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出土的文物古董一般都是锈迹斑斑或者破损了,比如知名的马踏飞燕这个知名的青铜器就是修复好后展现给我们的古董文物。那么古董青铜器如何修复呢?
古董青铜器修复步骤
古董青铜器修复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拼接、黏接和焊接—翻模补配缺失部分—补平和打磨—上色做旧
一般采用焊接、黏接或焊接黏接相结合的方法。镜身较厚、铜质较好的,一般采用焊接或先黏接再焊接的方法;镜身较薄、铜质不太好的,则采用黏接的方法。
这件青铜器古董镜身不算太薄,铜质较好,为保证结合的牢固性,采用了先黏接后焊接的方法。
首先把胶涂在断层两侧,对合后,用胶带初步固定。然后用扁平的磁铁从青铜器古董两边固定,竖立在沙盆里。为了保证黏接的强度,静置的时间稍长。
黏接好后,就可以焊接了。由于青铜器古董高度的硬脆性,焊接时局部区域在高温影响下体积膨胀不均匀产生应力,或会造成青铜器古董完整部分的炸裂,使它进一步破坏,甚至影响焊接的完成,所以焊接时要十分小心。
一般来说,在镜边上破损处用锯片打一厘米左右的口,剪合适大小的铜片嵌进口内,用锡焊焊牢就行了。由于此残镜边沿上的两处裂口很近,可以把两个焊接口开在一起。
我们在这面残镜边上的裂口处用锯片打两厘米左右的口,深度在半厘米左右,然后剪合适大小的铜片嵌进口内,用锡焊焊牢,打磨平,焊接就完成了。
翻模补配缺失部分
翻模补配缺失部分尤其是补配纹饰,是此次修复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此处又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补配底板、补配纹饰、翻范、浇注。
1.补配底板
在补配底板时我们使用“云艺”精雕硬油泥,此种油泥根据软硬程度分为三种,我们选用较硬的一种。这样,既保证了底板的硬度,又适合加工制作。
补配时先用电饭煲加热精雕油泥,使其变软。依据青铜器古董残片和找到的参照品形状,塑出青铜器古董的大体形状。刮平镜子的底面后开始修整底板外形,调整厚度。
补配底板中尤其要注意镜子的外形,如果外形不准,不仅会给下一步补配纹饰带来困难,而且影响整体修复质量。具体操作时可先找到圆点,用圆规画出外形,再在所画圆的基础上做出葵花形状,这样能保证镜子外形的圆整度。
2.补配纹饰
补配纹饰是此青铜器古董修复中的难点,为保证所配纹饰的准确性,我们采用复制参照品纹饰的方法补配纹饰。
首先是擀制油泥。把油泥用热风机加热,擀成片状。注意不要太薄,厚度要与原镜突出的纹饰的厚度大体相同。其次是打印纹饰。把参照品的拓片图扫描成图片格式,用电脑在制图软件中调整图片的大小,使图片中青铜器古董的尺寸等于要修复青铜器古董的尺寸。
尺寸越准确越好,否则会影响纹饰在待修复青铜器古董上的衔接完美度。可以打印出来与原件对比,不行的话要多调整几次。再次是制作和黏贴纹饰。
把调整好大小的图纸放在擀平的油泥上,用尖状物稍微用力刻压花纹,使花纹印到油泥上,然后用刀裁下所需要的花纹。裁下花纹后,参照参考品和残镜上的图案查看纹饰效果,不符之处可进行微调。
然后再依据参考品和残镜上的图案,把花纹摆在做好的油泥底板上,稍微加热,使纹饰黏在底板上。最后是雕刻纹饰。通过雕刻调整,把平的花纹塑成高低错落的纹饰,让花纹更有立体感。
从这面残镜的纹饰可以看出,鸾鸟振翅欲飞,神态自然,而且刻划的线条十分流畅;瑞兽张着口向前奔跑,也是活灵活现。在补充的纹饰雕刻中要衔接好瑞兽和鸾鸟的气韵,同时也要注意辅助纹饰——祥云和花枝的位置和姿态,使衔接过渡自然。
补雕的花枝与残镜上的花枝是有呼应关系的,在雕刻时要注意;祥云在残镜上只有两处很小的残留,雕刻时要把雕刻处与残留处衔接好。特别要注意的是,左右两只鸾鸟大体相同,上下两个瑞兽却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一步很费工夫,要求修复者有较好的耐心。
3.翻范
由于此青铜器古董背面的纹饰较细致,为保证质量,我们主要采用硅橡胶翻范。
一般认为,硅橡胶的耐热性不够,但是,由于我们使用的浇注合金的熔点是240℃,而我们用的硅橡胶能耐260℃的高温,加之浇注过程中合金溶液温度有所降低,所以不必担心浇注时硅橡胶会被损坏。
首先把待翻制的青铜器古董放在一个平板上,用软油泥围成一个方框。注意把边沿封堵好,以防硅橡胶流出。要注意留出浇口和出气口,此次操作留出了一个浇口和两个出气口。根据实际需要的重量,按比例分别称出硅橡胶和固化剂,混合在一起。然后在镜体上涂好脱模剂,把调好的硅橡胶浇在围好的方框内。
待硅橡胶固化后便可翻制另一面。因为硅橡胶硬度不够,青铜器古董的这一面又没有纹饰,所以我们选用石膏对没有纹饰的一面进行翻制。把刚翻制的硅橡胶模连同残镜整体翻过来,放在一个平板上,用软油泥围成一个方框,涂好脱模剂,浇上调好的石膏,待石膏干后揭开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