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E别的
VICE是全球最大的青年文化媒体公司。这里有身临现场的体验报道、被忽略的群体、刺激你思考的不同角度、令人不适但真实的社会观察、以及题材多样的纪录片和在线视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BIE别的

知性姐妹花|同父异母的弟弟在我妈忌日出生了,我该怎么办

BIE别的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6-06 15:0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知性姐妹花组合由两位三专业背景女孩组成,在每周三随心情解答你们床上床下的各种烦恼。本专栏给的糖和巴掌全是有根据的——至少别怀疑她们的完美逻辑和经验科学方法论,以及她们被自己学的玩意儿困住的日常生活。

到文末翻找和姐妹花提问或亲密告解的机会

Q


是这样的天使大哥,我后妈给我爸生了个儿子,但是刚好就是我妈忌日那天。有点尴尬有点难过有点郁闷有点纠结有点害怕,我现在吧不知道咋办了,而且我总感觉我被多余出来融入不到家庭里面了,可能也是我不太愿意融入了吧。难过难过,天使老哥你有什么办法吗?

A

快快:

从对图像有一点点感知开始,我们就被灌塞各种民族不同年代的童话寓言,在这些故事里,孩子要么是被天使牵着手送到父母手中的,要么是被鸟叼来的,总之都是“上帝的礼物”,父母也永远都是欣然接受笑脸相迎。“没有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是吧?直到后来,你长大了。你发现,父母在打骂你的时候真的流露出了一丝恨意,在你的未来和他们的舒适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也没法做到丝毫不犹豫——无论是客观来说还是主观认为,你的出现真的一定程度上“耽误”他们了。残酷吗?是有点,但这才是养孩子的真谛。别说养孩子了,连养只猫都够烦人的,小屁孩们超过3岁还没猫会用自己可爱的武器软化大人呢。


说这个话意思不是让你憎恨自己的父母,而是我认为,不需要被“血浓于水”这四个字困住。父母之外,他们还是普通人,会爱会恨会自私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要不名扬四海的某知名网站“父母皆祸害”组是怎么起来的呢。所以,就像你现在面对的局面一样,他们也有处理不好事儿的时候。想说什么别忍着,“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以后打算怎么安排我”之类的心里话全甩出来。别企图在跟爸妈沟通这种事儿的时候用手段,每一次跟我妈吵架前我都再三告诫自己要“自尊”,但还是通过各种不同反正都极其丢脸的方式哭了——那些糟烂情绪真的无法憋住。好就好在,跟父母闹翻终究挺难,最后总有一方会厚脸皮的绕过这段,继续过日常生活。


这么多童话里,我最喜欢的有关亲子关系的故事是《欢乐满人间》。在我的印象里,故事里忙碌的爸妈把孩子扔给从天而降的玛丽阿姨照顾,能听懂孩子说话的也不是爸妈而是永远板着脸的玛丽阿姨。童话都告诉你了:爸妈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轻松搞定的——没外人能管一下的时候,靠自己吧。

记者: yy ;插画: 毒枭大王


A

晏慈:

是这样的妹妹,对于这个由亲爸后妈加后妈生的婴儿组成的家庭,你要么融入,要么不融入,无非这两种选择。


如果融入,你得发现后妈的好处,然后说服自己接受她,甚至喜欢她,交个大姐朋友;你还得关照那个婴儿,揣摩他每一种哭啼的含义,在他闹翻天的时候也笑吟吟地为他喝彩:好可爱哦。


而且,融入也不是你单方面的事,如果那二人有心,他们就应该用实际行动对你表示欢迎,让你感受到你们真是其乐融融一家人。而如果他们让你觉得被孤立,让你怀疑自己是 “多余的”,那他们作为家中长辈恐怕是失职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少女是多没有自尊心,才会舔着脸硬要跟他们融入?所以我觉得,你 “不太愿意融入” 是很自然的。每个人本来就该去探索他本人到底是谁、去筑建他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当你摊上了这样的人生时,明确自己的核心就格外重要。世界很大,你不是非交生父后妈幼崽这三个朋友不可。


不过,如果你现在还在念书,甚至没有住校,那么你免不了每天和 “家人” 面面相觑。那就当自己是租客吧,礼貌地做好你的部分,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该团建就参与参与。其他时候,学会自己找乐子。

进入 撩天使临时聊天室 向姐妹花提问

这是一个与姐妹花距离还能更近的机会:姐妹花开设 撩天使临时聊天室,对任何有困扰的人敞开大门。类比牧师告解,每次一人入室,答完问题即删,聊天内容将择后登出。给后台发 # 撩天使 # 获得入口。

社恐的人也可以选择直接在后台加上标签 # 知性姐妹花 # 提出问题。


来,每个周末,撩天使等你。


姐妹花是谁?看看她们是如何互相吹捧的 ——

“晏慈,anti-office-social club会员,办公室唯一一个午餐长年吃沙拉的艳丽女郎,无愧VICE最有原则的人这一名号(至少是之一)。”

“快快是你看了会脸红还要去跟她说话的漂亮又亲和的学姐。波浪长发,面部线条向上走,说粤语,拒绝独处,反感人类但忍不住本能散发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