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沈浩卿
进入
2018
年以来,
“
小公司难熬,大公司难过
”
成了影视行业的业内常态。
各个论坛上,大佬们的发言中充斥着一丝危机意味:
“
影视股可能继续下跌
”
,
“
中国电影的新一次危机正在到来
”
,
“
很多中小影视公司都融不到钱
”
,
“
几千家影视公司要倒闭
”……
从影视项目,到影视公司,再到二级市场的上市公司,影视行业的
“
脸上
”
写着两个字
——
缺钱。到底情况有多严重?打听一下会发现,不少文娱基金二期的募资至今没有完成,有些甚至关门大吉。
影视公司迎来
“
至暗时刻
”
,接下来的路怎么走,是业内每个人关心的问题。
影视行业融资遇寒冬,
2018
上半年仅
1
家公司完成增发
6
月
18
日,光线传媒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长田在公开场合表示,资本正在撤离影视市场,目前很多影视项目的融资都出现了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23
日,沪深两市共有
58
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证监会分类
)
公司,
2014
年
-2017
年,上述
58
家文体娱公司募资金额分别为
229.3
亿元、
386.3
亿元、
296
亿元、
62
亿元,募资额从
2015
年开始逐渐减少,尤其是
2017
年,募资额比上一年减少
79%
。进入
2018
年至今,行业中仅有中文在线完成了
10.23
亿元的股票增发。
在行业募资减少的背后,还存在着监管部门对影视行业再融资的严监管、投资者的信心缺失等因素的影响。
再融资下滑的另一边,文体娱行业的部分上市公司资金在不断减少。
Choice
数据显示,文体娱行业
58
家公司中,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分别有
11
家、
22
家、
28
家公司为负数。这意味着更多的文体娱公司现金出现了减少趋势。其中,湖北广电、新华传媒、博瑞传播、出版传媒
4
家公司自
2015
年以来均是负数。
上述公司中,长城影视、唐德影视、当代名诚、风语筑四家公司,截至
2018
年
3
月底的资产负债率均大于
50%
,分别达到了
75.4%
、
62.5%
、
53.6%
、
51.44%
。
在业绩上,
2017
年有
20
家文体娱公司的净利润在下滑,其中
10
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降幅超过
20%
。如博瑞传播、读者传媒已经连续三年净利润下滑。
2017
年以来新一轮的系列金融去杠杆、紧缩银根的政策一直持续到现在。这对高度依赖融资和烧钱的互联网企业和文娱企业来说,无异于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而市场越不好,投资人就越没有继续投资的信心,企业融资的难度也就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文娱企业从去年年初就加快了上市的步伐。毕竟,如果不赶紧上市,未来的情况可能会更加糟糕。
7
月
12
日的港交所,熙熙攘攘,人流涌动,热闹非凡。因为当天,有包括映客在内的
8
家内地公司同时在
9:30
敲钟,场地内摆了四面锣,也就是说,
2
家公司共用一面锣。这种盛况在不久之前小米赴港上市的时候也出现过。而此后美团、同城艺龙、创梦天地等多家公司也将陆续赴港排队敲锣。
除了港交所,赴美上市也成为很多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相对国内
A
股,美股上市要求低,上市成功率高,且美国证券市场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
截止到
7
月
4
日,今年已经有包括爱奇艺、哔哩哔哩、虎牙等在内的
69
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比起国内
A
股新增
64
家还多出了
5
家,这个数量创造了国内赴美上市历史的新高。和去年相比,
2018
上半年“扎堆”赴美上市的
69
家公司中,相当一部分都具有文娱色彩。近几天媒体报道称,蔚来汽车、腾讯音乐等公司也将在今年下半年陆续登陆美股。
2016
年
-2017
年,影视行业连续两年跌幅第一,而
2018
年迄今跌幅仍旧靠前,在所有
28
个行业中位列第
20
位。即便影视板块开始价值回归,市场仍投出不信任票,影视板块俨然成为近两年来
“
最坑
”
投资者的板块。
今年崔永元曝光的明星阴阳合同事件只是一根导火索,但它直接掀开了影视行业的最后一块遮羞布。遮羞布下,是中国影视行业依靠国家政策补贴苟且过日的羸弱的身躯,部分绞尽脑汁偷税逃税的企业,开始自食恶果。
2014
年,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多部门共同发布的《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有关影视产业税收优惠在各地纷纷落地,影视业已经成为国家振兴经济的一个重要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