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观潮(ID:guide0929);作者:潮哥
弱肉强食的丛林中,每天都上演着血腥搏杀。
刚刚从海外传来消息,为制衡中国,日本又一次突破了底线。
01
日本血拼,拉拢印度
据澎湃新闻消息,昨天(9月14日),日本首先安倍晋三和印度总理莫迪共同出席了连接印度经济中心孟买和艾哈迈达巴德之间的高速铁路的奠基仪式。这是印度境内首条即将投入建设的高速铁路。
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它的造价优惠程度。据《日本时报》称:
安倍向莫迪表示,将为采用日本新干线方式的“孟买-艾哈迈达巴德”之间高铁和城市交通建设提供总计约19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3亿元)的日元贷款。日本为拿下该项目破例大幅降低利息,从以往通常超过1%的年息降低到0.1%,甚至把通常30年的偿还期延长到50年。
印度这条新干线铁路全长约500公里,将连接印度金融中心孟买和莫迪的家乡艾哈迈德巴德。整条高铁线路需要2万亿日元投资,安倍将提供1000亿日元作为初期建设费。
对于日本此举,无论是印度专家还是日本本国专业人士都不看好,他们认为安倍此次“高铁外交”,或将血本无归。因为0.1%的年息、50年的还款期限,算上通货膨胀,就是白送。
早在2015年中国就赢得了印度高铁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竞标,然在当年的12月13日那一天,莫迪正式同意让日本修建印度高铁,因为日本提供了比中国更优惠的贷款政策。
这不是日本第一次搅局中国,2014年在竞争缅甸项目上,也因为日本,导致项目建设搁浅。
此次日本不惜亏本也要拿下的这个项目,对中印日三国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印度,标志着印度首条高铁将开建。对于中日,则意味着高铁争夺战进入了白热化。
02
中日“高铁战”,已白热化
日本是世界上最先掌握高铁技术的国家。1964年,由川崎重工建造的第一条新干线开通运营,连接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东海道,营运速度每小时271公里,营运最高时速300公里。
当年,邓小平访问日本时就亲自体验过,工作人员问他乘坐新干线有什么想法。邓小平回答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更合适了,坐这个车。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此后,中国也开始研发高铁技术,经过十几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终于在2008年开通了第一条高铁,连接北京、天津。
凭借着后来居上之势,中国在此后短短几年里发展成占据全球高铁运营里程65%的后起之秀。是日本新干线的最强劲对手。
之后中日爆发了“高铁争夺战”,场地是具有几百亿美元潜力的东南亚市场。
2017年6月,中国完全自主研发、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首发,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已经入世界领先水平。中国高铁对日本新干线,优势越来越明显。
面对中国高铁高性价比,日本新干线竞争优势越来越弱。
据澎湃新闻透露,2015年,中国曾赢得了一份合同,通过这份合同,中国可以对在印度新德里和孟买之间长达一万里的铁路线路中的一部分高铁线路建设进行评估,当时未能竞标成功的安倍倍感沮丧。
因此,日本将对赌压在已经和中国竞争了6年的印度高铁项目上,终于在答应提供1900亿日元贷款,利息低至0.1%,还款期限50年的优惠条件下,日本竞标成功。
昨天,这个项目正式开建。
03
日本意欲何为
日本贱卖高铁或者说亏本甩卖,意欲何为?我认为至少有两个目的:
1、为了更大的蛋糕。
从自动化到在印度东北部的基础设施投资,日本近年在印度的投资不断增长,现在,已经是印度第三大外国投资者。
这次日本如此大方,其实是为了更大的利益。印度拥有世界第四长的铁路网络分支,仅次于美国、中国和俄罗斯。
然而这个从150年前英国殖民统治时代沿用至今的交通网络,已成为全亚洲最古老的铁路,并以拥堵、缓慢著称。
据统计,在印度现有的13万座铁路桥中,约25%已超过100年的寿命。印度每天搭乘火车的人次超过2300万,直到现在印度徒手扒火车现象仍屡见不鲜。且安全系数不高,你时不时还能在电视上看到印度火车脱轨新闻。
日本想通过此次优惠,将印度高铁模式“日本化”。但对于此,各国专家都表示不看好,他们认为,印度高铁和日本高铁盈利模式不同,日本主要是通过售卖车票、拉动消费等获得盈利,但印度穷人较多,而高铁建设周期长,很难实现盈利。
所以,日本最后很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2、围堵中国
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日本和印度都感到不安。无论是日本还是印度,凭借单方面实力根本阻挡不了中国的强势崛起,即使美国重返亚太,也显得鞭长莫及。
日本和印度需要抱团,且两国与中国都有领土争端,联合围堵中国,是两国共同的利益诉求。
高铁投资只不过是个引子,后续日印之间还将就航空自由、升级两国安全对话,甚至计划将日本武器解禁后第一次向海外售卖武器的对象确定为印度——日本政府拟计划向印度出售飞机。
据印度当地媒体《印度斯坦时报》14日报道称,自从莫迪2014年执政以来,在过去三年里,日印关系已经真正地发生了改变。一个重要转折点就是,日印之间达成了民用核条约。
尽管印度外交奉行不结盟政策,但莫迪上台以来,印度在靠近美日上的态度越发积极,这是不争的事实。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观潮”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写明作者、来源,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