城、库车、沙雅、新和、喀什、乌什、阿图什、乌恰、天山南麓一线古址,思考“丝路”深入一步考古工作。
至铁门关、克孜尔、台台尔、苏巴什、皮朗、都勒杜尔·阿胡尔、塔里木河古渡、通古斯巴什古城、吐尔尕特大坂等处。
10.19-11.6
考察阿尔金山北麓古址。至库尔勒、尉犁、若羌、阿尔金山入青海、西藏隘口、米兰、伊循古水利渠道、车尔臣河、瓦石峡、且末、扎洪鲁克、塔地让、安迪尔古城等古址、古迹。在米兰吐蕃戍堡东南约两公里处,发现一区汉代居址,似古城,多汉代陶器、汉五铢钱、陶甑等物。
11.20
日本学者井上靖、平山郁夫、榎一雄访新疆,进楼兰。文物处、文化厅外事处官员陪同,不告考古所,也没有考古学者参与。
在这一日本称为的“楼兰艺术考察团”中,朝日新闻之谷久光、考古学家樱井清彦、友好人士西园寺一晃再三询问:怎样的途径,可以请你到访日本?在日本,最多可以待多长时间?
11.24-11.26
日本画家平山郁夫坚持,请我陪其进入楼兰古城。文物处无法拒绝。直升机由库尔勒直飞楼兰城郊,三天后原路返回。
与平山郁夫(右二)在楼兰
答谢宴会结束,日方送礼金(一厚信封)表示谢忱。尚未及打开,被文化厅文物处一官员索走,说“规定,礼品得上交”。至今,也未得见他们的收据,也不知礼金为几许。
12.20-12.24
至北京,向国家文物局面呈沙漠工作困难,望能支持改善野外工作条件。深表同情,但最后无果。
1990年
1月
与法国驻华大使见面,愿积极支持我建议的《汉译法国西域敦煌研究文献》出版工程。法国支持出版经费,我组织翻译。最后交由中华书局出版。
2月
法国科研中心邀请,赴巴黎参加学术讨论会。文化部未予批准。
3.2
《中国和田玉》拟出版,参与鉴定会。
3.3
自治区成立“新疆丝绸之路研究会”,任副主席。
3.12-3.16
至杭州参加“杭州丝绸博物馆”成立、开幕、讨论活动。看“南宋官窑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等,均具地方个性、特色。较之新疆,见识高过一层。
4.7
向自治区申请,盖“考古所办公楼”。希望可以改变板房中存文物、没有读书、写字处所的尴尬局面。
5.18
为“呼图壁岩画”出版,文化厅决定:由我个人向厅财务贷款7万元,交文物出版社出版。售书还账。但书售出后,钱款难收。7万元贷款,成为个人包袱。多年后,方由个人研究课题费中逐步抽还。呼图壁岩画,从发现、研究到出版、还贷,获得了难以尽说的教训。
8.19-9.13
参加在乌鲁木齐举行的“丝路沙漠道综合考察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表《丝绸之路新疆段考察研究》,反响不错。俞伟超、黄景略力荐我进入实际考察活动事,由新疆考古所另一位参加。变化,由负组织之责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决定,原因是不能不照应“关系”,“请谅解”。
11.16-11.30
外交部亚洲司商请(实际决定),望我能作为中国代表,驻阿使馆一秘为随身翻译,去阿富汗喀布尔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丝绸之路与贵霜第七届国际学术讨论会”。阿富汗时仍在内战之中。
来去途中,看哈萨克斯坦博物馆、文物库房,看江布尔、塔什干、阿富汗喀布尔近郊一佛寺遗址,对帕米尔以西之中亚,留下了初步、但比较具体的印象。
会议期间,得晤阿富汗自副总统以下的外交、文化、科学院各部领导、要人,互表希望中、阿加强关系之意。为我一看阿“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之求,军人撤掉了封门沙包,请我一人入库、开箱,一睹贵霜文物之辉煌,鞬陀罗金器、牙雕,至今印象难忘。
阿富汗,是古代丝绸之路交通要冲之地,但战乱频仍,研究难难。
在喀布尔期间,住市郊一高山顶部贵宾馆。住室窗口,可以看到导弹来去之曳光;城市入夜,路中有坦克据守。在50年的考古行脚中,这是仅有、又是难得的经历。
在阿富汗
12.13
应《中国建设》邀约,提供一组相关“丝路”文稿。
12.15
组织、出版《新疆出土唐代墓志》。
12.20
《吐鲁番古代文明》初版售尽,再版。历史、考古类研究,以通俗文字进入社会,受欢迎程度,超越一般人想象。
1991年
(笔记多有缺失,仅存点滴)
3.20
应美国驻北京“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邀,参加中美考古学者交流讨论会。中方学者除北京大学、社科院考古所严文明、徐苹芳、俞伟超、张森水、李季外,还有陕西石兴邦、山东张学海、新疆王炳华、湖南何介钧,美方有罗泰、吉德炜、杜博、葛立仁、奥尔森。
5.23
访法国文化参赞郁白(Chapuis Nicolas),法方决定资助30万元,进行《汉译敦煌西域丛书》,我偕樊锦诗主编,由中华书局负责出版。
见季羡林先生,季先生口信给张广达。
5.24
在京西宾馆,应友人约,访赛福鼎。谈及三区革命文物等事。
访赛福鼎
5.27
飞巴黎。
5.28
访张广达,转达季先生盼其返京之愿。在法三周,见不少友人。法国科研中心诚邀我参加法、苏、蒙、印、巴共同进行中的《岩画艺术》一书;希望可以在中国展出巴黎所藏巴楚吐木休克文物。
左起:方广锠、张广达、王炳华、韩伟
5.29
看集美收藏之伊朗卢里斯坦、阿富汗贝格拉姆出土文物,与新疆多有联系。
6.2
侯景朗夫人驾车游东郊古堡、小凡尔赛,韩伟、桑少华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