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图像有一点点感知开始,我们就被灌塞各种民族不同年代的童话寓言,在这些故事里,孩子要么是被天使牵着手送到父母手中的,要么是被鸟叼来的,总之都是“上帝的礼物”,父母也永远都是欣然接受笑脸相迎。“没有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是吧?直到后来,你长大了。你发现,父母在打骂你的时候真的流露出了一丝恨意,在你的未来和他们的舒适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也没法做到丝毫不犹豫——无论是客观来说还是主观认为,你的出现真的一定程度上“耽误”他们了。残酷吗?是有点,但这才是养孩子的真谛。别说养孩子了,连养只猫都够烦人的,小屁孩们超过3岁还没猫会用自己可爱的武器软化大人呢。
说这个话意思不是让你憎恨自己的父母,而是我认为,不需要被“血浓于水”这四个字困住。父母之外,他们还是普通人,会爱会恨会自私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要不名扬四海的某知名网站“父母皆祸害”组是怎么起来的呢。所以,就像你现在面对的局面一样,他们也有处理不好事儿的时候。想说什么别忍着,“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以后打算怎么安排我”之类的心里话全甩出来。别企图在跟爸妈沟通这种事儿的时候用手段,每一次跟我妈吵架前我都再三告诫自己要“自尊”,但还是通过各种不同反正都极其丢脸的方式哭了——那些糟烂情绪真的无法憋住。好就好在,跟父母闹翻终究挺难,最后总有一方会厚脸皮的绕过这段,继续过日常生活。
这么多童话里,我最喜欢的有关亲子关系的故事是《欢乐满人间》。在我的印象里,故事里忙碌的爸妈把孩子扔给从天而降的玛丽阿姨照顾,能听懂孩子说话的也不是爸妈而是永远板着脸的玛丽阿姨。童话都告诉你了:爸妈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轻松搞定的——没外人能管一下的时候,靠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