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致力全产业链更好地协作,从材料、设备、技术等方面推动动力电池行业发展,7月28日-29日,高工锂电主办、苏达汇诚协办的“第十届高工锂电产业高峰论坛”将于在江苏江阴市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电动车速抢跑道锂电池渐分高低”,支持单位是江阴市人民政府。
方形、软包、圆柱三足鼎立格局下,三者仍在暗中较劲。2017年过半,软包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发威。
高工锂电根据“
2017锂电供应链好产品动力电池全国巡回调研
”情况发现,今年以来,软包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甚至超过160wh/kg的企业有15家,分别是桑顿新能源、孚能科技、国能电池、微宏动力、天劲股份、妙盛动力、中兴派能、多氟多、天津捷威、上海卡耐、万好万家、新华电池、高佳新能源、遨优动力、恒宇新能源。
一直以来,对电池企业和车企来说,动力电池安全和能量密度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选择题。现有的三者电池技术路线中,软包电池在安全性保障前提下,相比其他两种体系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程度更高。
有数据显示,在重量上,软包电池较同等容量钢壳锂电池轻40%,较铝壳电池轻20%;在电池容量上,软包电池较同等规格尺寸钢壳电池高10~15%,较铝壳电池高5~10%。
这都成为软包电池提升能量密度的先天优势。截止目前,现代、福特、沃尔沃、戴姆勒、北汽、上汽、奇瑞、上海通用等海内外车企都已发布多款配套软包动力电池车型。
然而方形动力电池还牢牢占据市场第一的宝座。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软包锂电池产量22.99GWh,占比36.2%,市场占比已经超过圆柱,紧随方形之后。
高工锂电调研发现,尽管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兼顾优势明显,但对软包电池来说,要达到而二者的平衡依然有着资金、成本、性能稳定及一致性等种种难题。比如动力电池用铝塑膜国产化进展缓慢,导致软包电池企业购买进口产品,成本高企。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期,软包电池是否能够冲破这些瓶颈,对未来的动力市场格局影响深远。
为致力全产业链更好地协作,从材料、设备、技术等方面推动动力电池行业发展,
7月28日-29日
,高工锂电主办、苏达汇诚协办的“
第十届高工锂电产业高峰论坛
”将于在江苏江阴市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电动车速抢跑道锂电池渐分高低”,支持单位是江阴市人民政府。
根据主办方透露,本次论坛上,
广东天劲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TO王强将发表“软包动力电池渐丰满,市场应用何处去?”主题演讲;江阴苏达汇诚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晁承鹏将作“国产铝塑膜替代进口提速”主题演讲。
同时,高工锂电将联合材料、设备、电芯、PACK、检测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科研院所、第三方实验室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动力软包电池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也将宣布在本届论坛上正式成立,软包电池抱团产业链决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