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玲的错,不在于嫁给外国人在国外过着优越生活,也不在于拿自己的故事当卖点,更和宣传女权主义无关。她的错在于把“女拳”包装成女权吃尽流量红利,一边批评甚至攻击她出生的环境,不边从这个环境中源源不断汲取利益。所谓吃饭砸锅也不过如此,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1月3日,王慧玲国内社交媒体平台账号被封的消息传遍了全网。如果你对她不太了解,可以去看看最近几年国内比较火的一本畅销书《基层女性》,她就是这本书的作者。
这是一本探讨婚姻和两性关系的纪实类作品,王慧玲现身说法,再结合自己在网上发布的围绕性别、权益、平等等话题的短视频,讲述女性该如何摆脱环境与观念的束缚,怎样对待恋爱与婚姻,成为一个精神、物质双独立的人。
书的内容似乎没有太大问题,虽说观点不无偏激之处,却也能激励大部分在基层环境中茫然无助的女性。这本书在2021年出版后很快卖出30万册,三年多时间里翻印26次以上,王慧玲也成了名人。
《基层女性》 作者:(英)王慧玲 版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1年8月
问题出在王慧玲本身。
现年43岁的王慧玲是一个出生于安徽山区农村家庭的女子,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父母重男轻女,小时候她吃了很多苦。长大后去上海打工,10年间赚到的钱都拿出来给弟弟交学费。据她讲述,为家里奉献她并不怨恨,之所以后来改变看法,是因为一个小细节。
一次,她的妈妈无意中对她说,如果有10块钱,自己会给她的两个弟弟一人5块,而不会给她。于是,王慧玲内心的小宇宙爆发了,成了一个“觉醒”的女性,她觉得自己在乎的不是那10块钱,而是公平。
后来,她认识了一名英国外教并与其结婚,2023年初远赴英国,离开了原生家庭和祖国。也是这个时候,她通过网络直播分享自己的经历,主题转向女权话题。
她的观点越来越偏激,比如鼓励中国女性“婚前同居,但不要领证“,称“男人可以被牺牲”。还发文说,如果有孩子会想尽一切办法带他离开,去不了欧美就去东南亚、非洲。
更离谱的还有“一女三吃”,称一名女性被父母、老公和孩子压榨;最好不要嫁人,如果要嫁人,一定要嫁给外国人。欧美白人是最佳选择,找不到合适的发达国家男性,即便去非洲也要离开中国。
这就走火入魔了。如果说《基层女性》的一些主题和女性自强不息、独立做自己等正能量有关,如今在英国生活的王慧玲,就很有些恨国党的意思。
我不太相信王慧玲一开始就是这样极端的人,她当初独自一人从安徽去上海打工,想必也是抱着过上更好生活的目的。读《基层女性》,你还是能看到她提到的女性独立的合理性,并且也的确给到一些受女性以帮助。
不过,当这类言论上升到性别、种族的对立,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
女拳到底是什么货色,今天的每个国人心里多少有点数,尤其在看到巴黎奥运会上一番群魔乱舞后,直接教育国人西方的所谓“价值观”到底是些什么。大家不会轻易被带节奏了。
现在的王慧玲,愿意嫁外国人,并在国外生活,那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她的问题是,一边宣扬中国“一女多吃”,一边利用这些内容“一鱼多吃”。
没错,一个生活和事业已经与祖国完全没关系的人,却放不下祖国的自媒体平台,靠着一些踩踏祖国和祖国男性的言论吸引400万以上粉丝,带货橱窗里挂着上百件好物……这不是一鱼多吃是什么?
你喜欢英国的丈夫,在英国生活,为什么不更自强自信一些,用英语在英国的互联网平台上,拿自己的亲身经历打动英国粉丝,甚至写一本英文畅销书赚外国人的钱也行。我们还佩服你有本事,现在倒回来吃祖国的流量算怎么回事?
当然,这里也涉及国内个别平台的推波助澜,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王慧玲的被封,大部分人都是赞同的,为她喊冤叫屈的声音很少,抱着“终于去掉一个毒瘤”想法的居多,这也代表了今天的主流民意。
正如一位博主所概括的“享受着社会发展的大红利,过着比大部分国人都舒适的生活,却天天代入自己被迫害,追求更多的超出合理范围的特权”。
而今,生活在英国的王慧玲,过着她向往的“优越生活”,回过头来在祖国的互联网平台上煽动性别对立,再吃一波流量红利。
试问,她这是富得无聊,还是穷疯了?估计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从视频上,你可以看到,王慧玲的面相越来越凶恶,想想也挺合理,经营着情绪生意,抓着对立、仇恨不放,还要传输给别人,这样的人能好看吗?
煽动中国的男性和女性,相互敌视,视对方为潜在的施害者,只同居,不结婚,不生孩子,甚至要中国女性最好嫁到外国。最后受害的是谁?得利的又是谁呢?答案不言而喻。
脱离并背叛了“基层女性”的王慧玲,其言论危害到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坍塌纯属自作自受,势所必然。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的男性和女性,必然会在自己的土地上幸福地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家庭的和谐美满,奉献各自的力量,并共享荣耀。当然,这一切,都和“外国人”王慧玲无关。
极端女权将自己包装成女权主义代言人,但并不是真正的女权主义。历史上,女权主义从来没有形成过一个固定的教派或真正的 “教主”,世纪末女权主义的发展恰是以多元文化思想为前提。极端女权在鼓吹西方价值观的同时,呈现出一种 “唯我论”的倾向,一切对她们的质疑或不盲从都会被看作是“女权主义的敌人”。
第一,极端女权丧失了女权主义的精神内核。女权主义和极端女权都是欧美女性最先发起的,女权主义主张推翻性别压迫、追求男女平等、实现妇女解放,极端女权却将此看作手段而非目标。极端女权使用了 “女权”的名称、嫁接了女权主义的观念,形式上是激进的,内涵上却是排他的、保守的,对于 “女性文化”“性别政治”的理解也十分狭隘。
第二,极端女权是激进女权主义的畸变而非继承。客观而言,激进女权主义导致了当今极端女权的出现,但前者首次创造了女性主义理论,并对20世纪欧美社会改革产生过积极影响,具有时代进步性;极端女权无视理论建设,对社会进步产生较大危害。而极端女权肆意阉割 “激进”,抛弃理论,崇尚暴力,通过蛊惑民众、煽动对立、制造不公换取 “人群特权”,并不断蛊惑更多女性加入所谓 “同盟”,鼓动女性拒绝责任、压迫男性、仇视社会。
第三,极端女权是新自由主义的布道者。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伴生物,极端女权极力鼓吹 “资本主义好”,利己主义、民粹主义和意识形态化泛滥。利己主义呼吁女性在任何地方都要争夺利益,使女性沦为利己主义者;纵容女性集团扩大影响力绑架民众,制造崇洋媚外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活跃于中国的极端女权一方面在网络空间吸引流量获得变现,另一方面受到境外势力的资助企图大搞渗透,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
【资料来源】张亮 江珮《女权主义的历史、畸变与中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