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有“十五月亮十六圆”,在实际生活中,满月还可能出现在十四、十七。这是接续去年又一次出现“十五月亮十七圆”。
今天(4日)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不过,今年想要看到一轮真正的中秋满月,却要等到农历八月十七,因为望(满月)发生在北京时间10月6日凌晨2:40——相比之下,10月5日晚上的月亮要比10月6日晚上更圆一些。这是接续去年又一次出现“十五月亮十七圆”。
俗话有“十五月亮十六圆”,在实际生活中,满月还可能出现在十四、十七。这是为什么?根据中国传统历法,月亮圆缺变化一周为一个“朔望月”,周期是29.5天,这个月中月亮最圆的那天称“望日”。从天文角度讲,只有当月亮与太阳的视黄经相差180度时,从地球上看,月亮与太阳处在正好相对位置的时刻,才能看到圆月。但是,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最近时有约36万千米,最远时有40万千米左右,由于万有引力的关系,近时走得快一些,远时走得慢一些。由于月亮转动的“步伐”有快有慢,因此每个月“望”的时间也有差异,因此可能出现在农历十四、十五、十六和十七,其中以十五、十六这两种情况居多。
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秘书长施韡说,中秋节连续两年出现“十五的月亮十七圆”比较罕见。本世纪100年中,中秋月十七圆只有15次。不过,中秋前后几日的月圆差异程度,公众用肉眼是几乎无法分辨的,所以对赏月没什么影响。
中秋祝愿|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文/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从古诗词中看中秋节的浪漫、狂欢和深情
虽然凉意渐生,秋已过半,可中秋节的姿态却并未沾上半点“老气横秋”的感觉。相反,她浪漫美好,热切真挚,深情款款。
浪漫:乍因风,吹得到人间,霓裳曲
中秋节的浪漫里有着诗歌的底蕴,乐舞的灵动。
作诗需要意象,需要情怀,需要氛围。而中秋节的种种元恰好满足了这些要求:有月,有酒,有歌,有身边的陪伴,有远方的思念,有喜乐,有忧伤。渐渐的,对月作诗成了中秋习俗之一。只身一人时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家同祝时可以”团圆最相称,尽饮至深更。”可以感慨盛景不常,对月幽思:“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可以酒后疏狂:“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这点点情思汇成中秋节里最浪漫的光,在时光长河中漂流,与中秋的月光共皎洁。
和中秋节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也是浪漫动人:
相传唐玄宗中秋夜梦中漫游月宫,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身着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然起舞,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间。日后玄宗回忆起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据此谱出了《霓裳羽衣曲》的曲子,还亲自编舞,让杨贵妃表演。
中秋节的浪漫,是人间的才气和天赐的风流。
狂欢:通国如狂歌舞来
关于中秋的起源,有一说是和庆祝秋收有关。这一说法也证明了,中秋有史以来就是一个充满热闹的狂欢节日。而中秋的热闹,以宋代为盛。苏轼在那首有名的《水调歌头》的小序中,就记载了中秋节的晚上,他们“欢饮达旦,大醉”的事情。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中如此描述北宋时首都开封中秋节的繁华景象。宋人赏月还要喝酒助兴。街市上人人争相饮酒,到午时未时之间,各家酒店的酒就都卖光了,纷纷扯下招幌。晚上人们通宵赏月、游玩。到处是丝竹之声。夜市人声鼎沸,直到天亮还有人流连忘返。
不止是宋代如此,中秋节的热闹、狂欢也一直延续到后世。明朝诗人沈明臣也曾写道:“通国如狂歌舞来。”
在中秋节的灯火里,人们似乎都暂时忘却了平日的忧愁,活出了被压抑已久的恣意潇洒。
深情:团圆喜乐,但愿人长久
魏晋乐府中就有诗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皎皎月光中,饱含的是最浓重的深情。
在中国古人的情感里,天上的星辰天象,关系着人间的祸福。而其中人们对于圆的期待又格外地强烈。 “圆”代表着天地万物的圆满美好、和谐融洽。天上月亮圆满和皎洁,正对应着人世间的圆满和满足,包括家人的团聚,事情的圆满,机遇的成熟,人生追求的实现等等。
对团圆的向往更是深切的凝聚在每个人的心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个节日里,即使人们相隔千山万水、天涯海角,但却总能清楚地感受到彼此的情感和吸引力。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离家万里的游子望着这一轮圆月,想着自己心中思念的家人也在望向同一轮圆月,心中不由多了几分伤感,却也多了几分慰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一份感情:纵然相隔千里,若使自己所思之人如这满月一般平安顺遂,那在共沐这一片明月光之时,心中也可得一些欣慰。
中秋节 | 吟诗(词)赏月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